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壹位聖人就在母親創造的優秀環境中誕生了。可見家庭環境對孩子教育的深遠影響。下面 師舍 就先帶大家來了解壹下孟母為了給孩子壹個好的環境三次搬家的故事吧!
孟母無疑是 歷史 上壹位偉大的女性。孟子“三歲而孤”,父親是書生,為了理想客死異鄉。女本柔弱,為母則強。孟母就是這樣壹位名垂千秋萬世的單親母親。在丈夫去世後,通過克勤克儉、日夜紡紗織布的生活,壹個人把兒子養育成人,並且成為有名的思想家。這壹套完善的教子方案不僅成就了孟子也為後世的母親如何教子提供了教材。
人的基本人格大約在6歲以前就形成了,此後根深蒂固。隨著長大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烈焰般的考驗。 孟母意識到不能讓兒子受到不良環境的熏染,於是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她要找到壹個優良的學習環境,要對兒子起到好的影響。除此之外孟母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孟母也壹樣。第壹次搬家是因為看到兒子與鄰居家孩子打架,於是果斷搬家。第二次孟母看見兒子模仿鐵匠打鐵,於是第二次搬家,這次她搬到了荒郊野外。有壹天孟子看見送葬的在挖墓地,就模仿人家下葬,於是第三次搬家,這次的鄰居是學堂。孟子開始喜歡讀書了,於是孟母對這次的環境非常滿意。對於僅僅靠洗衣織布維持生計的單身媽媽來說,按照“民房—商品房—學區房”的路徑來搬家真的是非常不易。所以後人用“孟母三遷”來比喻這位母親的智慧。
孟子有所成跟家庭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母親給他創造的學習環境讓孟子遠離不好的人和事,與聖人為伍,最終成就了偉大的壹生。
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 健康 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壹所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才是家長該做的最正確的事。 好的家庭環境並非是大富大貴,父母給孩子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教育理念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孩子就會在愛的環境中學會愛!
關註師舍公眾號,更多新鮮資訊等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