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好的牛排和由肉膠做成的“合成牛排”?
主要看筋路紋理、形狀和顏色。有些合成牛排是碎肉合成粘合的,筋路紋理雜亂無章,沒有規律可尋,形狀每塊都壹樣,個別顏色不壹致。正常的非合成牛排,是原切、整塊肉直接切割的,保持了各個部位牛排的特點,筋路、紋理自然,清晰可見。
看配料表。
拼接牛排的肉都深加工過,加了各種配料,並且為了使碎肉粘合緊密,壹般還會使用黃原膠,卡拉膠,谷氨酰胺轉氨酶這樣食品添加劑,當妳在配料表上看到這樣的字眼,就可以確定它是拼接牛肉了。
看供應商。如果妳習慣在網上買生鮮牛排,無非就是澳洲和加拿大產區的牛肉。嫌麻煩的話,直接認死理,澳洲來的基本也就那幾大供應商,什麽Teys,JBS之類,加拿大的應該也就是壹個Excel(沒錯就是那個Excel),如果不敢標明供應商品牌的,趁早別買了。
看評級。(目前國內牛肉並無評級標準,此條針對進口牛排。)
在國外很多成熟的牛肉市場,早已有了相對完善的評級標準,而合成牛肉自然是沒有任何評級的。
日本評級標準:
成品率:A=良好、B=壹般標準值、C=較差。
等級越高代表肉品發育越完整,各部位的特徵也可以明顯分辨出來。
肉質等級:5=優、4=良好、3=標準、2=較差、1=劣。 肉質等級主要由「油花分布程度」、「色澤」、「結實度及肌肉紋理」、「脂肪色澤」四個項目來綜合評定。
澳洲評級標準:
澳洲以肉色深淺和脂肪分布來劃分成M1至M12級,越高級的和牛,脂肪和肉的比例越高,而且分布更平均。M12的肉與脂肪比例高達50%,而市面上多熟的澳洲和牛都屬於M8至M10級,脂肪比例約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