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以“羅生門”命名有什麽含義?
羅生門是坐落於京都的壹座破廟,京都連年遭災:地震、龍卷風、大火、饑荒等不壹而足。整個京城尚且衰敗不堪,何況小小的羅生門,於是,樂得狐貍來棲,盜賊入住,羅生門裏的佛像和祭祀用具俱已損毀,塗著朱漆或飾有金箔的木料被人推在路旁當柴出售。
?“善”與“惡”就象寶劍的雙鋒,當為善超出“適度”的圍疇,會滑入“惡”的行列,善與惡之間只是壹步之遙。這與當前的計劃生育政策何其相似,超生的人須支付壹筆的社會扶養費,政府收費具有懲罰性質,其本意是通過經濟手段抑制超生者的生育沖動,達到少生優生的目的。然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悄然變味,部分基層政府通過老百姓交錢就給生育指標的方式,動員富人超生,從而達到創收的目的。
貧窮是人性滑向“惡”的首要推手。羅生門裏壹***出現四個人物,包括雇主、仆人、老太婆、死去的女人。為了生存,雇主解雇仆人、仆人欺侮老太婆、老太婆褻瀆死去的女人,而死去的女人生前又去欺騙士兵。他們嚴格遵循叢林法則,剝去溫情的道德外衣,把人性的“惡”發揮得淋漓盡致。正如梁曉聲所言:“與富足相比,貧窮更容易使人性情惡劣,更容易使人的內心世界變得黑暗,而且充滿沮喪和憎恨。”
?正義缺失是人性滑向“惡”的另壹推手。人在盛世,道德是束縛“惡”的軟力量,社會越和諧,道德的約束力越強大;刑律是束縛“惡”的硬力量,如果為惡觸及底線,必然受到懲罰。然而當亂世來臨,為“惡”得不到道德的譴責,得不到正義的懲處,社會整體道德淪喪,底線無人看守,為惡者獲利豐厚,為善者舉步唯艱。而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本能的驅使下,叫人如何不去善從惡,歷來改朝換代時期的盜賊蜂起具有壹定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