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湖北的泥石流多麽?

湖北的泥石流多麽?

湖北的地質災害地域分布明顯,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山區,尤以長江、漢江及其支流沿岸最為嚴重;巖溶地面塌陷、采空區地面沈陷則主要聚集於鄂東南、鄂中地區,主要分布在武漢、黃石、大冶、陽新、鄂州、鹹寧、應城等地。湖北***有地質災害隱患點(段)***5657處,分布在68個縣(市、區)內。

以下是詳細說明:

1、極易發生地質災害有17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三峽庫區、鄂西南山區和鄂東南部分地區。有巴東縣、秭歸縣、興山縣、夷陵區、長陽縣、五峰縣、遠安縣、恩施市、建始縣、利川市、鹹豐縣、來風縣、宣恩縣、鶴峰縣、黃石市、大冶市、陽新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10。

面積44006平方公裏,地質災害約占全省80%以上。目前發育崩塌699處,滑坡3060處,泥石流61條,巖溶地面塌陷902處,采空地面沈陷48處。其中三峽庫區和鄂西南山區因人為和自然因素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沈)陷災害均極易發生,鄂東南丘陵區則以采礦引發的地面塌(沈)陷、泥石流災害為主。

2、易發生地質災害有23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區和鄂東南、鄂東北部分地區,以及江漢平原西緣山前地帶。有十堰市、鄖西縣、鄖縣、丹江口市、竹溪縣、竹山縣、房縣、神農架林區、谷城縣、保康縣、南漳縣、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鄂州市、武漢市、鹹安區、赤壁市、崇陽縣、通山縣、通城縣、羅田縣、英山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5。

面積56501平方公裏,地質災害約占全省的15%以上。目前發育崩塌115處,滑坡562處,泥石流11條,巖溶地面塌陷90處,采空地面沈陷23處。其中鄂西北山區容易發生因人為和自然因素誘發的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鄂東南南部地區(崇陽縣、通山縣、通城縣)和鄂東北英山、羅田地區容易發生因自然因素誘發的小規模滑坡、泥石流災害;鄂東南北部地區則以采礦及抽排地下水引發的地面塌(沈)陷災害為主;江漢平原西緣山前地帶(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容易發生因人為因素誘發的崩塌、滑坡、地面塌(沈)陷災害。

3、較易發生地質災害有18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鄂中地區和鄂東南、鄂東北部分地區。有蔡甸區、江夏區、襄樊市、宜城市、當陽市、荊門市、鐘祥市、京山縣、曾都區、廣水市、大悟縣、應城市、麻城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嘉魚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3。

面積42683平方公裏,地質災害約占全省的3%。目前發育崩塌6處,滑坡47處,巖溶地面塌陷8處,采空區地面沈陷11處。其中鄂中地區較容易發生因采掘地下固體礦產誘發的崩塌、滑坡和大型采空地面沈陷災害;鄂東南北部蔡甸區、江夏區、嘉魚縣較容易發生因開采地下水而誘發的巖溶地面塌陷災害;鄂東北大別山區和桐柏山區較容易發生因自然因素誘發的小規模滑坡災害,其中黃梅縣還容易發生地面塌(沈)陷災害。另外鄂北襄樊市也較容易發生小規模的崩塌、滑坡災害。

4、壹般不易發生地質災害有23縣(市、區):

主要分布在江漢平原、鄂北崗地和鄂東北中部地區。有黃陂區、新洲區、老河口市、襄陽區、棗陽市、枝江市、沙洋縣、荊州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天門市、潛江市、仙桃市、孝南區、安陸市、孝昌縣、雲夢縣、漢川市、黃州區、紅安縣、團風縣

地質災害易發指數<3。

面積427101平方公裏。目前僅發育滑坡14處,主要分布在枝江市境內。

附:湖北地質災害集中發育地段主要有:

⑴三峽庫區巴東~新灘滑坡段;

⑵秭歸楊林橋鎮西崩塌、滑坡段;

⑶興山水月寺~夷陵樟村坪崩塌、泥石流段;

⑷恩施屯堡滑坡段;

⑸清江隔河巖水庫區滑坡段;

⑹建始磺廠坪~長梁子崩塌段;

⑺鶴峰下坪滑坡段;

⑻宜都松木坪~松滋劉家場滑坡、崩塌段;

⑼大冶還地橋~大箕鋪巖溶塌陷、泥石流段;

⑽黃龍灘~十堰~白浪滑坡段;

⑾黃龍灘水庫區滑坡段;

⑿遠安鹽池河~夷陵交戰埡崩塌段;

⒀羅田平湖滑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