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買化妝品為什麽要送壹堆小樣?

買化妝品為什麽要送壹堆小樣?

大多數直男都對女生花大錢買化妝品的行為大惑不解,他們實在不明白女生為什麽幾百幾千塊買壹管口紅,幾千上萬塊買壹瓶精華,他們對於化妝品的誤解莫過於“ 男朋友打翻了我的神仙水,給了幾十塊叫我重新買 。”

這樣的段子固然讓人惱火,但不得不說化妝品對於女生的營銷效果實在是好。化妝品的營銷效果,除了明星代言等大規模廣告之外,還有就是它會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讓妳買買買。

01 凡勃倫效應,化妝品是當代女性的Party外衣

我曾經不太了解為什麽化妝品品牌在女生群體中如此之火,直到我幾次聽了身邊女同事在工作間隙的聊天話題。

她們的話題常常圍繞某些化妝品品牌的產品展開,且非常專業,“幹性皮膚應該用X品牌的護膚水,X品牌的口紅有獨特的顏色,非常適合少有的X顏色皮膚,最近X品牌新出的精華非常好用,價格也不貴,1000多壹瓶可以用半年……”

需要強調的是,我只是在偶然間而非刻意聽到了這樣的聊天對話, 我發現神仙水、小棕瓶、MAC、YSL在女生之間已經成為壹種社交貨幣,如果壹位女生不了解這些品牌,可能都難以融入同事圈子。

有壹次,壹位即將出門的同事問另壹位同事有沒有帶口紅,這位同事從包裏拿出壹把(粗估至少有6、7支)口紅讓她選,對於女生來說,這可能是常規操作,對於直男來說,這著實讓人震驚。這個無心之舉,在我看來就像是壹個富豪老大拿出壹把現金扔給小弟,帶著得意的表情說:隨便花!

在歐美,人們喜歡辦Party,參加Party的朋友通常會穿上華麗的衣服,這代表了自己的喜好和身份。在中國,Party是壹種少見的聚會形式,年輕人的社交往往就是在公司進行,女性所使用的化妝品往往就代表了自己的喜好和身份,它們替代了Party中衣服的作用。

壹個素顏來公司的女生往往會被認為不太講究,而化了精致妝容的女生則顯得神采奕奕。 如果說僅看外表還看不出明顯區分的話,那麽當聊天時話題轉到化妝品品牌時,區分就會比較明顯了。

壹個朋友跟我說,她越來越不想跟以前的小夥伴壹塊聚會吃飯了,因為她們的話題從來都是什麽包好,什麽化妝品好,應該在哪裏買,而當對化妝品不感興趣的自己聊起最近讀了什麽書、看了什麽電影時,小夥伴們會覺得自己很奇怪。

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中提出“炫耀性消費”壹詞,他認為消費是為了跟上身邊的朋友和鄰居的消費水平,和為了讓他們的朋友和鄰居嫉妒。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用化妝品是為了讓別人嫉妒,但聊天時,她們字裏行間會透露自己使用的化妝品品牌和價值,這種容易讓別人嫉妒的話題也許是無意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凡勃倫效應認為,壹件商品越貴,消費者越想買,越便宜越不想買。因為越貴的商品,越能顯示自己的尊貴與品位,也越能讓朋友和鄰居嫉妒。

貴的化妝品可能會更好,但大多時候貴的化妝品起到的其實是壹種心理作用,人們會認為更貴的化妝品對皮膚更好,化妝的效果也會更好,即便事實並非如此。 更重要的是,只有貴的化妝品才能讓別人嫉妒,便宜的化妝品毫無談資可言,使用更貴化妝品的人從心理上已經戰勝了身邊的人。

化妝品可能是壹種讓女生變美變年輕的商品,它是否真能讓人變年輕?當然不可能。

化妝品更多的是讓女生在心理上覺得自己變得年輕,且讓身邊的同齡人感到嫉妒。從這個角度來看,化妝品作為壹種社交貨幣,會讓使用者獲得巨大的心理優勢,知名品牌的化妝品與其說是銷售商品,不如是在銷售壹種心理“安慰劑”。這些品牌最頂級的營銷策略就是讓女生覺得尊貴。

02 稟賦效應,先擁有妝效再購買化妝品

在以前,妳喜歡任何壹個商品,都是先購買而後才能擁有,而如今,很多商品妳可以先擁有再購買,當然我說的是擁有的體驗和感覺。比如在購買壹個食品之前妳可以試吃,在購買壹個車之前妳可以試駕,他們都運用了心理學的稟賦效應。

所謂稟賦效應,即當妳擁有了壹個東西之後就會對他倍加珍貴,壹旦失去會異常痛苦。壹般銷售很善於運用稟賦效應,當妳走進壹家店時,通常裏面的銷售都會讓妳先試用某個產品,這就創造了壹種妳擁有這種產品的感覺,進而妳就會有更高的概率將產品買下來。 所以有些店鋪的宣傳是:不買進來看看,我們也開心。

化妝品的營銷最大化地運用了了稟賦效應。

如果某個商場有MAC專櫃,這個專櫃往往人潮洶湧,妳會看不少漂亮的小姐姐在那裏試色。MAC的走紅,口紅必定助力不少。

據說愛斯基摩人有幾十甚至幾百個詞來描述雪,比如aput (“雪在地面”), qana (“下落的雪”), piqsirpoq (“低吹雪”),和 qimuqsuq (“隨風飄飛的雪”)……

而MAC可能有幾百種顏色來描述“紅”。

面對MAC專櫃琳瑯滿目的紅,妳可以挨個試色,直到找到最適合妳的顏色,壹旦妳找到了這種獨特的顏色,就會覺得這是為妳設計的,買下它的意願也會大大提升。

有壹些化妝品店,會有化妝師為消費者免費化妝,背後的原理在於壹旦消費者覺得化的不錯,就會覺得自己獲得了這個妝容,獲得的東西當然不能失去,為了保持這種獲得的感覺,她就會購買。

比如近兩年大火的毛戈平,就有免費化妝服務,B站和小紅書都有不少到毛戈平專櫃免費化妝的教程,櫃姐化妝細致而認真,化出來的妝讓不少人直呼換頭術,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免費化妝的消費者恐怕沒有人能空手而歸。

當然了,即便妳鐵了心啥也不買,化完妝櫃姐問壹句:“化了這麽久,要不要買點支持壹下?”恐怕妳也難以拒絕,在這裏發揮作用的還有互惠原則。

03 互惠原則,看起來免費的小樣並不免費

社會 學家阿爾文·古爾德納認為人類的壹種普遍道德準則是互惠規範,即對於那些曾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應當施以幫助。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中說:

如果壹個人送給我們壹件生日禮物,我們就應該記住他的生日,等到他過生日時,給他買壹件禮品。如果壹對夫婦邀請我們參加壹個聚會,我們也壹定要記得邀請他們參加我們舉辦的聚會。

所以,由於互惠原理的影響,我們感到自己有責任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回報我們曾經接受過的恩惠、禮物和邀請等等。

上文說,絲芙蘭、毛戈平都有免費化妝,但根據互惠原則, 這些所謂的免費化妝服務,其實都不是免費的。今天妳免費化的妝,明天就得用買化妝品的錢還回去。

另壹個互惠原則的最典型表現就是買化妝品送小樣。

壹個現象是,許多去櫃臺買化妝品的女生在完成購買後,總期待著櫃姐給壹些小樣,如果櫃姐真的給了,她會非常開心。

化妝品品牌為什麽如此熱衷於送小樣呢?

低成本大收益: 相對於正裝商品,小樣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大牌化妝品壹般包裝精美,細節考究,售價也高,但小樣壹般使用塑料紙包裝,容量也很少,以5毫升左右居多,我們都知道化妝品是暴利行業,這樣的小樣成本對於大牌來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大牌化妝品往往單價較高,即便是愛血拼的女士,在買買買前也得掂量壹下,這其中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是壹旦購買的化妝品不適合自己,那麽付出的成本就有點高。

但免費得到壹個小樣,無需付出任何成本,壹旦小樣使用滿意,她則會很大概率購買正裝。妳可能經常聽到壹些用了某些小樣的女生對其效果贊不絕口,下壹步她就將會為正裝買單了。

帶來快樂情緒: 壹項調研表明,如果人們在商場購物時獲贈商品,會覺得心情愉快,那麽隨後壹個不相關的調查顯示,他們將報告說感覺自己的車子和電視都變得更好了。二者相關性的意思是, 贈品帶來的快樂心情會讓消費者覺得身邊發生的事都是好事,當然快樂的情緒也會讓他本次購買的體驗打高分,從而促進他未來的再次光顧。

適用峰終定律: 峰終定律即人們對壹件事的體驗往往由這件事的巔峰(正向或負向)和結束時的體驗所決定。比如在宜家購物的不少客戶在出門前會花不到幾塊錢吃壹個熱狗、壹個冰激淩,許多人覺得宜家熱狗和冰激淩的價格不可思議,因為售價太低很難賺錢,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以壹頓物美價廉的美餐作為購物的結束,可謂人生大滿足。這個體驗會給他留下美好的印象,驅使他以後再次來宜家購物。

有壹次跟同事壹起出門辦事,辦完事後跟她壹塊去某商場購買化妝品,當時她說了壹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每次都去這家商場的XX櫃臺買化妝品,因為每次櫃姐都送我壹堆小樣。

從她話中不難看出,她覺得自己是占了便宜了,買壹個正裝送壹堆小樣,心理上壹定會覺得賺了,但是對於櫃姐來說,僅用幾個成本極低的小樣,就培養了壹位固定頻率來購買正裝化妝品的消費者,實在是壹件太劃算的事。

那麽問題來了,消費者也覺得劃算,櫃姐也覺得劃算,到底誰最劃算?記住, 當壹個消費者覺得自己消費劃算,覺得賺到了的時候,更劃算的壹定是商家。看起來櫃姐免費送妳的化妝品小樣,對於消費者來說其實代價並不低。

近兩年直播帶貨興起,化妝品是直播帶貨的最主要品類之壹,壹般帶化妝品的主播會在口播時強調X品牌化妝品適合什麽皮膚,代表了什麽特質,用各種顏色的口紅在胳膊上試色,讓消費者看的直觀,也會在321上架前告知送出大量小樣。

仔細觀察銷售化妝品的直播間,妳會發現化妝品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營銷套路在直播間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