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剛國外科技巨頭!華為再次令全世界矚目,這才是中企該有的樣子
去年此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說:“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布年報”!如願以償, 近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再次發布年報,成績雖不漂亮但充滿希望,能夠在超級大國的三輪制裁下依然保持穩定增長 ,著實不易!
近幾年,華為的手機業務在麒麟芯片的加持下,發展得如日中天,壹度超過蘋果直擊三星。若不是芯片禁令,可能已經是全球第壹,然而現在卻無奈地不斷下滑。 盡管如此,華為在其它方面的實力依然強悍,存儲方面的成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近日,權威機構Gartner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ECB存儲市場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 華為存儲收入8.6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超過美企巨頭NetApp,以14.3的市場份額奪得全球第二, 僅次於目前的全球第壹廠商戴爾。
在國內市場,華為 已連續多年排名第壹。 去年國內存儲市場整體同比增長28.3%,華為增長率排名第壹,達到了42.6%。毫無疑問, 2020年國內市場華為依然排名第壹,市場份額達到43.6%,相比2019年度份額提升4.4%。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了新 的核心生產要素, 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像石油資源壹樣的寶貴和重要。 數據存儲正是上承數據處理、數據使能,下接數字能源、網絡聯接的基石所在,唯有“存得下”,數據最終才能“用得好”。
數據存儲 可以說是數字時代下的“國之重器 ”。 然而作為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的“傳統三大件”之壹,卻不像計算和網絡壹直在高速發展,我國存儲發展相對緩慢,並且壹直以來被歐美日韓企業壟斷。 正是基於此,華為才切入了這個行業。
華為存儲 從2012年收購華賽開始,正式進軍存儲領域。 2015年華為第二代高端存儲獲DCIG年度最佳推薦產品,2016年華為存儲首次進入Gartner MQ領先者象限,這也標誌著華為存儲從“追趕者”的角色蛻變成為“領先者”。
之後,華為的存儲技術實力繼續壯大。 2017年華為全球最快全閃存OceanStor Dorado獲得了全球最高規格的電子設備展會Interop評選出的最具競爭力產品 。 2020年 華為存儲進入了 Gartner主存儲魔力四象限的領導者象限。
高性能計算,現在已經成了國與國之間的 科技 競爭的兵家必爭之地。 華為主動承擔起了該項重任,進行了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在全球建了 12個研發中心,擁有6000多名研發員工,持有超過2500項專利,並加入了40多個國際產業組織。
因此,華為才能在存儲方面做出突出成績,超越了NetApp、IBM、日立等壹眾老牌歐美日廠商。不僅如此, 作為國內存儲行業的龍頭老大,華為在和國外 科技 巨頭硬剛的同時,也在帶領新華三、浪潮等國內廠商不斷擴大中國存儲市場。
在國內存儲市場上, 華為領銜在 高端存儲上對抗歐美 科技 巨頭,浪潮、新華三等企業在中低端布局搶占市場,甚至出現了“全球市場規模略降2.1%、中國市場規模暴漲28.0%”的局面 ,而曾經的美企巨頭戴爾則只能排到國內第五名。
中國的“存儲新勢力”已然開始崛起。40年前,全球存儲市場日本韓國企業獨占鰲頭,歐美廠商也不值壹提。而40年後, 日本最後壹家存儲芯片廠商東芝也傳出將被收購,日韓存儲已經沒落,而歐美廠商雄起,未來只能是中企與之競爭。
在存儲道路上,華為壹直 持續不斷的創新 與突破,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了專項的前沿技術創新實驗。 華為設置的“奧林帕斯獎”懸紅,聯手產學研,不斷突破數據存儲技術的世界性難題,使得華為站在了數據存儲的“最高峰” 。
不只是存儲,除了麒麟芯片,華為的鯤鵬芯片也將要扛下營收的重任,並且目的是要做“中國的英特爾”。去年, 即使在制裁打壓下,華為鯤鵬芯片依然在與美企 科技 巨頭爭奪市場,已經在替代英特爾和AMD,這才是中國企業該有的樣子!
國內其它的 科技 企業應該學學華為的精神, 不要只專註於短期的利益,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敢於直面國外的 科技 巨頭,敢於向國外 科技 巨頭壟斷的行業發起挑戰。 只有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各個 科技 行業才能不斷突破、不斷超越!
華為秉承著對技術的執著、對客戶負責以及對於構建“國之重器”的那份使命擔當 ,不斷推進華為存儲向前發展。 華為存儲已經成為全球各行業數據存儲與處理的優先選擇,已進入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廣泛服務於多個行業超過12000家客戶。
當然,核心技術的發展是代代累積的,壹時半會想要整 體超越歐美廠商是不可能的。 不過,中國存儲廠商已經完全有了跟歐美巨頭正面較量的實力,只要繼續堅持自主研發,填平技術溝壑,百二秦關終屬楚,敢讓天塹變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