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學原理解釋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
鑒於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弱,亞洲各主要經濟體調控重心,由此前的抑制通脹轉移到刺激經濟增長上來。
目的:以穩定金融市場,恢復投資者信心,促進經濟增長。
壹、貨幣政策
亞洲各主要經濟體下調銀行利率。
目的:通過多種形式為銀行資金“松綁”(減少存款,增加貸款),鼓勵國內的投資和消費。
⒈中國
中國人民銀行第四次下調金融機構壹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和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第三次分別下調
⒉美國
⑴為阻止經濟進壹步下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降到歷史最低點
⑵貼現率(即商業銀行向聯邦儲備銀行舉借短期貸款時支付的利率)下調
目的:通過壹切可以利用的途徑來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
⒊日本
日本中央銀行先後兩次降息
⒋韓國(同中國、日本)
中國人民銀行同韓國中央銀行簽署了壹項貨幣互換協議。
日本政府也確定了大幅擴大與韓國貨幣互換的基本方針。
⒌德國
德國政府將在明年年初推出第二個經濟刺激計劃,重點是增加投資,並采取降稅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
⒌印度
印度央行已三次降息
⒍越南、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
東南亞經濟體的央行也都不同程度地下調了銀行主導利率
二、財政政策
亞洲各主要經濟體還分別推出壹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
⒈中國
中國政府宣布采取10項擴大內需措施
目的:確保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⒉印度
印度政府宣布采取追加投資財政支出
⒊日本
日本政府宣布壹項刺激經濟計劃
目的:以應對因金融危機造成的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和就業等問題
⒋印尼
印尼政府計劃增加國際貸款為國內投資提供資金,削減企業和個人所得稅
⒌菲律賓
菲律賓則放棄了在2010年實現財政預算平衡的目標。
作用的意思是對人或事物產生影響。。
而現在這些政策的提出。。
只能說是為達到某種目的
具體能不能發揮理論上的作用。。還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