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來自同門兄弟間的廝殺,全新速騰對比全新淩渡L差別真的很大

來自同門兄弟間的廝殺,全新速騰對比全新淩渡L差別真的很大

大眾速騰和大眾淩渡都是大眾旗下的緊湊型家用車型,兩款車最初的定位不同,風格也是不同的,速騰是標準居家用車,主打實用居家,大眾淩渡上市之初主打寬體轎跑,價格水平基本和大眾邁騰持平,經過壹段時間的市場反饋,消費者並不接受這個概念,之後大眾朗逸和速騰新款上市,整體的尺寸和寬度更加有優勢,大眾淩渡逐漸狀態低迷,現在的發展方向和速騰壹致,開始主打居家用車。

所以,消費者在選車時不免有點糾結——同為15萬預算,速騰和淩渡怎麽選?這不,這兩款車型都已推出新款車型,淩渡更是更名為淩渡L,下面我們不妨將兩款新車做個詳細對比,看看究竟該買誰。

外觀對比

兩款車型都主打年輕運動的設計風格,以此博得年輕人的喜歡。不過,在視覺觀感上,兩款車又有明顯的不同。

首先,兩款車都采用了全新的家族設計語言。全新速騰采用了“浩瀚星際”的科幻前衛設計理念,不僅讓整車看起來未來感十足,同時還富有品質、格調。具體來看,新車采用了全新的星輝進氣格柵。讓前臉更顯精致的同時,也更加有辨識度。

並且作為中期改款車型,新款速騰前臉和尾部細節調整相對明顯。其中,新車在保持前燈組與前格柵壹體式設計的前提下,在前格柵內部增加與前燈組具有銜接關系的貫穿式鍍鉻飾條。因此新車前格柵也被分隔為上下兩部分,前格柵內部運用鍍鉻點陣細節進行填充。此外,新車前保險杠下部采用全新貫穿式造型,高配版車型前燈組升級為IQ.LIGHT矩陣式LED大燈。

新款速騰側面造型輪廓變化主要體現在輪圈的樣式,外觀采用黑銀雙色拼接,看起來更具運動感。

尾部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尾燈的內部結構,外觀采用熏黑處置,底部護杠使用鍍鉻條裝飾出雙排氣的效果。通過這些細節能夠看出速騰的潛在消費人群不止於中年人,也在迎合年輕人的審美眼光進行設計。

全新淩渡L整體變化幅度同樣較大,前臉部分采用更為激進的設計風格,傳統的中網被貫穿式LED燈帶所取代,兩側前大燈組造型十分誇張,內部配備了環形LED日間行車燈。大嘴式進氣格柵內部采用點陣元素裝飾,視覺沖擊力極強。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吐槽全新淩渡L的進氣格柵設計,類似微笑表情,但實則露出“鋼牙”的前杠真的讓人過目難忘。

淩渡L的側面就是典型的轎跑車身,同時淩渡L還采用了無框車門,這同樣比較少見,也提升了淩渡L的年輕時尚感。

兩款車型參數如下:淩渡L長4790mm,寬1835mm,高1470mm,軸距2735mm;速騰長4795mm,寬1800mm,高1460mm,軸距2735mm。從參數上也能看出這兩款車沒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各位在選購時可以看到這些參數減少很多顧慮。

然而在15萬級別的合資轎車中,只有這臺淩渡L采用了無邊框車門設計,這樣的造型酷炫又拉風,同時也提高了該車的性價比,迎合了現在年輕人想在有限的錢內買到壹臺外形足夠時尚的轎車的心理。

內飾對比

新款速騰內飾部分的改變主要體現在換裝了尺寸更大的懸浮式中控多媒體屏幕,相比於老款車型的內嵌式布局,現款車型看起來會更具高級感。全新樣式的多功能方向盤看起來更有質感,機械式換擋桿沒有改變調整,如果能使用現款高爾夫的電子擋桿,相信視覺效果會更好。內飾整體用料質感符合這個價格該有的表現,皮質包裹的座椅表面采用了打孔設計,表面菱形圖案摸起來也是有凹凸感的。

新款速騰中間地板的凸起依舊明顯,較高的隆起壹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坐在中間位置的乘客。全景天窗的面積很大,後排也有空調出風口和電源接口。就配置而言,速騰能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而淩渡L的內飾同樣有壹定的特點。它的中控上能看到雙聯屏,而且兩塊屏幕之間被黑色的鏡面飾板包裹連接,因此觀感確實比較偏向科幻。同時,淩渡L的擋把也很特別,並不是常規的機械機構,而是選擇了小巧的擋桿,也為車內增添了幾分科技感。此外,該車還配備有L2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滿足了年輕人對於數字、科技的追求。

平心而論,相比內飾,淩渡L采用大眾目前最新的智能數字座艙設計,壹體式中控屏貫聯液晶儀表盤,以及貫穿式出風口,整體看上去富有高級感。

而速騰雖然也是智能數字化座艙設計,但其實體按鍵更多,中控屏和儀表盤在橫向上有壹定距離,比較接近於壹般的家用轎車設計。雖然速騰采用了懸浮式中控屏,但由於其實體按鍵相比於淩渡L有些多,所以在高級感的體現上有些捉襟見肘。

動力對比

新款速騰分別是提供3種動力總成,分別是1.2T/1.4T/1.5T。1.4T車型為例,發動機的最大功率是達到了110kW,最大馬力150Ps,最大扭矩250N·m,搭配的是7擋雙離合變速箱。這套動力系統放在速騰的身上,官方百公裏加速時間是9.2秒,最高車速可達到200km/h。

雖然這次新增了1.5T車型,但是從發動機的賬面參數來看,只是比1.4T發動機多了8kW(10Ps),所以駕駛感受方面不會有很大差距。底盤懸掛方面依然是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掛形式,底盤整體感很強,懸掛調校屬於軟硬適中的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品評,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