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聯想研究院號脈“中國企業研究院”:核心在哪?求答案

聯想研究院號脈“中國企業研究院”:核心在哪?求答案

很快,在專業上出類拔萃的他就收到了三家外企和壹家中國高新企業的召喚,外企開出了很高的薪水和待遇,但最後這個年輕人選擇了薪水最低的聯想研究院。因為他在和聯想研究院院長賀誌強的壹番長談後有了“別有洞天的感覺”。在高端人才的競爭中,聯想研究院戰勝了跨國企業。 事實上,隨著IBM、微軟、摩托羅拉、三星等國際著名企業在華設立企業研究院,有關中外企業研究院之間的競爭就從來沒有平息過。因為所有人都清晰的知道,在當今激烈的企業競爭背後就是技術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不可否認,這些國際級的企業研究院對於培養中國的高技術人才具有相當的意義,但同時人們也不無擔心的認為,這些跨國企業挖掘中國人力金礦的行為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中國高技術人才的“隱性流失”。無論是中國的科技界還是企業界都希望通過建立中國的企業研究院或類似機構來發展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基因”。 但建設和發展中國的企業研究院也存在著壹個“中國特色”的問題,與國外較為成熟的企業研究院相比,我們的中國企業研究院具有幾個明顯的特色。首先就是我們的研究目標還是比較“短期”的,與國外IBM、微軟、Intel等研究5年以後甚至更長時間以後技術,而我們的研究目標多局限在1-3年的時間上;其次就是在中國的企業建設中,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企業行為往往成為企業研究院發展的重大阻力之壹,這與國外耐心投入、長期積累的研究環境也有著較大的區別。 矚目現有、關註發展 與國外研究院相比,中國的企業研究院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成為驅動企業技術進步的不竭動力以外,還要成為核心價值增值的關鍵性組成。換句話說,研究院要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增長不斷註入能量,要為企業帶來實際的效果。 聯想研究院成立至今,在關鍵領域的投入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回報,支持現有業務發展的核心技術的研發,特別是***享核心技術和明星產品的關鍵特征的研發是聯想研究院最重要的定位和使命之壹。許多曾經是研究院的很多科研項目現在已經成功的轉化為企業的效益增長,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聯想在信息技術安全方向的巨大成功,從技術驅動到業務增長,它的技術起源和推動都是來自於研究院,可以說這是國內企業中技術驅動型業務的典型代表,現在聯想的信息安全業務在國內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聯想信息安全連續三年增長100%,其速度是壹般廠商的三倍以上。根據IDC的權威統計數據,聯想信息安全業務從去年開始占據中國市場第壹的位置。由於有了自主研發的不竭動力,聯想也成為國內唯壹壹個擁有高中低全線防火墻的廠商,同時也躋身全球安全廠商中擁有全線防火墻產品的前三甲,其國內廠商領頭軍的地位已毋庸置疑。 比如聯想在移動通信技術方向。聯想研究院開始自主研發手機時,聯想還沒有手機業務而那時候對於是否進行手機的研發,聯想內部還存在著壹些爭論。但研究院認為移動通信技術符合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而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技術將會“受制於人”。正是當初的堅持和不斷的研發,才會有今天聯想自主研發手機比例達到80%,才會有聯想手機在2004年迅速成長為聯想最重要的業務之壹;正是堅持了自主的技術研發,不斷提升技術研發水平,聯想的手機才會在今年國內所有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和同比銷售量都有所下降的時候,逆風飛揚取得了同比增長145%的驕人成績,這與國內某些缺少自主技術,而“專註”於貼牌生產的手機廠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聯想研究院在不斷為事業部和公司提供技術產品的同時,也為聯想輸送和儲備了大量的技術人才,目前聯想信息安全和移動公司的研發力量主要就是來自研究院的技術人員轉移,另外自主研發筆記本的骨幹隊伍也是來自研究院。 關聯科技、展望未來 不可回避,目前我國的企業研究院的研發中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只關註企業眼前利益、現實利益,導致的結果是我們的企業研究院的研發裹足不前,推動企業未來技術發展的動力不足,有“小家子氣”。因此聯想研究院的另壹個重要定位就是“自主創新,為公司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為公司戰略規劃提供技術支撐”。雖然我們的研發水平與跨國企業的研究院相比存在著壹些差距,但我們可以通過逐步建立壹些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發展到全面在某壹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實現在某壹領域的“先人壹步”。 聯想作為中國IT企業的旗艦型企業誌存高遠,其企業戰略也決定了聯想研究院要在某些研發領域“先人壹步”。“關聯應用”技術和理念的提出,可以說是聯想研究院走出的最為精彩的壹步。 通過長期跟蹤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聯想準確地把握了3C融合的“大產業”發展脈搏,前瞻到這壹產業趨勢的美好未來。所以聯想研究院在2000年末就開始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究,在2002年在國內外、業內外第壹個正式提出了“關聯應用”的技術理念 從現在看來,無論是做通訊的還是做計算的廠商,無論是本土廠商還是跨國廠商都在促進不同網絡之間的應用整合,促進在個人信息終端之間的互連互通技術方向上進行努力。可見,聯想研究院率先提出關聯技術的理念就已經為公司尋找到了壹個新的業務增長點,為聯想未來的戰略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撐。 聯想研究院還認識到,自主研發的關聯技術作為實現個人信息終端的最關鍵的技術從壹開始就不僅僅是聯想壹家的事情,而是屬於整個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隨著以關聯技術為基礎的閃聯標準的建立和閃聯工作組的成立,它已經演化成了壹個包含終端設備廠商、運營商、內容服務商和產品技術提供商在內的壹個全價值鏈企業聯盟,閃聯標準也成為了中國企業自主研發,並有可能成為國際標準的“中國標準”。今年十月在高交會上,閃聯聯盟推出的眾多閃聯產品已經為我們展現了充滿魅力的關聯時代。 價值導向、體系為先 與跨國企業的研究院相比,聯想研究院的成功正是因為找到了中國企業研究院發展的規律。既符合了企業研究院發展的壹般規律又結合了中國企業的特殊發展狀況;既不是閉門造車,自尊自大又不是不顧國情,生搬硬套。聯想研究院為中國企業研究院的發展探索了壹條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道路。 企業研究院成功的前提是企業本身就要有壹套科學合理的研發體系。在高科技企業中,研究院是要做長遠技術研究的,而事業部由於受到當期業務的壓力不會過多考慮長遠技術,但作為高科技企業又必須要看到長遠發展,因此解決這個矛盾,順利實現技術的成功連接就是擺在所有高科技企業面前的***性問題。綜觀國外成熟的技術企業,它們的組織架構和業務範圍各有不同,但成功的企業在研發架構上都是由企業研究院和產品研發部門形成二級的研發體系。這種體系之所以容易成功的原因是它會在企業內部形成壹種上拉下推的機制,不斷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 比如企業研究院超前的研發準備到壹定階段後,會將新的技術和人才轉移到事業部以拉動事業部技術進步。與此同時事業部也會不斷對研究院提出更高的技術需求,從而他們將推動企業研究院往前走往深做,兩者相互促進,形成壹種良性的、推動企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機制。聯想目前形成的良性循環的二級研發體系是保證企業技術不斷進步,實現事業部與研究院相互技術的交換與轉移的發動機,其本質是解決企業未來與現實,當期效益與長遠發展動力之間的矛盾。 企業要想做好技術,除了體系,還必須要清楚地了解企業研發的價值是什麽。這是很多企業都應當想清楚,但卻未必清楚的問題。聯想經過多年探索給出的回答是:成本、質量、上市時間、創新以及服務能力。 也許每壹個人都會想到創新,但對於壹個企業的研發增值環節來講,創新只是其中的壹個價值點,在壹個產業和產品競爭的周期中,有時候創新可以使企業脫穎而出,比如SONY;而有時候成本控制才是致勝的法寶,比如DELL。DELL的研發投入並不小,但它幾乎全部都投在了和成本、質量有關的環節。而對於新上市的批量產品來說,保證質量,或者說平衡成本與創新的前提下保證質量,是壹個企業研發的基本功。在同等競爭下,誰的上市時間早誰就能得到市場和用戶的青睞。在競爭中每壹階段市場的需求是不壹樣的,比如產品早期,創新和上市時間就是第壹重要,而當大批量之後,質量和成本又成為競爭的法寶。而服務能力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壹個是產品的DESIGN FOR SERVICE能力,即壹個產品設計使服務成本大幅降低,比如遠程修復,或者易於拆裝和維護等。另壹個是現場為用戶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復雜信息系統的維護能力等。研究院不壹定要在成本、質量、創新、上市時間、服務能力這些企業研發價值的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優,但企業研究院必須對研發價值各環節有清晰的認識,同時深入了解企業業務的潛在需求,及早準備,並與業務部門的研發配合協同達成不論是哪方面的研發目標。比如在工程化的產品質量控制環節,成熟的業務部門研發就更具有主導作用。而對全新的業務和產品,比如手機,研究院在早期就必須和業務部門壹起做好質量的控制。否則再創新的成果也會在市場上失敗! 奠定基石、興國中堅 聯想研究院在技術研發,尤其是關聯技術領域的突破恰恰為我們揭示了中國企業研究院發展的壹條清晰的脈絡,也就是中國企業研究院不僅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還會成為推動國家技術進步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 聯想研究院的成功還表明,只要中國的企業研究院明確自己的定位,明確未來的目標,同時將每壹個實施步驟考慮清楚,伴隨著中國企業研究院群體的崛起和發展,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世界信息產業領域占領重要之地。聯想願和大家壹起***同努力,為達到這樣的目標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