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節奏坦克小夜曲DSD
依然小巧的外觀
依然小巧的外觀
從小夜曲USB二代開始,小夜曲系列就都改成了正方的形狀,體積進壹步變小,厚度倒是沒怎麽變化。機身材質每壹代也都不壹樣,前幾代以塑料為主的機身,到了小夜曲DSD終於變成了全金屬,不僅在堅固度上有所提升,散熱方面也更出色。整機的體積控制得很好,就壹巴掌大小。
小夜曲USB二代、小夜曲USE和小夜曲WiFi用的應該都是壹個模具,小夜曲系列的外觀也基本由小夜曲USB壹代的長方形狀改成正方形狀傳承了下來,而小夜曲系列的按鍵和接口布局也基本上延續了小夜曲USB二代的設計。不過小夜曲DSD的體積要稍稍大壹點,並且四個邊緣處的倒角變得更圓滑。
小夜曲DSD的全金屬外殼采用了細磨砂工藝,但並沒有將其亞光化,光照上去非常明亮。這個設計讓筆者覺得有點可惜,非亞光的細磨砂雖然強調了金屬質感,但其視覺效果給人的感覺非常廉價。筆者覺得這壹點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機身前面板有壹顆藍色的狀態指示燈,關於指示燈小夜曲系列也是壹直在優化精簡,由小夜曲USB壹代的8顆燈壹路精簡下來,終於從兩顆變成了壹顆,使燈透出光的孔徑也變得非常小,因此亮度也沒有以前那麽刺眼。
小夜曲DSD機身上殼蝕刻著小夜曲的英文名稱“Serenade”和“DSD”的字樣。由於DSD格式這兩年比較火,小夜曲也順應民意加入了對DSD的支持,這也是這款產品得名的原因。我們不能說這是噱頭,畢竟高清音頻是壹個趨勢,有這個功能總比沒有要好。
簡潔的接口與按鍵
這款機器的底部是個很有意思的設計,印了壹幅小夜曲DSD的工作原理圖,而且這幅圖的每壹個位置非常精確地對應了外部的按鍵和接口,用戶壹目了然。
小夜曲DSD的接口部分延續了這個系列壹貫的簡潔,後面板有壹個USB接口、壹個同軸輸出接口、壹對RCA輸出接口、壹個電源插孔和壹個開關。這幾個接口應該是節奏坦克經過幾代產品的實踐後,選擇最終留下的接口。
RCA輸出是這幾代小夜曲都具有的接口,不同之處在於小夜曲USB壹代上有同軸輸入與光纖輸入;而小夜曲USB二代與小夜曲USE則取消了光纖輸入,增加了壹個同軸輸出;小夜曲WiFi的接口則與小夜曲DSD完全壹致。而在耳機輸出口方面,小夜曲DSD回歸了小夜曲USB壹代的6.3mm插孔,事實證明群眾還是需要大壹點的耳機插孔。
電源開關是壹個非常實用的設計,小夜曲USB壹代因為沒有電源開關,每次只能拔電源線斷電,備受用戶吐槽。令人欣慰的是節奏坦克還是比較願意聽取用戶的意見,在二代的機身上這個問題馬上得到了解決,並將開關壹直保留延續至今。
小夜曲DSD的上殼左下方依然是三顆有關音量的按鍵,分別是音量加減和靜音。這個設計從小夜曲USB二代起就沒變過。為了盡量減小體積,這個設計可以說是個妥協的產物,但在實際使用中這三顆按鍵卻並沒有小夜曲USB壹代那種旋轉式電位器音量調節好使,而且在使用中出現了壹些問題,這個下文再說。
實用主義的配件
價位所限,小夜曲DSD的配件當然也很簡單,但走的是實用主義的路子。隨機標配電源線壹條,USB線壹條,3.5mm轉6.3mm耳機轉接頭壹個,還有四個矽膠避震腳墊。
電源線需要說壹下,這條線的壹頭是USB口,連著電源插頭,這就意味著小夜曲DSD還可以采用USB供電。雖然USB供電不是最佳的供電方案,但應個急是沒什麽問題的,再退壹步說,萬壹電源插頭丟了,這個機器還能依靠USB供電繼續使用……
四顆避震矽膠腳墊看樣子是需要粘到機器底部的四顆螺絲上方的,如果妳不打算以後拆開機殼,那就可以粘上去。否則,粘上去再揭下來,膠的牢靠性可能就不好了。另外那個3.5mm轉6.3mm耳機轉接頭做工壹般,廠商其實可以考慮在以後的產品中換壹只全金屬鍍金的,看上去視覺效果應該要好壹些。
實際使用試聽體驗
試聽小夜曲DSD給筆者帶來了驚喜,沒錯,確實是驚喜。這臺機器與小夜曲USB壹代相比,素質提升之大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而最直觀的改觀就是耳放素質的提升。筆者用平時使用的AKG K701和森海塞爾HD600作為試聽耳機,在測試解碼輸出時使用了Auralic金牛座耳放。K701是6.3mm插頭,用來連接小夜曲DSD的耳機接口;HD600為四芯平衡插頭,用來連接金牛座耳放的平衡耳機接口。
在節奏坦克官方介紹上,小夜曲DSD采用了直通雙路平衡雙耳放設計,使用了兩個獨立的耳放芯片分別位左右聲道提供功率放大,由DAC引出平衡式輸出給這兩個耳放芯片。這種設計在提供放大電流的同時,避免了左右聲道互串,進壹步減少了元器件對聲音的幹擾。
筆者在實際試聽中,感受最大的就是這個耳放的推力驚人。K701這樣的大耳機居然也能被它推得頗有起色,這在小夜曲USB壹代身上是不可想象的。由於K701本身是個難伺候的耳機,筆者壹開始對小夜曲DSD並不抱什麽希望,只要求中頻表現不錯就行了,沒想到居然連K701最難啃的低頻,這臺機器都能推出7成左右的效果,實在是讓我刮目相看。
小夜曲DSD總體來說仍然延續著中正均衡的特點,但與小夜曲USB壹代相比,調音取向上明顯補齊了低頻這個短板。高頻的表現略顯活潑,在K701下尤其明顯。分離度方面也做得不錯,聲場的營造在播放大編制交響樂時並不顯得局促,並且在聲音密度方面有了不小的提升,尤其是播放弦樂時聽起來非常抓耳。解析力的提升也比較明顯,大動態下仍不失層次感。作為純解碼接上金牛座耳放之後,筆者用HD600進行了試聽,基本上延續了上面這些的特點,當然由於耳放的關系,在聲場和解析力方面又有了進壹步的提升,高頻的控制變得更好,瞬態反應也更好。但就小夜曲DSD耳放本身的素質來說,它的素質已經大大超過了它的價格,足以逆襲數千元的壹些解碼耳放壹體機。
操作的智能化也是這臺機器的優點之壹。小夜曲USB壹代上要切換純解碼模式有壹個按鈕,切換USB同步異步也有壹個按鈕,切換不同位深和采樣率還要通過聲卡驅動界面來設置,甚是繁瑣。而小夜曲DSD則全部實現了智能控制,妳需要做的只有播放音樂,可謂是化繁為簡。
然而筆者在實際使用中也發現了小夜曲DSD的壹些問題,主要是三顆音量按鍵的問題。這三顆按鍵的手感比較生硬,按時的聲音也比較大,並且有時按著沒反應,尤其是靜音鍵問題最嚴重。還有就是有時三個按鍵會突然失靈,有時在foobar2000中切換不同聲音驅動設備後,三顆按鍵也會失靈,解決辦法只能是關掉電源重啟機器。有時耳機從插孔拔出後,播放器會自動停止播放,三顆鍵也會失靈,不知何故?其實這三顆按鍵在小夜曲USB二代就有失靈的問題,但這個設計還是沿用下來了。筆者認為其實可以考慮設置旋轉音量電位器的設計,雖然在縮減體積方面不能做到極致,但畢竟簡單實用不易出問題。
總結:
用小體積來實現好聲音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人類有追求簡潔的天性,而高度的集成恰好符合人類的這個天性。筆者認為這個趨勢在音頻領域也同樣會出現,雖然現在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小夜曲DSD是壹款充滿誠意的產品,節奏坦克並沒有因為它是壹款入門級產品而將小夜曲的升級流於形式。無論在播放素質上還是在價格上,小夜曲DSD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HiFi壹體機入門王者。當然,如果它沒有上面提到的那些小問題,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