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老,老人和子女都在想什麽?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我國已成為全球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隨著中國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整個社會關註的焦點,老年群體的巨大需求率先在大中型城市中被激活。 養老是兩代人的互動與連接 ,通過紅杉資本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市養老消費洞察報告》,了解父母與子女壹代的各自的特性、心理和消費行為習慣,或許妳會重新看待養老這件事。
(報告在1-3線城市的老年人口中取年滿50周歲-90周歲人群作為老年群體的主要研究對象,並將他們的子女即60後、70後、80後和90後納入調研範圍,基於定量研究和焦點小組訪談等方法,探討了城市老年群體的養老現狀與相關行業的未來前景)
身體狀況是對年齡的誠實反映
對於老年群體,他們的身體不可避免地變差,慢性病成為困擾他們的主要因素。
獨立卻無奈,渴望獲得愛
考慮到社會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即使非獨生子女家庭,老人也會考慮到子女無暇照顧、無力承擔、擁有小家庭等各種原因,希望能“自力更生”。但老年群體有很深的情感訴求、渴望被關註和被照顧。接受調研的人群中,超過60%的老年人最想要的晚年生活是子女陪伴在身邊,有44%的老年人將生活重心放在幫助其子女照顧下壹代身上。
又傳統又新潮
出生並成長在改革開放前的老年人群,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普遍保守;但隨著近些年移動互聯網的猛烈沖擊,他們在子女孫輩的影響下觸網, 成為網絡上的?“新新人類”。他們是社交驅動型的網絡使用者 ,微信朋友圈等線上社交場所也不難發現他們的足跡。
66%的受訪老年群體,會把1/4以上的自由時間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依賴度較高;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的老年群體中,社交類應用使用占比已高達92%, 而與老年群體匹配度高的優質內容尚處在稀缺狀態。
老年人不無趣
老年人的日常興趣愛好多達10余種,看電視是他們的***同愛好;自學是他們發展興趣愛好的主要方式。 此次調研結果顯示,玩智能手機(15%)和旅遊(18%~20%)成為受訪老年群體的新寵,這壹特點在50-70歲的受訪老年群體中尤為明顯,超過平均水平2倍以上。
未雨綢繆,晚年生活自我主宰
56%的受訪老年人都有為自己規劃晚年生活,其中60-70歲的人群在這方面的意識最強(45%)。 50-60歲群體偏好旅遊類產品消費,60-70歲群體傾向於保健品類消費,70歲以上群體老年體檢類成剛需。 參與調研的老年群體對養老產品的 品質、功能、安全 的關註度最高,均超過40%。和固有印象有所不同,接受調研的老年群體表示,“價格”並不是他們選購養老產品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關註下壹代多過關註和了解父母
受訪對象中,僅30%的受訪子女對自己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了解,有60%的子女知道不多,還有10%完全不清楚。70後和80後子女群體,對於下壹代的關註程度普遍高於父母,分別為56%和43%;對於60後子女群體而言,他們即將從中年跨入老年,同時承擔著贍養上壹代、撫養下壹代的任務,他們在渴望自己被關註和關愛下壹代的問題上都有著強烈的訴求。
理想的養老最優選:親自陪伴與照顧
67%的受訪子女群體,最希望讓自己的父母在家養老,親自陪伴和照顧。但是受限於自身的身體狀態和精力,受訪的60後對養老院這壹養老形式的選擇,較其他年齡層高,已達17%。
而在計劃探望頻次上,普遍選擇以尊重老年人的意願為主。60後(36%)和90後(67%)出現壹致性,都更傾向於不定期模式。70後和80後,則更願意常回家看看,近30%都計劃每周去看望父母壹次。
“壓力山大”
據調查,慢性非傳染病、重疾、無法自理等健康問題,是贍養老人的第壹大煩惱,占比76%。工作節奏緊張、養育下壹代等原因,讓他們沒時間照顧自己的父母,占比65%。此外,49%的子女群體坦誠還面臨經濟方面的壓力。
體檢意識強烈,子女決策權力較大
養老的附加服務消費中,父母與子女均認為老年體檢是“必備品”。超過半數的老年群體,每年都定期體檢;僅僅8%的老年群體處在“無意識”的狀態。按年齡段來看,50-60歲群體,不定期體檢的比例較其他年齡段高,達到28%;受身體健康程度影響,70-80歲群?體普遍每半年就會做壹次體檢。
而對於養老消費中的養老機構和專業服務,無論是選擇養老院、老年社區,又或是上門看護等老年護理服務,老年群體相對無感,決定權由子女掌控。除了兒女決定以外,“離家近”是他們選擇考量的重要原因;“離家近”方便家屬探望,對於老年群體而言在熟悉的地區也會生?活得相對安心。
養老消費:所需與所獲存在代際鴻溝
體檢、旅遊和文化娛樂相關產品,是老年人自己購買排名前三的養老產品;而子女們更傾向於為父母置辦保健品、老年生活用品和商業保險。
老年群體需要“精神類養老產品”,而子女似乎更關註“實體類養老產品”,兩類群體在養老需求方面的感知存在明顯的差異。 雙方在需求層面的差異,導致“被父母責備浪費錢”“子女花錢不落好”?等狀況頻頻發生,其實,並非雙方無法溝通,只是需求層面存在代際鴻溝。因此, 對子女來說,關註並理解父母的精神需求,才能為他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深耕養老領域多年的樂成養老從很早就已經認識到老人精神照料的重要性,不僅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設置了豐富的社區活動,還不斷創新,嘗試先進的養老服務模式,例如引入音樂治療師等為老人舒緩情緒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為了倡導美好老年生活,營造鄰裏***融的社區生活方式,近期樂成為恭和家園的長輩們引入了 G.O。G·O全稱是Gentils Organisateurs,意為親善的組織者,G.O熱愛運動、熱愛藝術、熱愛生活……他們是長輩們的忘年交,是陪伴者,也是守護者。通過他們悉心策劃組織的系列社群活動,長輩們可以享受更豐富多彩的生活,更可以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在G.O們的組織下,恭和家園的老人們可以參加多種多樣的運動健身活動。乒乓球、慢跑、雲腳、庫珀…… G.O 還能夠為長輩量身定制健身方案,以最適宜的運動方式享受活力與健康。
喜愛音樂與舞蹈的長輩,可以去練習壹支舞蹈、學壹首新歌,通過舞蹈與聲樂G.O組織的專業課程,探尋形體之美、聲音之美。用藝術滋養心靈,每份熱愛都可被安放?
戲劇G.O會為長輩們組織劇本圍讀、戲劇排練,當壹幕幕故事精彩展現於所有家人面前,舞臺上,呈現出歲月的百樣滋味,舞臺下,誌同道合、團結友愛的壹群人愈加親密。
書畫交流會是恭和家園最活躍的社群之壹。支起畫板,拿起毛筆,描繪出心中最美的風景,書寫下經典優美的詩句辭章。線上授課、每日作業打卡,勤奮練習的結果是壹幅幅令人驚艷的作品。
壹心茶室則為喜愛茶藝、花藝的長輩們敞開大門。蒔花弄草、煎水烹茶,在這座玲瓏剔透的安靜空間,赴壹場清雅的身心之旅。
每壹次活動,都是心與心的連接。它連接了鄰裏情誼,讓長輩們重溫過去親密友愛的鄰裏關系,讓身心被美好的溫情包裹、浸潤。年輕的G.O們,是長輩與家園生活方式的連接點。他們撫慰長輩們的心靈,充盈長輩們的精神世界,讓家園生活不僅擁有繽紛日常,更包含著人情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