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韓寒與白燁的“韓白之爭”是怎麽回事?

韓寒與白燁的“韓白之爭”是怎麽回事?

分類: 社會民生 >> 其他社會話題

解析:

文壇兩代人白燁和韓寒在博客上掐了起來,對掐的結果是韓寒大獲全勝。在這位意氣風發的少年作家大雨傾盆般的猛攻之下,其實有點冤的白燁倉促應戰,勉強接了幾招便掛出白旗,說了句“韓寒同學文風潑辣尖刻,本人實在拉不下這老臉與之對罵,”口占了壹個“走”字訣關閉博客且待下回分解。

果然,白燁掛白旗只是虛晃壹槍,殺手鐧沒過幾天便使了出來,白燁“希望這樣壹

個事件,能為如何為網絡立法和建設網絡道德提供壹個反面的例證。”隨後就有媒體組織作者聲討韓寒,將矛盾升級到如何管理博客言論及網絡道德身上。文壇掐架講究的就是妳來我往練太極推手,壹旦上綱上線就不好玩了。好比倆孩子鬧事,落敗的那個氣沖沖地找家長出面擺平,這樣即使錯在取勝的那個孩子身上,找家長的那位也會遭到大家的不屑。

現在的問題是,以韓寒為代表的文壇外高手觸痛了文壇內的長老,事情已不是壹場罵戰那樣簡單。白燁與韓寒之爭看似出於偶然,實則是市場化寫手與體制內作家這些年因文學觀念沖突積累下來的矛盾爆發點。

很久以前,文壇幾乎就是神壇代名詞,能在國家報、省報乃至市報、縣報上發表壹篇幾百字的短文,都會被周邊人等稱為才子神童,立即麻雀變鳳凰,有的甚至借此改變了自身命運。如果能有幸加入各級作家協會,領到壹紙會員證,那無疑更是壹種上等的榮耀,有了這個證,就可以進入體制內的報刊雜誌,掌握業余作者作品的生殺大權。作為有壹定道行的長老級別人物,則是體制內作家的統帥,把持著象征國家最高文學創作水平的刊物,通往這壹座座文學殿堂的道路或光明或荊棘,要看長老們的眼色。有熱愛文學的青年曾發出這樣的呼號,“文學的路為什麽越走越窄?”也不用心想想,能不窄嗎?

網絡時代,發表文章只是點擊鼠標壹瞬間的事,在壹批市場化出版社和新銳媒體的培養下,年輕的暢銷書作家層出不窮。韓寒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壹個,出版的書動輒發行上百萬冊,預收的版稅可以高達200萬元。對他們而言,文壇已經像韓寒所說的那樣成了祭壇,曾有的光芒消失殆盡,如同壹塊消了磁的磁鐵,沒有了吸引力。白燁在他的評論文字中壹直以“80後”評論發言人自居,稱壹直在努力地為80後作家進入由期刊和文學評論家組成的發表平臺牽線搭橋,說難聽點真是熱臉貼上了冷 *** ,且不論80後們是否對這個平臺感興趣,翻開這些雜誌看看,除了那老哥幾個,能看到幾個80後的面孔?除了忙著靠國家提供的文化資源建立自己的利益圈子,打著各色的旗號出席各種文學研討會,幾十年如壹日堅持寫壹些“名家隨筆”與業余作者搶占版面,長老們應當反思自己為後進的文學青年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

傳統文壇內壹直信奉的文學崇高論在新媒體時代被沖擊得七零八落,文學的含義不再僅僅是宣揚理念與教化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壹種消費品。即使作為消費品的文學也是文學,不能以這些文學作品不主流、這些作者不積極向文壇前輩靠攏便將其打入地牢。文學是屬於大眾的。

用偉人的話說,“文壇是妳們的,也是他們的,但終歸是他們的”。在現階段下,還是井水別犯河水,各玩各的吧,老老少少的在壹塊掐,互相問候對方至親畢竟是不太雅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