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對印度的影響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對印度的影響

西方殖民勢力退出印度時,給新興獨立國家造成的重大遺留問題是——“蒙巴頓方案”。

1947年6月3日,英國政府制定的《印度獨立方案》由印度總督蒙巴頓將軍公布,此方案又稱《蒙巴頓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屬殖民地印度的反英運動發展迅速。英國政府被迫改變其對印政策,準備轉讓政權並退出印度。1947年3月蒙巴頓擔任印度總督,與印度各政黨領導人、土邦王公等舉行會談。國大黨要求建立在其領導下的統壹的印度,穆斯林聯盟則要求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

1947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印度獨立法》,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後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內兩個自治領。英國在印度長達190年的直接殖民統治至此結束。英巴兩國獨立後,印度組成以尼赫魯為總理的聯邦政府,巴基斯坦組成以列雅格特·阿裏汗為首的政府。兩國根據獨立法案成立制憲會議,各設壹個由英王任命的總督,1947—1948年蒙巴頓仍任印度總督,真納擔任巴基斯坦總督。1950、1956年英巴先後宣布成立獨立的***和國。印巴分治帶來壹系列惡果,造成兩國的教派大屠殺和統壹經濟的分割,土邦歸屬問題尤其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導致印巴戰爭的多次爆發,使英巴兩國關系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克什米爾問題,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近200年的殖民主義統治後留下來的壹個孽果。

面積約22萬平方公裏的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統稱,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印度東北部。500多萬居民之中穆斯林占了77%以上,印度教徒近21%,其余則信奉佛教和錫克教。在英國殖民入侵以前,克什米爾與查謨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地區,其中克什米爾是原印度的第二大土邦。1846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便於統治,以750萬盧比的價錢把克什米爾賣給了身為印度教徒的查謨大君。此舉在南亞次大陸播下了“激烈爭吵的種子”,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從此紛爭叠起,攪得克什米爾地區難得安寧。而英國殖民者則乘機以“仲裁者”的角色,加強了對這壹地區的控制。

百年之後,當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亞非拉殖民地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族解放運動。面對印度不斷高漲的獨立呼聲,國力衰落的英帝國被迫作出讓步,決定賦予印度“自治權”。然而,英國並沒有打算徹底放棄對南亞次大陸的影響力,而是玩起了“分而治之”的把戲。1947年6月3日,就在即將撤離印度前夕,英國首相艾德禮和英印總督蒙巴頓同時在倫敦和德裏發表了宣告印度獨立的“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印度被分為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領和以印度教為主要宗教的印度自治領,而克什米爾等500多個王公土邦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也可以自願加入印巴任何壹方。

這個以宗教信仰劃線的“分治方案”,不僅進壹步加劇了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沖突,而且給未來的印巴關系埋下了禍根。兩個多月後,巴基斯坦與印度相繼宣告獨立,而雙方對王公土邦的爭奪也隨即展開。獨立之初的印度在實力上處於上風,並藉此將大多數土邦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但是,在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上,巴基斯坦卻不願忍氣吞聲,而是決心誓死壹爭。這不僅僅是因為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而且還因為該地區對於巴基斯坦的安全至關重要。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克什米爾俯瞰著巴基斯坦,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近在咫尺,被稱作“戴在巴基斯坦頭上的壹頂帽子”。巴基斯坦認為如果失去了克什米爾,其側翼將完全陷於印度的包圍之中,從而使巴在與印度的力量對比上處於更為不利的態勢。正因為此,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克曾壹語中的地說,克什米爾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線”。

因此,在印巴分治時,大批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從祖居的土地上被趕走,流離失所。幾十年來,印巴打了三次戰爭,為了對付敵手,兩國並命發展核武器。這都起源於“蒙巴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