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針灸療法的平衡針灸的特點
突出人體自身平衡 平衡針灸學的理論核心就是突出人體自身平衡。這種自身平衡系統的實質就是人體內的自我調控功能,這種平衡機制就是大腦高級調控中樞。針灸就是調整、完善、修復這個系統,來激發、調動機體內的物質能量,促進機體在病理狀態下的良性轉歸。第二,這個平衡系統還具有被動加強的特性,能夠接收外界給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體出現的生理失調及病理改變,均為人體內平衡調控系統失衡的反應。平衡針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療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針刺作為壹種人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過患者自身調整達到恢復機體的平衡,間接地依靠病人自身來治療自己的疾病。平衡針灸充分地發揮了機體自身調節平衡的獨立性,同時產生異向思維,將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改為頭痛醫腳,腳痛醫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突出人體信息系統 平衡針灸學充分利用了人體的信息系統。人體信息系統傳統醫學稱為經絡系統、現代醫學稱為神經系統,這兩個系統的***同點都以信息傳遞為主。平衡針灸就是通過直接針刺神經幹或神經支,將針刺神經的信息通過人體信息高速公路,反饋到大腦高級中樞,通過神經信息高速公路來完成對機體各系統的調控支配作用。據有關資料報道,針刺神經幹的傳導速度為每秒鐘00米。因此,平衡針灸取穴原則選擇了最佳捷徑即人體信息高速公路來完成信息傳遞。
突出單穴療法 單穴療法原則上是壹病壹穴,壹癥壹穴,80% 以上的病癥均可采用壹個穴位。因為平衡針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療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壹種人為的外因刺激手段間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斷修復、不斷完善,恢復患者機體內的平衡系統去治療自己的疾病。平衡針灸取穴總計38個平衡穴位,不足傳統穴位的/0。
快速針刺 亦稱三快針法,即進針快、找針感快、出針快,整個針刺過程控制在3秒鐘之內。如果人體解剖層次清楚,針刺穴位準確,不足3秒鐘即可出針。由於病人的個體差異,穴位選擇不壹定都那麽準確,因此留出3秒鐘的時間把穴位找準確。 因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針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針感紮出來即可出針。但對壹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針刺而喜歡留針,可以給予留針,以滿足患者的心理要求。
突出即時效應 即時效應亦稱壹針見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鐘即可見效。對發病時間短、癥狀輕、體質好、年齡小的病人經壹次性治療即可臨床治愈,即使發病時間長、癥狀重、年齡大、體質差的病人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也可使癥狀改善,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病人生存時間。
平衡針灸學的療效不是取決於醫生,而是取決於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統調節能力。其中發病時間的長短、病情的輕重、年齡結構的大小、體質的強弱直接決定療效的好壞。
突出針感效應 針感是反映平衡針灸療效的重要標誌。因為效應來源於針感,針感產生於效應。不同的穴位有著不同的針感要求,只要將要求的針感紮出來即可產生治療效果。此外平衡針灸在針刺手法中不過於強調針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補法、瀉法、平補平瀉,只強調壹個提插手法,通過提插手法將不同的針感紮出來即可。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了針感就是有了療效。
突出離穴不離經 平衡針灸不過於強調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針刺到相應的穴位即神經相應的節段上而出現針感即可。平衡針灸要求針刺的是神經幹或神經支,因為神經分布有它壹定的客觀規律,不可能是壹個點,而是壹條線。在實際臨床中不可能對每個人的取穴都十分準確,所以針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此,進針後壹旦取穴未準,可根據自己的判斷,利用針體的提插從左右或上下方向來尋找針感,如肩痛穴針刺的腓淺神經上下0厘米內均可。
突出穴名通俗化 平衡針灸學的穴位名稱通俗易懂,易於普及。其主要特點是以部位、功能、主治來命名,壹聽就懂,壹看就會,壹用就靈。如治療頭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頭痛穴,治療腰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療胸部病變的平衡穴位叫胸痛穴,治療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療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癱穴。傳統穴位由於產生於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歷代醫家,穴名繁多各異,五花八門,給臨床普及帶來壹定困難。
突出安全無副作用 安全無副作用是平衡針灸學最根本的要求。在針刺患者時最為常見的副作用是暈針,而采用平衡針灸治療,最長時間不超過3秒鐘, 所以患者來不及暈針,針體就迅速退出,針體出來以後患者立即解除了緊張害怕心理。針刺過程中常見的醫療事故是刺傷臟器,而平衡穴位均分布於四肢安全部位。
突出臨床實用性 平衡針灸來源於臨床,應用於臨床。先有臨床實踐,後有科學理論,然後根據這種平衡調控理論指導於臨床。先後經過國內80余期培訓班培訓、3000多家醫院,6000余名平衡針灸骨幹的臨床應用,證明了平衡針灸是壹門經得起重復,深受患者歡迎的實用臨床醫學。特別受到開設特色醫院、特色門診的醫生、西醫離退休醫生、出國醫生、來國內參加中醫院校學習的外國醫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