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畫(手指畫)用什麽顏料去畫?
拇指畫用水粉顏料,沾在手上畫就可以了。
手指畫有專用的手指畫顏料。壹般也可以用水粉顏料、國畫顏料,無毒的人體彩繪顏料、丙烯顏料、紡織顏料、繪畫顏料等代替。
自制手指畫顏料配方:
1、3勺糖(湯勺)
2、半勺鹽、半勺澱粉
3、壹杯面粉(杯子就用飯鍋裏的量杯)
4、壹杯水
5、食用色素
制作方法:
1、將所有原料攪拌均勻(色素除外),加入水,徹底攪拌成面糊,不留任何小面疙瘩。
2、倒入鍋中,小火燒15秒,壹邊燒壹邊攪拌,讓澱粉和糖發揮作用。
3、面糊分裝入瓶,滴入食用色素,開始調配想要的顏色。
自制的顏料保質期1個月,想保存長些就多放些鹽。因為保存期短,要盡快使用。糖的作用是增加粘度,澱粉是保持分子穩定,鹽是保持色勞度和保質期更長。
擴展資料:
指畫起源新說
——源於巖畫的壹個佐證
指畫起源於唐·張璪“以手摸絹素”說,沿襲已久,各種研究指畫的書籍裏都在引用不疑。為什麽張璪會在這時候突發奇想“以手摸絹素”?他的手指畫有何奧妙?他之前有沒有人“以手”作畫?
在秦磚漢瓦的磚上,有人發現了真人手紋印和足印,那手、足印,實際是用手、足直接“創作”的藝術品——指畫、足畫,這應該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那時並沒有“筆”,除了用銳器(如尖石頭、木竹片、骨頭等)鑿刻外,就是用手指直接在陶器上“作畫”。
這石板上的畫,就是後來發現的史前巖畫。
1998年,我曾在山西吉縣柿子灘比較近距離地觀察過那裏關於人祖生殖繁衍的巖畫,很為那些先民藝術品的制作方法感到驚訝。不久,我在壹家書店翻閱到壹本精裝本彩印《巖畫》,這是壹部以圖例為主的書。
在新疆富蘊縣離城約60公裏的喀啦布勒根鄉唐巴勒塔斯村,海拔1020米的半山腰山崖上,離地面25米處,有壹洞窟,高11.5米,深11.8米,寬20米,洞口向日出的東方。在這壹洞窟中,有壹個突出現象是兩個手印。
這是因為古代生產力十分低下,每前進壹步都要付出極大勞動,先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奮力苦鬥,披荊斬棘,不斷取得新的成績,他們必然對手的神異功能產生十分崇拜的感情,把手看作取得壹切勝利的象征,所以不僅在富蘊縣的洞窟中赭繪巨大有力的手掌形,在哈巴河縣洞窟及其他巖刻上也常見手掌形(《新疆巖畫》24頁)。
手印巖畫遍布全世界,在新疆天山南北各條大山中的巖畫上都可找到手掌形。據陳兆復教授說,世界各地手掌形的描繪方法。
“例如,西班牙的卡斯特羅(Castallo)洞窟,在巨象、野牛、牡鹿等動物畫的周圍,有成群的手印,也有把手印直接印在動物的形體上的。
法國西南部諸洞如加加斯(Cargas)等發現尤多,數目可達100個以上,澳洲土人的洞窟壁畫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巖畫中,也時有發現”。
可知世界各地的手印很多。在亞洲泰國鳥汶府孔尖縣拍店的巖畫上,發現有將近200個人手掌圖,大人和小孩的都有,呈紅色或深褐色或黑色。
離拍店不遠的拍蒙地區,巖畫上也有人手掌圖。而在中國陜西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發現有手掌印。趙國華先生認為“這伸張的五指和手掌紋,既是表示‘五’,‘極多’。
結合到巖畫,五綜紋飾的內涵,我們便可以判定原來是祈求生殖繁盛,人口多多增長”(以上均引自蘇北海著《新疆巖畫》555頁)。
巖畫,是文字產生之前最早系統地記錄人類生存活動、人類經濟形態、思想意識、先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藝術體現,它反映先民從野蠻到文明的復雜進程面貌,那些作品古樸蒼拙、高度抽象、極其簡練,非常傳神。
它是生活原生態的實錄,又是高於生活的原始藝術珍品,為研究後代指畫的發展提供了參照實物。
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上,先民們用研石磨細赭色、褐色和黑色等礦物質,再溶入水中,然後直接用手指當工具在陶器的外壁上勾勒點綴紋飾借以表現他們的觀念意識。
還有那些留在巖石上的‘狩獵圖’,這種人類蒙昧時期用手塗於巖壁上的‘藝術興趣’,就是最原始的‘指畫’吧”(2007年第壹期《中國指畫》09頁吳潤齡:《原生態與手指畫》)。
綜上所述,對指畫追本溯,追到巖畫時代,並非本人的壹己之見。至於指畫發展到清代,有高其佩掀起了指畫高峰,指畫大師虞小風已經有翔實的論述,就用不著我在此贅言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指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