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故宮歷史背景基本現狀

故宮歷史背景基本現狀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

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墻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

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歷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後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2、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

於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壞,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3、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擴展資料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53934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幹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壹,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編輯於 2020-06-14

查看全部26個回答

柴窯瓷器?如何挑選好瓷器?汝瓷大全,汝瓷價格

關註故宮博物院的都在看

柴窯瓷器_汝瓷_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綠,等釉色。汝窯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

昆明建仁網絡科技有..廣告?

瓷器的種類_瓷器器型名稱大全

關註故宮博物院的都在看

瓷器的種類_瓷器器型名稱大全,瓷器種類繁多,其中比較出名的要數景德鎮瓷器,景德鎮分為五大類,分別為:粉彩,琺瑯彩.....

西安市新城區迪森文..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故宮的歷史背景?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為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國家5A級旅遊景區,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壹級博物館,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 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

34 瀏覽2452020-06-01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壹”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征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壹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擴展資料:

故宮的建築布局: 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裏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百度百科-故宮

1170 瀏覽202732019-04-14

故宮歷史背景基本現狀?

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時期,為了鎮守邊疆,朱棣將都城由南京遷到北平,並改名為北京,並在北京營建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明朝滅亡後,清朝又將紫禁城作為自己的宮殿,見過後,故宮被作為歷史博物館供中外遊客遊覽

168 瀏覽17272020-05-24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是什麽?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當時晉通人,走進紫禁城墻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他寬61.1米。深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

6 瀏覽1692020-06-07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和基本現狀結構簡介?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壹”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征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壹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

擴展資料:

故宮的建築布局: 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裏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搜狗百科-故宮

40 瀏覽23962020-06-09

評論兩句搶首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