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明星出書的研究
中國青年報 (06/01 11:16)
我敢說,世界上任何最強的壹道沖擊波,都不抵大牌明星的魅力厲害,尤其是在書界。在國外,那萬人迷的英國帥哥球星小貝的第二部自傳《我的立場》,首印100余萬冊,壹上市,就從歐洲壹路席卷到遠東、澳大利亞、美國和南非;不甘望其項背的壹代歌後麥當娜推出《美國玫瑰》,壹脫手就揚言以30種語言同時在10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要創什麽出版史的新紀錄。同樣,在國內,咱們的明星藝人們也不甘示弱。據說,最近不少明星都擺出了自己挺滿意的“文學作品”,如許茹雲的詩集《此時快樂的代價》,黃磊的散文集《十七樓的幻想》,還有周璇的《周璇日記》等等。
有消息透露,下半年要出書的明星還有周迅、王小丫、蘇有朋等。按此推算,我想,不出數年,咱們的書界壹定會為“明星書”所占領,而那時,書界就幹脆可改名為“星書界”了,如何?
本來,星們依靠他們出眾的技藝和超凡的相貌,就可以名利雙收了,何故非得要嘗“絞盡腦汁”寫書的勞役之苦呢?而且口能唱、情能演、身能舞的星們,手未必都能寫,何必喜歡出書犯那“五肢錯位”的“大忌”呢……看來,這些問題就像明星自曝性醜聞般,挺逗人興趣的嘛。
明星出書有什麽好?愚以為,好就好在“場面的壯觀”和“星(書)迷的眾多”。想想,現在哪壹個“作家”,在出書時沒辦壹個所謂的“場面壯觀”的“簽名兜售會”?要麽舞龍醒獅,要麽放壹段有節奏的音樂,讓讀者排著隊,拿著本子和筆,等著“作家”龍飛鳳舞的書法壹個挨壹個地簽名,多“壯觀”!哪學來的?還不是向咱們的明星學習的嗎?相得益彰,好了,做了“榜樣”的星們開始懂得了“發掘潛能”:開演唱會、拍電影能招來數以萬計的星迷影迷,那麽,俺們搖身壹變,做個“明星作家”,俺們的追隨者除了星迷影迷外,不就徒增了更多的“書迷”了嗎?這叫轉移“星之市場”。等到出書的那壹天,圍著裏壹層外壹層人頭攢動的,壹邊喊著大明星,壹邊吼著大“作家”,多美哉!瞧那,國外的“小貝的立場”多“來勢洶洶”,壹夜間席卷各洲大地;“麥歌後的玫瑰”多“魅力四射”,頃刻間香吹全球八方!乘此風,設若成龍大哥也閑來寫壹本“我的大鼻子”之類的書的話,說不定也能暢銷“好萊塢”呢!
明星出書有什麽好?愚以為,好就好在他們的“多才多藝”,迎合了時代的“時尚創新”要求,他們的作品能把文學殿堂裏的文字味淡化,使自我的隱秘凸現。看,寫真集拍累了,就換個口味,要麽寫部自傳,談談自己成才(財)的秘聞之路,要麽隨意找來幾篇孩提時的日記,或青春期的散文、隨筆、嘮叨之類的,編成壹本述說“解剖心靈”的“文集”。倘若連這些都辦不到的話,也不用著急,現在的“槍手”、“寫手”多得是,花點“成本”,“自傳、文集”照樣出,否則就用那咿咿呀呀的歌詞堆砌壹番,美名其曰:“詩集”是也……
明星出書何其壯觀何其多,可我並不打算去買也不打算去看。為啥?因為有位已先“品讀”的“書評家”老兄,早就“替”我說了:“明星藝人們,妳們講講自傳,拍拍寫真集就夠了,何必要忙出‘書’扯文學的皮呢?”這是我欣賞的壹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