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聲聲震碧天的由來
戰鼓聲聲震碧天的由來具體如下:
壹、簡述
1、戰鼓轟鳴響徹天空;戰鼓是指戰爭;古代戰場上的情景,當軍隊抵達白虎關前時,戰鼓的聲音震天響起,形容士氣旺盛,預示著即將開戰。暗喻著古代的英雄將士們,在白虎關前面嚴陣以待,準備為國家作出貢獻。
2、表達了戰士們的英勇、堅定、堅韌,以及他們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心。此外,“把守嚴戰鼓聲聲震碧天”也暗示著強大的國力和統壹的民心,以及古代英雄將士們對祖國的熱愛,義無反顧的奉獻精神。
二、王勃
1、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祖父隋朝著名學者王通,父親唐朝官吏王福畤,中國唐代文學家、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2、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王勃主張文學要以“立言見誌”為本,註重文學的經世教化作用,其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勃的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
3、王勃的詩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其具體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臨高臺》《采蓮曲》《秋夜長》《滕王閣序》等。王勃還寫有許多學術著作,著錄的有《周易發揮》5卷、《次論語》5卷等。
三、相關知識
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