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拼出六面的口訣是什麽?
魔方轉六面的口訣:
第壹步還原其中壹面
這步是最初級的,隨便找壹面妳喜歡的顏色,直接還原成壹個完整面。
第二步四側面底層和中心塊還原
以第壹步還原的完整面為底,還原四側面的底層和中心塊形成的梯形,如下圖所示。
在第二步完成的同時,第壹步完成的壹面仍保持完整。
(以上兩步沒有口訣,所以想完成魔方還原,以上兩步是最基礎的,需要自行摸索練習。)
第三步四側面下兩層完整
到這步就可以用口訣的,所以先解釋壹下就口訣,口訣中的“加”“減”分別指的是“順時針”和“逆時針”,第壹步完成的完整面
壹直作為底面,正對著自己的面為“前”。四側面下兩層完整,指的是四個側面的下面兩層還原完整。
第三步的口訣是:(移動的方塊是側面上層中間塊,根據側面顏色判斷是向側面中層左側移動還是向右側移動)
1,中左方塊
上減,左減,上加,左加,上加,前加,上減,前減
2,中右方塊
上加,右加,上減,右減,上減,前減,上加,前加
第四步還原頂層十字
完成第三步後,接下來就是將頂層的十字還原。
第四步的口訣是:
前加,右加,上加,右減,上減,前減
第五步 四側面頂層中方塊(十字歸位)
四側面頂層中方塊,也就是說四側面最上面壹層的中間的方塊與中層的中心塊相對應。
第五步的口訣是:
條件:找四側面唯壹面可以對上的,並以這面為“前”,其它面對不上。(如果有兩面能對上,就用壹次下面的口訣,就可以達到用口訣的條件了)
右加,上加,右減,上加,右加,上加180度,右減
第六步四側面頂層兩邊方塊對位(上層角歸位)
四側面頂層兩邊方塊對位,指的四側面上層兩角的方塊歸位,歸位並不是指顏色要對上,只要這塊的顏色和所在的三個面的顏色相對應就行,如下圖所示。
第六步的口訣是:
條件:找壹個對位角放在“前”面頂層右上方。(如果找不到對位角,可以使用壹次口訣,就可以看到對位角)
上加,右加,上減,左減,上加,右減,上減,左加
第七步 頂層完成
頂層完成指的是將頂層四個角在第六步四角歸位的狀態下,完成每面顏色的匹配,如下圖所示。
第七步口訣是:
右減,底減,右加,底加,右減,左減,右加,底加(反復使用此口訣,每對上壹個角,就是用壹次“上加”再接著完成下壹個角。)
:
辛馬斯特標記:
辛馬斯特標記(Singmaster notation),是壹種魔方轉動的記錄方法,由英國原倫敦南岸大學數學教授大衛·辛馬斯特(David Breyer Singmaster)於1978年12月發明。
辛馬斯特標記已成為通用標準,通常被俗稱為“魔方公式符號”。
辛馬斯特標記,由“各層代號”、“旋轉方向”兩部分組成。
各層代號:魔方各層以英文首字母指代。R(Right)、L(Left)、U(Up)、D(Down)、F(Front)、B(Back)分別指代右、左、頂(上)、底(下)、正(前)、背(後)層。
旋轉方向:順時針旋轉90°,直接寫各層代號;逆時針旋轉90°,在各層代號後綴'或i;旋轉180°,在各層代號後綴2或2(默認順時針方向旋轉180°)。
完整的辛馬斯特標記可以理解為以面向指代層的視角,按方向進行旋轉。
例如:R,以面向右面視角,將右面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右面“向上”轉90°。
又例如:D,以面向底面視角,將底面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右面“向右”轉90°。
又例如:B',以面向背面視角,將背面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背面“向右”轉90°。
除此之外,若要記錄更加詳細的魔方轉動,還會用到:M(Middle)與U、F、L合用,指代各中層;C(Complete)與U、F、L合用,指代魔方整體以某層的形式旋轉。
例如:MU,以頂面視角,將中間層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上數第二層“向左”轉90°。
例如:CF,以正面視角,將魔方整體順時針旋轉90°。即魔方整體沿豎直面“向右”轉90°。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