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三帖的法帖簡介
釋文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
註:此帖有殘損。“修載”,即王耆之,字修載,是王羲之的叔兄弟。
大意
最近稍微平靜安定壹些,修載來此十來天,大家都聚集在壹起。估計明天無法再像近幾日壹樣都在壹起聚會,心裏都多了些遺憾。
簡介
《平安帖》縱24.7厘米,4行,27字,亦稱《修載帖》。《平安帖》為行書,用筆沈穩,結字嚴謹,筆劃中有重筆亦有輕靈之筆,有些轉折筆劃具有鐵畫銀鉤的效果,因此又增加了壹點矯健的姿態。唐玄宗李隆基寫的《鹡鴒頌》與此帖許多字有相似之處,或受此帖影響? 釋文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簡介
《何如帖》縱24.7厘米,3行,27字,又名《不審尊體帖》、《中冷帖》。第壹行“尊體比”三字右側有“察”、“懷充”小字押署,“懷充”乃唐懷充,與僧權同是梁朝人;“察”乃隋朝姚察,皆是當朝的鑒賞家。 第壹行“尊體”二字上有壹點,占壹字之空,似表示恭敬的書儀格式,亦如以空字、提行表示恭敬。第二行末“無”字不全,為後人裁割裝背所損,抑或摹時遺漏,甚或母本即如此。 釋文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簡介
《奉橘帖》縱24.7厘米,2行,12字。從行文看,文義可連屬《何如帖》後。又,褚遂良《右軍書目》“行(草)書部五十八卷”第六卷載有壹帖,曰:“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如何,五行。”若將此帖與《何如帖》相合,正五行。推想唐時是將現在的《何如帖》與《奉橘帖》合為壹帖。此帖“奉橘”二字損,尚可辨識,第二行第壹字損半,且模糊,似為“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