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保衛戰索羅斯輸了多少
可以說索羅斯在這場戰役中取得了優勢的,盡管做空港元的計劃失敗,但從前期賣空的幾張期貨合約中還是大大賺了壹筆,索羅斯的聰明之處在於做空失敗後馬上做多,大力進入房地產,他現在在香港的資產也有100多億!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壹場不見硝煙的“戰爭”。1997年下半年,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壹瞬間化為烏有,由此引發了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沖擊最巨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6-7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準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經濟實力的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匯儲備為928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日本和中國內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對國際炒家予以反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額達到790億元港幣,創下當時的記錄。香港政府全力頂住了國際投機者空前的拋售壓力,收盤時恒生指數為7829點。曾蔭權立即宣布:在打擊國際炒家,保衛香港股市和貨幣的戰鬥中,香港政府已經獲勝。索羅斯在此壹役損失慘重。
概況: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采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恒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猖狂進攻,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予以反擊。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準備與之壹決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貨指數的結算日,特區政府與炒家爆發了大決戰。面對排山倒海的賣盤,地毯式的轟炸,特區政府頂住了國際金融炒家空前的拋售壓力,毅然全數買進,獨立支撐托盤,最終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衛了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經濟安全與穩定。
在保衛戰爆發前夕,香港不僅自身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身後還有中央政府12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兩者相加超過日本的2080億美元,居當年世界第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