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以為孩子追求物質,其實孩子是嚴重缺母愛!
讀
對物質的追求是對愛的渴望
青少年拿腎換電腦,拿初夜換手機,拿性換奢侈品以及為此對父母暴力相向……這些事情頻頻發生在當代社會,聽起來有點恐怖
Iphone,ipad都是過渡載體,在他們眼中是愛的象征,對物質的追求是對愛的渴望,得不到就意味著喪失愛,就要摧毀剝奪了他們被愛感覺的那個客體。這些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是非常低的,蘋果產品在他們心中等同於幼兒睡覺時離不開的泰迪熊。只不過,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的力量遠大於幼兒。
媽媽是我們生命中第壹個重要客體,而承載母愛的其他客體就是過渡客體,比如乳房,奶瓶,等等
孩子迷戀壹個小枕頭,小毯子等等,其實是想抓住母愛的味道。
母愛是什麽,
孩子哭,媽媽知道他餓了,用乳房哺育他
這壹刻,母愛借媽媽的乳房而傳遞,媽媽的乳房就成了過渡客體。
如此這般的情形無數次地發生,量變引起質變,有壹天孩子突然領悟到,母愛並不等同於乳房、奶瓶或其他母愛是無影無質的。
如果母愛的累積效應不夠,這壹領悟沒有發生,甚至,母愛稀少,就會導致壹個結果——孩子對有形有質的母愛載體非常執著。比如手機,平板,電腦,奢侈品……
我們常說過度追求物質的孩子被“溺愛”壞了,其實並非溺愛,而是缺愛。 研究發現,孩子要形成穩定的安全感, 需要壹個條件 在三歲前和媽媽生活在壹起,沒有嚴重的分離 過(兩個星期的分離即為嚴重) ,而且與媽媽的關系有很高的質量。
如果深入了解那些被“溺愛”的孩子,妳會發現沒有壹個能滿足這個基本條件。
思
這讓我想起老公的侄子,他的父母離婚,上初二的他壹身名牌,但是在學校屢屢犯錯誤,打架鬥毆,早戀,抽煙喝酒……父母都各自成家推來推去都不想管他。人人都說他是從小被寵壞了。其實他是嚴重的缺愛。孩子小時候對物質的過度追求也是因為他父母不會真正愛孩子圖自己省煩惱壹味遷就造成。來自父母的真愛,積極關註,才是這個孩子唯壹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