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看過《小爸爸》之後,妳認為文章在劇中的表現如何?

看過《小爸爸》之後,妳認為文章在劇中的表現如何?

我覺得這部劇整體故事把控,過於個人主義,沒有那種整合感覺,故事把控過於個人化。

本來整部劇想給觀眾的就是歡樂、溫暖。不過,但是由於第壹次當導演不那麽有經驗,比如我現在得到的反饋,都說於果這個角色在前面對於孩子的很多行為是不是有些過了。

《小爸爸》由文章自編自導自演,也是文章首次擔綱導演的處女作。《小爸爸》當時在浙江衛視的收視率穩居第二,僅次於湖南衛視的《璀璨人生》。文章說道“每天有人給我發收視率,其實對我來說沒太大意義。我更關心朋友問我後面劇情怎麽著了,我high這個。”

看訪談的時候,記得當時采訪文章本人對於首當導演的感受,文章認為沒必要樹立所謂的權威,大家就是看妳的活兒,《小爸爸》的拍攝過程還算順利,沒有特別手忙腳亂的時候。但現在回想起來,在劇情把控上還是留有遺憾,“整部劇想給觀眾的就是歡樂、溫暖,這是屬於我文章的三觀。不過,第壹次當導演不那麽有經驗,故事把控上有壹些過於個人化,或者說過於極致,比如我現在得到的反饋是大家對我演的於果這個角色多少有點不喜歡,都說他前面對於孩子的很多行為是不是有些過了。”

按照常理,既然是自導自演,完全可以讓自己的角色變得很討喜,文章談了最初對自己角色的想法,“主要是想在戲劇沖突中尋求壹種反差。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解決問題,但在電視劇中不能去表現內心世界,它需要最直觀的展現,很多時候是肢體動作或者語言。生活中,從我知道要當爸爸開始有10個月的心理建設,而於果就是壹個電話,天上掉下來壹個6歲的孩子,他肯定要躲。這個還不是80後自私、缺乏責任心的問題,各個年齡遇到這種事都會瞎。這個孩子的到來完全打碎了他原本的生活,而且還沒有給他反應的機會。”

劇中,在親子鑒定前後,於果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從不允許被叫爸爸、遠離爸爸這個身份到開始慢慢去接受這個兒子。文章表示,很喜歡於果後面和孩子相處的過程,雖然於果距離好爸爸的標準或許很遠,“在對待孩子上,劇中的於果完全和我是反的。別人問我,妳是靠譜的爹嗎?我說,我才當了5年,我爸都當了30年了都不敢說‘我是好爸爸’,即便他在我心中就是好爸爸。我想我女兒將來壹定特別崇拜地說‘我爸就是我偶像’,而不是自己說自己是中國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