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形容廬陵的詩句

形容廬陵的詩句

1. 關於廬陵的詩句

2. 關於陵的詩句

關於廬陵的詩句 1.關於廬陵的詩句

贊美廬陵的詩歌

廬陵春夜無人的庭院

輕輕的風兒在夢中歌唱

聽,有人遠去的腳步聲

有人又回到了故鄉 廬陵

如果我的枕畔有壹片月光

今晚我便無法安眠

只因那心裏還有 月影

在舞動我沈寞的眼神

每次仰望藍天

雲都飄往日落的地方

每次擁抱黑黑的夜

星都在最遠處閃爍

在油菜花嵌滿的春天裏

壹群蜜蜂 以主人的身份

降臨到季節的深處

瀟灑地躺在花蕊中

從花瓣的空隙間

目睹 風之舞蹈

伸伸懶腰

呼出胸中的郁悶

把安逸與舒服

泊在 來路上

窗外 壹枝紅杏

調皮地 順著拉開的布幔

破墻而來

濃濃的香氣

妳就在明亮的窗下

想著春天的愛

想著秋天的霜

想著壹切甜美的花香

我已在夢醒的路上

慢慢地把自己的心遺忘

遺忘給春天

遺忘給思念的燭光

或是希望 。。。。。。..

2.關於廬陵的詩句

贊美廬陵的詩歌

廬陵春夜無人的庭院

輕輕的風兒在夢中歌唱

聽,有人遠去的腳步聲

有人又回到了故鄉 廬陵

如果我的枕畔有壹片月光

今晚我便無法安眠

只因那心裏還有 月影

在舞動我沈寞的眼神

每次仰望藍天

雲都飄往日落的地方

每次擁抱黑黑的夜

星都在最遠處閃爍

在油菜花嵌滿的春天裏

壹群蜜蜂 以主人的身份

降臨到季節的深處

瀟灑地躺在花蕊中

從花瓣的空隙間

目睹 風之舞蹈

伸伸懶腰

呼出胸中的郁悶

把安逸與舒服

泊在 來路上

窗外 壹枝紅杏

調皮地 順著拉開的布幔

破墻而來

濃濃的香氣

妳就在明亮的窗下

想著春天的愛

想著秋天的霜

想著壹切甜美的花香

我已在夢醒的路上

慢慢地把自己的心遺忘

遺忘給春天

遺忘給思念的燭光

或是希望 。。。。。。..

3.歷史上關於廬陵的詩詞有哪些

廬陵得交君弟兄,楊子詩中稱魯卿。問雲攜琴嶽麓行,歸期去日雲秋清。——趙蕃

《書黃廬陵伯庸詩卷》楊萬裏

南望廬陵每慨然——陸遊 《寄題太和陳誠之秀才遠明樓》

去年對月廬陵郡——黃庭堅 《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對月奉寄王子難子聞適用》

廬陵政事無全牛——黃庭堅 《長句謝陳適用惠送吳南雄所贈紙》

廬陵米貴賤——黃庭堅 《次韻周法曹遊青原山寺》

來假廬陵二千石——黃庭堅 《送權郡孫承議歸宜春》

廬陵曾記畫錦堂——王冕 《廬陵》等等。

4.贊美廬陵的詩歌

廬陵

詩人:王冕 朝代:元

廬陵曾記畫錦堂,黼黻韓魏開忠良。

文章足以照千古,富貴豈止榮壹鄉?壽張新得河東記,中陶乃是安陽裔。

知幾不獨見井泉,自是胸中有天地。

春風入簾春雨收,下堂不受黃河流。

彩衣諸郎舞新好,奉恩歸拜髯參謀。

衣冠文物能瀟灑,不羨老裴居綠野。

山中自有宰相家,休問桃源種桃者。

冬日暮旅泊廬陵

作者:陳陶

螺亭倚棹哭飄蓬,白浪欺船自向東。

楚國蕙蘭增悵望,番禺筐篚旅虛空。

江城雪落千家夢,汀渚冰生壹夕風。

棄置侯鯖任羈束,不勞龜瓦問窮通。

5.廬陵文化的詩詞、文集有哪些

廬陵文化的詩詞、文集:

詩詞: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

文天祥的《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

文集:

明朝《永樂大典》總撰、江南第壹才子——解縉

明朝《永樂大典》總撰、江南第壹才子——解縉

明代吉水人羅洪先繪制的《廣輿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壹冊分省地圖集。

南宋宰相、吉安縣人周必大退休回鄉後,主持刻印了大型類書《文苑英華》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最料得以流傳,創中國私人雕版印刷圖書之最。

吉安人物

篇幅有限,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傑出學者、民族工商業巨子和社會公眾人物。

南宋民族英雄、狀元、宰相、傑出詩人、文學家——文天祥

唐宋八大家之壹、廬陵文化的先驅、喜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的大文豪——歐陽修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壹、誠齋體創始人——楊萬裏

南宋宰相、政治家、文學家——周必大

中國近代民主運動的先驅之壹,“五四”運動領導人之壹,著名“七君子”之壹—王造時

明代四朝首輔大臣、臺閣體詩派創始人——楊士奇

明朝《永樂大典》總撰、江南第壹才子——解縉

明朝狀元、地圖學家——羅洪先

北宋賢相——劉沆

配享孔廟的理學大師、唯物主義哲學家——羅欽順

北宋探花、我國古代第壹部水稻品種專著者——曾安止

明代東林黨首領——鄒元標

傑出學者

原國立中正大學校長——蕭蘧

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蕭慶倫

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王梓坤

中國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學組評委——遊效曾

原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盛彤笙

廬陵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贛文化的重要支柱。它是指以廬陵古治屬為核心,輻射而涵蓋現今吉安市十余縣(區)及周邊市區的區域性文化。

廬陵文化源於七千年前的青銅文化,以"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而著稱於世。廬陵府歷史上考取進士三千(天下第壹)和狀元二十壹(天下第二)。更有甚者,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取進士110人中,狀元胡靖(即胡廣)、榜眼王艮、探花李貫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明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取進士472人。狀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簡、二甲第壹名楊相、第二名宋子環、第三名王訓、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這種"團體雙連冠"現象在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吉安民間有"壹門六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裏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裏九布政,百步兩尚書"、''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等的歌謠和美傳。明《永樂大典》中即有"天下多舉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的記載。吉安歷史上這種人才輩出的現象蔚為壯觀,為國家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各個領域內留下了值得後人永遠可學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力量。廬陵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歷史上壹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值得後人深入研究和挖掘。

6.歷史上有什麽詩詞是寫的有關吉安的

吉安以前叫廬陵

江南西道上的金廬陵,山川不險,氣候還好,戰亂算少,人流較緩,物產頗豐。金燦燦的稻子,可餵豬,賣豬積下的錢,能供子弟讀聖賢書;金燦燦的稻子,又可釀酒,佐以《論語》、《孟子》和《詩經》之類下酒,平添“修、齊、治、平”的氣概。因此,這溫熱而稍板結的紅土地便自古出“士”。並且,她的“士”是知名的品牌,僅依“酒杯”這個背景也能獲壹生動的剪影:其主題是“忠”、“義”,是“雅”,是“隱逸”。

廬陵先賢的“酒杯”何在?在他們的詩詞中。

開壹代詩風的楊萬裏原先給我的感覺是清新平和,及至讀到他幾首酒詩,方知他的浪漫神奇熱烈絲毫不亞於詩仙李白。不信請讀讀他的《重九後二日同徐克章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領取青天並入來,和月和天都蘸濕。天既愛酒自古傳,月不解飲真浪言。舉杯將月壹口吞,舉頭見月猶在天。老夫大笑問客道,月是壹團還兩團?酒入詩腸風火發,月入詩腸冰雪潑。壹杯未盡詩已成,誦詩向天天亦驚。焉知萬古壹骸骨,酌酒更吞壹團月!”怎麽樣,比李白的《月下獨酌》氣勢更大吧?!“要入詩家須有骨,若除酒外更無仙!”(楊萬裏詩句)。這是廬陵先賢的自覺和自信方有此詩。

歐陽修官做得大,做得久,他因文章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隱逸”也做得可以,壹篇幾百字的《醉翁亭記》寫盡酒之美麗,醉翁之曠達,亭(隱逸的符號)之陶然。而醉翁的詞是多麽親切暖人呀:“把酒花前欲問他,對花何吝醉顏酡。春到幾人能爛賞,何況,無情風雨等閑多……”“把酒花前欲問君,世間何計可留春?縱使青春留得住,虛語,無情花對有情人……”“把酒追歡莫負春,春光追去可饒人。昨日紅芳今綠樹,已暮,殘花飛絮兩紛紛……”從他的幾首《定風波》中摘的幾句,可見廬陵先賢多麽的“以人為本”,決非酸儒壹個。

胡銓,脖子硬,酒詩也硬:“百年強半,高秋猶在天南畔。幽懷已被黃花亂。更恨銀蟾,故向愁人滿。招呼詩酒顛狂伴。羽觴到手判無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時,興在盧仝碗。”它,“硬”中有“狂”,狂裏更是壹捧熱心腸。

寫高擎酒杯的廬陵先賢,必定要寫文天祥。那是怎樣的壹個高度呀,豈是吾輩的筆墨所能形容。他以人間最寶貴的生命做酒杯,以世上最珍貴的碧血為貢酒,縱情壹飲,那歷史便酡紅,便噴香,便亢奮,便耀眼……下酒的小菜是什麽?是敵人的顫抖,叛徒的迷離,是“修、齊、治、平”的抱負,是舍生取義的選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廬陵稻養育的浩然正氣,這是廬陵谷燒化育的浩然正氣,這是廬陵文化滋養的浩然正氣。天祥喝的酒後人名之堆花——層層堆花,丹心之笑!廬陵文化,壹杯醇美的廬陵美酒澆灌的奇葩!

三千進士冠華夏(中華自開科取士以來,進士十萬,廬陵壹府約三千,為全國之最),壹壺堆花醉江南。

7.有關江西的詩句

還有幾首,不知是否滿足妳的要求:

1、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2、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3、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4、題西林壁 王安石

灣灣苔徑引青松,

蒼石壇高進晚風,

方響亂敲雲影裏,

琵琶高映水聲中.

4、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5、崔道怡,井岡風光

水口別開壹片情,

劍谷琴溪伴我行.

深山含笑迎遠客,

石門壁立鎖飛龍.

藏星崖下接火種,

將軍頂上沐雄風.

幽到心頭人欲醉,

不忘昔日喊殺聲.

6、毛澤東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

久有淩雲誌,

重上井岡山.

千裏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壹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8.關於江西的詩詞文賦

滕王閣序

王勃

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軸(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誌(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奉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壹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類別〗辭賦、駢文 〖作者〗王勃

〖名稱〗滕王閣序 〖別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年代〗唐朝

王勃(649~675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9.歌頌江西的詩句有哪些

1、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代:辛棄疾

2、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舟行十裏磨九瀧,篙聲犖確相舂撞。醉臥欲醒聞淙淙,真欲壹口吸老龐。何人得俊窺魚矼,舉叉絕叫尺鯉雙。——江西蘇軾

3、荒湖漁火雁驚寒,長夜漫漫顧影單。彭蠡羈棲憂凍餒,廬陵訣袂歷艱難。江幹悵望孤舟遠,客舍淒傷宵夢殘。黃鶴白雲思縹緲,玉壺猶貯兩心丹。艱危***歷賴扶持,知命年臨鬢已絲。幸有春風蘇野草,再無淫雨損芳枝。放歌尚憶淒涼日,撫膺難忘慷慨時。離合悲歡今古事,人間畢竟有真知!——金婚謝老伴程紀元二首[王春霖]

4、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

5、相伴相依四十秋,恩恩愛愛意情稠。奔波勞累多辛苦,體貼寬容少煩憂。生活當中無浪漫,危難時刻有溫柔。傾心暮晚相關照,***度余年豈有愁。——紅寶石婚題照[劉怡杏]

6、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李白

7、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陶淵明

8、萋萋芳草路悠悠,回首前塵壹夢休。我輩凝情空扼腕,伊人忍淚但低頭。瑤琴此日真堪毀,巹酒他生要再修。轉羨呢喃雙燕子,不知天地有離愁。—— 贈別

9、花枝落盡殘紅,雨煙氵蒙。獨倚玉欄憔悴,望歸鴻。昔日燕,陽臺戀,兩情濃。惱看柳梢蛛戲,鎖愁容。——烏夜啼·春怨[邱才揚]

10、相見當秋晚,展眉梢。天高氣爽,悄話初侃。玉筍乍逢羞豐潤,燕語呢喃怯赧。漸遞雁、純情始喚。壹日未逢情難抑,甚無聊,竟作三秋盼。心可隱,酸難斷。—— 賀新郎·慶金婚[韓壯之]

11、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12、桃花面,脂粉不勻彤。鳳眼娥眉情脈脈,攝魂壹笑醉酥儂。幾次夢醒空。關塞遠,無盡莽原蓬。荒冢沙埋青草掩,香魂壹縷上瑤宮。遺恨滿心胸。——《憶江南·幾次夢醒空》[谷世剛]

1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14、百慮片帆下,風波極目看。吳山兼鳥沒,楚色入衣寒。過此愁人處,始知行路難。夕陽沙島上,回首壹長嘆。——春過鄱陽湖貫休

15、高飄吟幟顯宏猷,賢哲同聲詠不休。彩筆縱橫射北鬥,華章叠湧煥中州。歌吟盛世披肝膽,心系蒼生***樂憂。我乃不才愚弟子,姍姍愧入大江流。——紀念《江西詩詞》創刊二十周年[曹文彬]

關於陵的詩句 1.描寫“十三陵”的詩句有哪些

1、秣陵懷古

清代:納蘭性德

山色江聲***寂寥,十三陵樹晚蕭蕭。

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譯文:山的景色同江水的聲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樹木在晚風中蕭蕭作響。

中原的事業與江左政權壹樣腐朽,芳草何必為六朝的舊事而感傷呢?

2、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清代:納蘭性德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

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譯文:

從馬頭上望去,是壹片連綿不斷的青山,昔日的繁華,想不到零落雕殘到這個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長滿了蘚苔,題字什麽都要仔細地辨認。

不要去尋找折斷的劍戟去說當年的事,只不過泛起壹點人皆有的悲秋情緒而已。西斜的太陽照在十三陵下,誰敢說清王朝的新豐獵騎,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盡的麽。

3、來青軒

清代:朱彜尊

天書稠疊此山亭,往事猶傳翠輦經。

莫倚危欄頻北望,十三陵樹幾曾青?

譯文:

寺中軒亭有很多皇帝的題字,明朝皇帝曾經多次乘車來遊此地。

不要再誇香山寺可以看到多少青翠山色了,倚欄北望,十三陵那片大山就沒有多少青松翠柏的顏色浮現了。

4、

哭華姜壹百首 其十

清代: 屈大均

八月風高放角鷹,行行遊獵十三陵。隨夫北嶽攀陰雪,抱子桑乾履薄冰。

譯文:

秋高氣爽的八月取放角鷹,壹行遊獵到了十三陵。隨著大人去往北嶽嶽攀陰雪,抱著孩子在桑乾如履薄冰。

5、北歸草七絕廿五首選十五 其四

近現代: 黃松鶴

誰憐高冢臥麒麟,閱歷風霜委棘榛。回首十三陵下路,兩排翁仲送行人。

譯文:

誰人憐惜雄偉壯觀的墳冢旁臥坐的麒麟,它們閱盡風霜,身上堆滿了荊棘。回首看十三陵,兩排高高的神像送行人。

2.關於驪山的詩句

《奉和聖制登驪山矚眺應制》

年代: 唐 作者: 張說

寒山上半空,臨眺盡寰中。是日巡遊處,晴光遠近同。

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

《酬鄭戶曹驪山感懷》

年代: 唐 作者: 韋應物

蒼山何郁盤,飛閣淩上清。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靈。

白雲已蕭條,麋鹿但縱橫。泉水今尚暖,舊林亦青青。

我念綺襦歲,扈從當太平。小臣職前驅,馳道出灞亭。

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聲。萬馬自騰驤,八駿按轡行。

日出煙嶠綠,氛氳麗層甍。登臨起遐想,沐浴歡聖情。

朝燕詠無事,時豐賀國禎。日和弦管音,下使萬室聽。

海內湊朝貢,賢愚***歡榮。合沓車馬喧,西聞長安城。

事往世如寄,感深跡所經。申章報蘭藻,壹望雙涕零。

《遊驪山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張俞

金玉樓臺插碧空,笙歌遞響入天風。當時國色並春色,盡在君五顧盼中。

《冷日過驪山》

年代: 唐 作者: 趙嘏

冷日微煙渭水愁,華清宮樹不勝秋。 霓裳壹曲千門鎖,白盡梨園弟子頭。

《過驪山作》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裏函關囚獨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年代: 唐 作者: 崔湜

名山何壯哉,玄覽壹徘徊。禦路穿林轉,旌門倚石開。

煙霞肘後發,河塞掌中來。不學蓬壺遠,經年猶未回。

《奉和登驪山應制》

年代: 唐 作者: 閻朝隱

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過驪山》

年代: 唐 作者: 竇鞏

翠輦紅旌去不回,蒼蒼宮樹鎖青苔。有人說得當時事,曾見長生玉殿開。

《驪山》

年代: 唐 作者: 許渾

聞說先皇醉碧桃,日華浮動郁金袍。風隨玉輦笙歌迥,雲卷珠簾劍佩高。

鳳駕北歸山寂寂,龍旟西幸水滔滔。貴妃沒後巡遊少,瓦落宮墻見野蒿。

《過驪山》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丹雘蒼蒼簇背山,路塵應滿舊簾間。玄宗不是偏行樂,只為當時四海閑。

《驪山》

年代: 唐 作者: 羅鄴

風搖巖桂露聞香,白鹿驚時出繞墻。不向驪山鎖宮殿,可知仙去是明皇。

《驪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六籍燃除士不磨,驪山如此盜兵何。五陵珠玉歸人世,卻為詩書發冢多。

《驪山曲》

年代: 元 作者: 楊維楨

驪山郁崔嵬,宮闕金銀開。月生硔鵲觀,雲繞鳳凰臺。

宮中紅妝子,調笑春風媒。青鳥銜巾去,乳鹿巡花來。

天王太白次,倉玉金粟堆。石馬動秋色,羌枝連暮枝。

只今瑤池水,八駿渴生埃。

《驪山感事》

年代: 宋 作者: 張詠

古來仁聖最憂多,合倚承平縱逸麽。行幸未停歌未闋,羯胡兵已渡黃河。

《過驪山》

年代: 明 作者: 王廷相

玉女霓裳鬥彩虹,君王仙去鳳樓空。只今惟有垂楊樹,留得寒蟬咽故宮。

3.關於兵馬俑的詩句有哪些

1.《兵馬俑》李商隱

壹派誠心護帝靈,誰言土偶不無情。

龍騎北去鹹京遠。陣勢東臨渭水明。

芝罘射魚服毒蟒,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為鬼九泉下?抖落黃塵舉世驚!

2.《青玉案.兵馬俑》

千秋幸甚燒陶土,傭兵馬,從雄武。

壹並七千生栩栩,面顏無改,心聲欲吐,豪氣寒刀斧。

奈何派做阿房住,只為冥王載歌舞?

今見重光猶待鼓,總聽擂動,即行沖發,壹樣驅胡虜。

3.《觀秦兵馬俑雜感》

酈山驅役血殷鞭,霸業蒸騰慮九泉。

冢下絕無藏匕客,何須兵馬俑三千。

4.《絕句》

兵俑車馬壹行行,猶如待令赴沙場。

想是生前威不夠,死後依然征戰忙。

5.《絕句》

龐大恢弘世無雙, 耗工費時難估量。

今人驚為天下奇,猶怨古人罵始皇。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裏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壹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壹張金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