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為什麽叫興化
莆田古稱“興化”,為“八閩”之壹,兩宋時設興化軍,明清時為興化府,現在為地級莆田市。
莆田市是福建省下轄的壹個地級市。莆田市自古是閩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
莆田市現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四個區和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灣口的湄洲島是海內外聞名的和平女神媽祖廟所在地、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莆田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裏,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裏。201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達329萬人。
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莆田市,2002年2月進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四個區和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
地形地貌
莆田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背倚戴雲山脈,面對臺灣海峽。西北部多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總面積960平方千米,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4%。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於仙遊、永泰、德化交界處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為市內最高峰。
中部為低山與丘陵。平原與盆谷錯綜其間,地勢較平坦,有興化平原,仙遊東、西鄉平原,南方平原,楓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6%。東南部為沿海低丘陵帶和島嶼,海岸線曲折,呈鋸齒狀,北起莆田縣江口鎮萩蘆溪口。
向西南沿涵江、黃石、北高、埭頭、平海、東嶠、忠門、東莊、靈川至仙遊楓慈溪口,全長223.9千米,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把沿海圍成埭頭、忠門、醴泉三個半島,地勢起伏舒緩,海拔50—250米,相對高度50米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