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舞蹈基本動作
侗族舞蹈基本動作如下:
從動作特點上看,又可分為“踩”和“跳”兩種,“踩”以兩膝的輕微屈伸並踏著節奏向前移動為特色,“跳”是由動力腳落地後,下肢的顫動以及擡腳踹動,上身隨之自然地擺動為特色。前壹種嫻雅、端莊,後壹種柔和、瀟灑。?
第壹種是每年過“花山節”時跳,這是男女青年聯歡和選擇配偶的佳期,這天所跳的蘆笙舞,古時就稱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風清之夜進行。有這類習俗的苗族山寨,壹般都設有“跳月”的月亮場或“跳花”的花場。
這類蘆笙舞尤以黔東南地區盛行的“討花帶” 和黔中地區盛行的“牽羊”較有代表性。《蘆笙舞》是侗族的傳統民間舞蹈。源於古代播種前祈求豐收、收獲後感謝神靈賜予和祭祀祖先的儀式性舞蹈。
舞蹈氣氛熱烈而歡快,現已成為侗族民眾在稻谷收獲後至來年春播前農閑期間和各喜慶佳節時,由青年男女參加被稱作《踩堂》或《踩蘆笙》的自娛性、求偶舞蹈。每逢節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會放過“踩堂”機會。因為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
要通過集體***舞的機會來選擇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參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著閃閃發亮的藍靛色禮服,還個個力所能及地在頭、耳、脖頸、手臂各處戴滿銀飾,因為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經濟狀況的無聲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