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花花公子品牌是哪個國的

花花公子品牌是哪個國的

美國

1953年10月,第壹期《花花公子》雜誌誕生在海夫納家廚房的餐桌上,封面介紹了掛歷女郎瑪麗蓮?夢露。27歲的海夫納向親友借了8000美元,花500美元買下了夢露半裸照的版權,又靠著剪剪貼貼,創辦了《花花公子》。可沒想到創刊號賣出了5萬多冊(每冊50美分)。

《花花公子》的出世迎合了當時美國的社會思潮,這壹點海夫納自己也沒有想到。海夫納曾經說過,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成為壹個“革命者”,他的目的是要創辦壹本有“性”內容的主流男性雜誌,而這恰好成了壹個非常革命的想法。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時期,閱讀《花花公子》成了叛逆的象征。二戰結束不久,經濟開始恢復,汽車、避孕藥、電視的出現,再加上性研究、城市化和越戰的影響,更使大學校園裏彌漫著反傳統的氣氛。《花花公子》以女性半裸體照為主,談性、談休閑、談生活品位,很快就脫穎而出,成了最暢銷的男性雜誌。創刊壹年後,每期銷售就超過了10萬冊。發行量壹度高達每期800多萬份。當時,閱讀《花花公子》成了“會享受人生”的代名詞。三四十年代,美國青少年的口號是:“長大了要像洛克菲勒壹樣富有”;60年代,這口號則變成了:“長大了以後要像海夫納壹樣享樂”。《花花公子》被當時激進的文化運動推到了浪尖之上,成了性革命運動的壹面大旗。《花花公子》所象征的“性革命”,最重要的並不是性行為的變化,而是媒體公開報道“性”的合法化。

“追求享樂”是赫夫納“花花公子哲學”的要義,在第壹期《花花公子》裏,他曾寫道:“‘花花公子’並不指頹廢的享樂主義者。我們所謂的‘花花公子’是壹個不把生活看作僅僅是壹串辛酸眼淚的人。潛藏在《花花公子》雜誌背後的主張是:娛樂和享受是好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只在世上匆匆壹過,生活應該被過得有品味。性愛本身不僅僅是傳宗接代,它是真正讓這個世界向前走的動力。”海夫納認為,《花花公子》以往之所以能戰勝眾多的競爭者,就是因為它追求的不只是壹種雜誌的風格,而是要創立壹種生活的風尚,“性”不過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而已。

海夫納是壹個直接的人,卻不是個粗魯無文的人,在站穩腳跟後,他對雜誌的質量要求日益增高。每期《花花公子》都有壹位花花玩伴的特寫,采訪、虛構的文學作品和經典花花公子藝術介紹。壹些著名模特如納奧米?坎貝爾、辛迪?克勞馥,以及好萊塢明星莎朗?斯通、金、貝辛格都曾上過雜誌封面,而且以此為榮。邁克爾?喬丹、鮑伯?迪倫、比爾?蓋茨等都接受過《花花公子》采訪。約翰?厄普戴克、喬伊斯?卡羅?奧茨、斯蒂芬?金和湯姆?克蘭西也曾在雜誌上撰文。

發行50年的花花公子,見證許多重要的年代,封面女郎的風情也千變萬化,唯壹不變的是妖艷中帶著稚氣的兔女郎。

隨著年齡的增長,克裏斯蒂與父親的關系開始親密起來。談政治,談宗教,幾乎無話不談。她發現,《花花公子》並不完全是壹本色情雜誌,它有自己的政治立場,曾經旗幟鮮明地反對越戰和死刑,也常常刊登壹些觀點尖銳的訪談錄或國內知名作家撰寫的文章。於是,以優異成績從布朗迪斯大學畢業後,克裏斯蒂決定走出“岡恩女兒”的世界,成為赫夫納家族的壹員。

如今,已過天命之年的花花公子,除了雜誌之外,它的版圖已經擴及電視、錄像帶以及網絡。盡管競爭激烈,但近年來它的平均發行量都可以維持在320萬份左右,每月大約有1000萬美國成年人購買。25年前,《花花公子》開始開發海外市場,現在全球有19個版本,由不同國家的500萬讀者(主要為男性)分享。花花公子和它的兔女郎商標,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征之壹。

半個世紀過去了,到底是花花公子改變了還是社會改變了?克裏斯蒂回答:“是文化改變了。”赫夫納補充說:“當然我們也有變化。我們對自己的外表越來越滿意,也越來越適應這個事實?我們是性感的。”

因此有人說,在誕生半個世紀之後,《花花公子》也終於要發生改變。但事實上,究竟是社會變了還是《花花公子》變了?“是《花花公子》讓社會變了,”克裏斯蒂說,“它讓我們習慣了裸體和性感。”那口氣讓人想起她的父親赫夫納,他曾經誇口:“人類有三大發明,火、(汽車)輪子和《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的創辦人海夫納不久前宣布,要給這本即將迎來50周歲的雜誌實施改版“手術”,減少壹點“色情”,增加壹些“可讀性”。實際上,《花花公子》的編輯們數年前就開始對文字稿有所側重,每期也會刊登幾篇有可讀性的文章和訪談錄。現在的《花花公子》也不再是指那本雜誌,它已經成了壹個國際名牌。海夫納家族早已四處投資,他們擁有自己的電視臺和酒店業,還向許多服裝商、禮品商出售品牌權。去年,海夫納還對色情電視網加大了投資,以7000萬美元兼並了三個色情電視網。從花花公子集團的年報看,來自娛樂業的收入已經和出版業旗鼓相當。付費電視頻道的收入如今已超過集團總收入1/3。

《花花公子》雜誌被認同:中國大陸高端消費者中最流行的品牌

2000年芝加哥的壹條街道被命名為“赫夫納路”,1967年他曾出現在《時代》雜誌封面上(這是壹本赫夫納不得不保持仰望的雜誌),報道題目叫:追求享樂。

我們有可能不認識赫夫納,但我們壹定見過那只有名的兔子,壹定聽說過那本叫做《花花公子》的雜誌,有的人或許櫃子裏還藏著壹套PLAYBOY內衣。CNNMONEY網站引述壹份市場調查報告說,PLAYBOY是如今中國大陸高端消費者中最流行的品牌。

《閣樓》破產的啟示

從60年代起,《花花公子》身邊冒出了諸如《閣樓》這樣的露骨的色情雜誌,與“後起之秀”的大膽、潑辣相比,《花花公子》顯得像羞澀的小女孩。但赫夫納沒有選擇那條不斷加大劑量的不歸路?這確實是壹條不歸路,《閣樓》前不久宣布破產,它的結局就是壹個教訓。實際上如果只剩下赤裸裸的性,當這本雜誌被所有人(尤其是體面人)視為色情狂,誰還敢來做廣告(除了妓女)?誰還好意思被人看見讀它?高明的“花花公子”是絕不會落到這等地步的。

讀者眼中的《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聞著臭吃著香的商業帝國

花花公子創始人休?海夫納創建了壹個花花公子帝國,成為美國文化的壹大怪現象。2003年《花花公子》雜誌創刊五十周年,他的女兒克裏斯蒂?海夫納接班後又忙著讓這個商業帝國與現代接軌。

花花公子進軍網絡遊戲

2002年12月11日,美國花花公子公司與ARUBSH娛樂,及GrooveGame達成協議,壹同開發銷售壹套互動電子遊戲。這是第壹個有花花公子風格的電子遊戲,能在PC、SONY的PlayStation2的MicrosoftXbox等多種平臺上使用,計劃2004年進入市場。這個遊戲將允許玩家在其中扮演花花公子創始人休?海夫納,自行創建壹個花花公子帝國,像壹個花花公子那樣生活。花花公子公司許可證部門負責人亞歷克斯?威卡斯(Alexvaickus)說:“這交易標誌著花花公子公司進入了電子遊戲領域,這對我們來說是壹個重要突破,這擴展了我們的商標許可證在娛樂領域的使用。”該公司管理層官員稱,花花公子公司目前正在尋找更多機會,制作更多遊戲,特別是在線遊戲。

目前看起來,壹切都很樂觀,因為《花花公子》的讀者去年單在玩電子遊戲壹項就花費了300萬美元,而且301萬讀者自備電子遊戲裝備。ARUBSH娛樂的CEO吉姆?帕金斯說,這個遊戲將會十分有趣和令人興奮。

聯系到最近的壹個報道,SONY電子娛樂CEO多久良木健將來中國打擊盜版,即可了解為什麽花花公子急於進軍電子遊戲業,畢竟市場太肥了。微軟的XBOXGAMECONTENT負責人艾德?弗雷斯也指出,電子娛樂業每年有230億美元的消費量,並且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即將開發的遊戲對花花公子公司來說只是壹個開始,電子遊戲有多大市場,它就會走多遠。雖然電子遊戲在他們那裏,跟壹個新鮮的、能吸引讀者的“花花公子”女郎沒有什麽區別。

花花公子鼓吹奢侈生活

《花花公子》是目前國際市場最知名的公司之壹。它的出版物《花花公子》是目前世界上賣得最好的男性雜誌,它每月的成本比《君子》、《GQ》和《滾石》加起來還多。25年前,《花花公子》開始開發海外市場,現在全球還有19個版本,由不同國家的500萬讀者(主要為男性)分享。1.13億有線電視或裝有直接連通衛星裝置的電視機能收看到“花花公子”電視節目,他們在全球50個國家有合作夥伴。

另外,“花花公子”錄像帶在公告牌上居銷售量榜首。北京的商場裏有賣標有戴領結的小兔子頭的休閑鞋,兔子頭1953年由阿瑟?保羅設計,被認為表現了“花花公子”娛樂的壹面,代表了生活中更輕松的壹部分。兔子是花花公子全球收入的重要來源,它跟麥當勞的大M、耐克的小鉤子、POLO衫上打馬球的小人壹樣,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商標。

花花公子公司授權全球各地的生產商用它擁有的各項標識,現在有80多個國家***約2500種商品帶有花花公子印記,每年零售額近2.5億美元。“花花公子”在線則瞄準了年輕人,在網絡上設置了花花公子商店和網絡遊戲,花花公子網絡俱樂部有14萬成員。

《花花公子》能夠暢銷,並不單純由於衣服穿得少的姑娘,也在於結構的精心安排和可以與《紐約客》媲美的文字。盡管如此,批評聲音從壹開始就跟隨著,海夫納和他的《花花公子》受到女性主義的批評和原教旨主義的唾棄。不斷引起的訴訟對雜誌還是有影響的,到1969年,過火的照片不再出現在《花花公子》中,它們被定性為有傷風化。

從傳統產業走進信息時代

《花花公子》的成功引出了更多男性成人雜誌,如《閣樓》和《HUSTLER》,還有後起的相對而言更溫和的男性雜誌《馬克西姆》、《男性健康》、《滾石》、《GQ》和《君子》等等。僅有出版是不夠的,1960年2月,海夫納在芝加哥開了第壹家花花公子俱樂部。兔女郎式的服務員和熱辣的舞蹈,使俱樂部的連鎖店像雨後的蘑菇壹樣,從美國東海岸蔓延到西海岸,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連鎖夜總會,直到1986年最後壹家俱樂部關閉。伴隨著俱樂部,花花公子的產業還有旅館和賭場。1971年,花花公子上市,正式名稱為花花公子企業公司。

不過海夫納發展的都還算是傳統性業務,把這個家族企業帶來現代感的是他的女兒,今年47歲的克裏斯蒂?海夫納,現任花花公子公司的CEO。1975年她加入其父親創辦的這個五彩斑斕的商業帝國。休?海夫納雖然已經退休,仍擔任《花花公子》主編,而且雄風猶在,1999年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新的壹代人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正等著我出來帶他們玩呢。”

克裏斯蒂?海夫納作為女性,來領導這樣壹個企業似乎有些尷尬,但她認為自己的性別(GENDER)與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沒有關系,正如花花公子在第五大道上的大樓看起來跟壹般辦公大樓也沒有什麽兩樣。

她把這些當成壹般商品來經營,不過有些特殊而已,而且不像她父親,休?海夫納本人就是公司最好的活廣告。自從1988擔任CEO後,她為公司發展策略所做的調整是把原先主要面對美國國內和以印刷業為主的方向扭轉到了電子和網絡方面。1994年,克裏斯蒂把公司帶入網絡世界,《花花公子》成為這樣做的第壹本國際雜誌。1999年,花花公子網絡部掙了7萬美元,但卻是整個公司裏增長最快的部門,約是1997年的兩倍。克裏斯蒂用這種方式開拓了海外市場。

去年年底,公司將投入2000萬美元建立數字設備,可以在網上傳送直播的數字內容,為成年男女提供更多成人樂趣。她的這壹做法無疑是網絡信息時代“內容催生商機”的最好體現。

克裏斯蒂十分驕傲的壹件事,是壹個50歲的老公司能從三個不同方面滿足讀者、觀眾和買家,盡管核心產品就那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