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勤的武林逸事
蔡桂勤先生武功卓越,好些人和他比武,都敗在他的手下。可是他從不傷害人家,除非是強徒惡霸之輩,有壹年元宵節,蘇州玄妙觀前紮下了壹座以武會友的擂臺。臺主是九江人徐鶴年,年齡三十開外,精通南路拳法,善點穴道,人稱“毒龍手”。擂臺擺了三天,還沒有人贏他。第三天,徐鶴年不該口出狂言,說什麽“偌大個蘇州城,南來北往的鏢師、教頭不少,可都是壹些傻把式,沒有壹個夠得上我的手的。”這話壹出,臺下嘩然,蔡桂勤無可再忍,壹躍身上了擂臺,雙手抱拳說:“山東蔡桂勤,願請老師賜教。”徐鶴年壹見上來的人五短身材,精瘦如猴,年紀又輕,哪放在眼裏,隨即兩人請禮,扯開架式打鬥起來。幾個照面之後,徐鶴年左手壹晃,右手“毒龍出洞”直取蔡桂勤乳下穴位。蔡桂勤先生將身向右偏閃,用左手擄住對方右腕,順勢壹轉身,右手插向對方右膝外側:頭壹擺,腰壹擰,右手壹別,左手壹扯,用了個“抱虎歸山”把徐鶴年摔出,就在徐鶴年將要倒地之際,蔡櫃勤急忙右手向上壹翻,在對方的右腋下將其抄起,使徐鶴年沒有跌到,按說徐鶴年應該認輸了,但是礙於臉面,強說未曾倒地,並不認輸。
兩人重新再鬥,蔡桂勤起右腿用華拳“迎面三腿”的第壹腿“擺柳”向對方頭部踢去,徐鶴年蹲身躲過;蔡桂勤的第二腿“提柳”緊接著又到,直向對方襠腹踢去,徐鶴年不愧是江西武林巨子,壹側身又躲過了這第二腿,並且在側身的同時,右腳進步,右手叉開中、食二指,“雙龍搶珠”插向蔡桂勤的雙目,蔡桂勤見對方發招如此快速,趕緊將右腳落下不便再發第三腿,縮身讓對方的戟手從頭頂上方伸過;右手向上擒住了對方肘臂,左腿在下,左臂穿入對方襠裏,隨即左肩壹扛、右手壹扯、身向上起,使了個“樵夫擔柴”把徐鶴年扛了起來,轉身到了臺口把徐鶴年向臺外拋了出去。徐鶴年在空中旋了兩旋,朝臺前空地跌將下來。就在這壹眨眼的功夫,蔡桂勤腦海裏閃了壹個念頭:武以防身,豈能傷人。於是,兩腳壹蹬,“魚躍龍門”向臺前淩空撲去,就向排球運動中魚躍救球似地用雙手將即要摔落在地的徐鶴年托起,讓他能用雙腳站住;而自己雙手著地用“虎撲”勢站了起來。蔡桂勤的這壹舉動,使徐鶴年深受感動,願與蔡桂勤結為忘年交。
這樣的事例在蔡桂勤的壹生中是很多的,舉此壹二,以見壹斑。 1905年,蔡桂勤先生離蘇州去上海,與師兄李瑞雲及胞弟蔡桂儉創立西慶鏢局,任總鏢頭。憑著華拳和壹桿鐵槍揚名於大江南北,壹時有“槍王”、“拳魔”之稱。
1906年,蔡桂勤在上海與“鑒湖女俠”秋瑾相遇,秋瑾慕名向蔡桂勤求教劍術。在交往中,蔡桂勤深受秋瑾的愛國主義的思想影響,向往著革命。次年,秋瑾在紹興就義,蔡桂勤先生悲痛異常,終日不語,深悔在秋瑾發難之日未能相隨。
1920年,蔡桂勤經革命黨人李宗黃的引見與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相識,前往廣東,成為大元帥府裏的座上客。在廣東期間,從其習武者眾多,其中有孫中山,李宗仁,李烈均,伍朝樞,範石生,李宗黃等。中山先生逝世後,蔡桂勤先生浪跡江湖,遍遊名山,先手寄寓湖北襄樊、江西南昌,湖南長沙、河南等地。 1932年蔡桂勤定居上海,以教拳為生。先後在上海的山東會館慕爾堂體育部、磚灰業國術團、華聯同樂會體育部傳授武技。壹些著名的武術家陸青萍、張子揚,何金章,潘梓明、蔡鴻詳,馬永昌,姜傳文,曹百順,耿兆麟等皆屬其入室弟子。蔡桂勤先生使華拳廣泛傳播開來,成為近代華拳的開拓人。
蔡桂勤對待學生是非常慈祥的,但是在練功的時候卻是十分嚴厲。特別是對自己的兒子蔡龍雲就更加厲害了。蔡龍雲小時候練功,站起樁步來或拿起大頂來,壹次就是半小時、壹小時;練“迎面三腿”,壹踢就是壹、二百次。稍壹松懈,蔡桂勤先生就用藤鞭抽打他,身上留下壹道道的血痕。蔡桂勤對待兒子特別註重氣質的培養,常灌輸愛國的思想,孫中山、秋瑾的愛國事跡,是向兒子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在家裏還掛著薛仁貴、嶽飛、文天祥等人的畫像,讓兒子每天都看到這些古代的民族英雄,接受愛國氣質的影響。蔡桂勤先生煞費苦心的想把兒子培養成壹個有氣質、有才學的真正武術家,他經常諄諄教導兒子和學生們的壹句話是:“壹個人要有民族自豪的精神,總要有富貴不能移的氣節,否則,就不配是壹個武術家,更不配做壹個中國人!” 1941年,壹個秋天的晚上,有三個擅長劍道的日本人去找蔡桂勤的麻煩,為首的名叫矢野光成。這邊空地上,學生們正在練著拳腳,壹見老師和三個日本人到來,便都停止了鍛煉。矢野光成抽出他的利劍,叫跟隨他的人拿壹根碗口粗的木頭豎立在凳子上,他雙手舉劍,斷喝壹聲,揮手朝木頭劈下,頓時把木頭劈成兩半。這是顯露他的劍力,想把蔡桂勤鎮住。此時,蔡桂勤先生倒攥著雞毛撣子微笑著說:“別弄那把戲了,請先生賜教吧!”矢野驚異地問道:“妳怎麽不拿劍呢?”蔡桂勤答道:“和妳這樣的劍道家比試,雞毛撣子就足以應付了。”隨後,兩人凝神靜氣,比試就開始了。矢野雙手持劍,“呀”的壹聲,步隨聲進,劍隨音落,身步劍氣凝成壹提,朝蔡桂勤頭頂猛劈下去。蔡桂勤不慌不忙,在利劍快要劈著頭皮時,方始將身軀向右側轉,使劍向地面沈下,順勢壹翻手腕以撣代劍“蒼鷹旋翅”橫抹對方頸項。矢野急忙後撤,蔡桂勤緊貼著對方直把矢野逼到墻根,使他再也無法動彈。蔡桂勤先生譏諷地說:“矢野先生,妳怎麽那麽小氣,不肯把日本劍道的精微賜教老朽呢?再試壹回,務請大方壹些。”
兩人稍息壹會兒,再次交手,幾招過後,蔡桂勤“仙人指路”用雞毛撣子“蜻蜓點水”點擊對方腕部穴位,只聽“鐺啷”壹聲,矢野光成撒手丟劍,隨即圈似地用雞毛撣子“蜻蜓點水”點擊對方腕部穴位。只聽“當聽鐺啷壹聲,矢野光成撒手丟劍,羞得滿臉通紅。蔡桂勤急忙將劍拾起遞給矢野,說了聲”老朽失手,多有得罪。“請對方再較量壹次,矢野光成說什麽也不再試了。
到這時候,矢野光成才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劍術自有它精微之處,不象先前說的那樣僅流於花式而已。臨走之時,矢野光成把他的那把劍硬是留下來給蔡桂勤先生作為紀念。 1943年,上海有壹幫子外國拳師,瞧不起中國武術,更瞧不起中國人,辱罵中華民族是“東亞病夫“,挑起了壹場轟動上海十裏洋場的中西拳家比武的擂臺賽。“東亞病夫”的恥辱使蔡桂勤義憤難平,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他和另壹位武術名家王子平先生接受了洋人們的挑戰,決定選派自己的學生參加比賽。蔡桂勤出與對兒子的考驗,也讓年僅十四周歲的蔡龍雲和洋拳師比個高低。他妻子堅決反對讓這麽個獨生子去冒生命危險,於是蔡桂勤對妻子曉以大義,最後還是讓兒子參加了比賽。
這場中西拳家比武的擂臺賽,中國的武術高手們榮獲全勝,然而,被外國洋人把持的裁判組卻硬說我方個別人的“點分”比他們少些,宣布的成績是:五勝兩負壹和,中華隊獲勝。這場比武,中國武術家打掉了外國洋拳師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蔡桂勤先生王子平先生的這壹愛國行動,受到了國人的高度贊揚。 1950年,蔡桂勤告退武壇,回到家鄉頤養天年。不久,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1951年8月,蔡桂勤以實際行動響應抗美援朝總會“6。1”捐獻武器支援前線的號召,不顧年老有病,毅然東山再起,特從家鄉趕去上海參加武術界抗美援朝捐獻義演。有人勸他說:“諾大年紀又有病,不要去參加了吧。”他慨然回答道:“為了早壹天打垮美國鬼子,我們好早壹天過安樂日子,什麽病什麽人都阻止不了我。”他還把川資節省小來二十萬元作為“體育號飛機”的捐獻。8月27日在上海市體育館內舉行的抗美援朝義演中,蔡桂勤先生表演了“羅漢拳”,這是他生前最後壹次武功表演。
1953年3月,蔡桂勤聽到了蘇聯斯大林同誌不幸逝世的消息後,立即寫信給報社說:“。。。。我知道化悲痛為力量這句話的意思,我除了繼續培養年輕的小夥子們成為體壯力強的祖國保衛者外,並鼓勵我的孩子與學生永遠跟著中國***產黨前進,來紀念斯大林同誌。”這封信表現了他對中國***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積極擁護和熱愛。
1956年8月,蔡桂勤在山東濟寧去世,享年七十九歲。他因家境貧寒從小沒有上過學,識字不多,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懂得愛國。術精技擊,愛國不渝,不愧是壹位愛國的武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