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什麽叫操盤手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壹)
◆吳曉波
2007年,中國的證券市場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火爆的牛市,此時,回顧中國證券史上的某些特殊時刻,
十分必要。在剛剛出版的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著的《大敗局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中記錄了
關於“中科創業”的案例,以新的角度回顧了那個莊家亂舞的年代。
朱大戶與K先生的親密接觸
1998年入秋的壹天,朱大戶從深圳坐飛機上北京,去見他壹生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朱大戶名叫朱煥良,是南方出名的股市大戶。他沒有多少文化,早年是在建築工地上開大裝卸車的,
20世紀90年代前後,靠認購股權證發了點財,之後就壹直在股市裏混。他選股票的眼光很毒,漸漸地竟賺
了很多錢,成了上海和深圳股市上最早的億萬富翁之壹。1996年前後,股票操縱之風漸起,有人靠吃股建
倉、操縱股價發了大財,朱大戶便也動了這樣的念頭。他看中了深圳壹只叫康達爾(股票代號0048)的股
票。它原本是深圳寶安區的養雞公司,香港的活雞市場大半是靠它供應的,業務穩定而效益尚可,1994年
上市後不溫不火。朱大戶跟寶安區相熟,自以為有坐莊的可能,便在二級市場上悄悄購進康達爾的股票,
小半年下來居然囤積了數千萬股,占到康達爾流通股的90%。朱大戶為此花了2個億,其中壹大半是他全部
的家當,還有壹小半是高息拆借來的。正當朱大戶想卷起袖子大炒康達爾的時候,1997年,香港突遭“禽
流感”襲擊,全島殺雞禁雞,康達爾業務全線癱瘓,它的股價自然也坐上了滑滑梯,從最高時的15.40元
壹股猛地跌到7元多,跌幅超過50%。朱大戶的2億元全部深陷在裏面動彈不得,他沮喪地跟人說:“在
1997年,除了那些被殺的雞,我大概是全深圳最不幸的了。”
朱大戶上北京是作最後的壹次掙紮,他要去見的那個人是K先生。K先生的名字叫呂梁,他常用這個古
怪的名字在證券類媒體上寫些股評文章。其實,他的真名叫呂建新,早年寫小說、玩繪畫,還有作品發表
在《收獲》上。1992年,呂梁跑到深圳去闖世界,壹到那裏就碰上8月份的認購證風波,上百萬股民擠爆
深圳,卻因為舞弊事件而發生集體騷亂。在這起風波中,朱大戶與人內外勾結,搶到上萬張認購抽簽表,
硬是挖到了第壹桶金。呂梁還是壹個好奇的旁觀者,那些天他興奮地從壹個認購點跑到另外壹個認購點,
采訪了壹大堆股民,寫出長篇紀實報道《百萬股民“炒”深圳》。這是當時國內對深圳事件最生動的描述
,國內數十家報紙采用了這篇稿子。呂梁成了深圳證券交易所裏的常客,但是他卻沒有賺到多少錢。不久
後他又回到了北京。他的賺錢運氣似乎不太好,壹開始攢了上百萬元,轉去做期貨,結果全都砸進去了,
兩年玩下來,竟欠下了上千萬元的債務。從1996年起,他索性搞起了壹個K先生工作室,壹邊高頻率地以K
先生為筆名寫股評,壹邊還指導他人炒作股票。至於為什麽要起這麽壹個怪名字,他的解釋有兩個:其壹
,股票的行情圖又稱K線圖;其二,K是KING的第壹個字母,暗示他是“股評之王”。
當朱大戶北上找到K先生的時候,他正在專門研究全球第二富豪沃倫·巴菲特的股票“聖經”。巴菲
特是當世“股神”。他創辦了壹家名叫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私募基金公司,從數萬美元起家,發展成擁有
230億美元的金融帝國。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K先生對朱大戶說:“我要學巴菲特,要在中國
做第壹家私募基金公司。”朱大戶說:“我和妳壹起幹,就從康達爾開始吧。”
在K先生看來,康達爾雖然是壹只“瘟雞股票”,但是它有自己的好處:壹是流通盤小,收購成本低
,翻炒起來很容易;二是倒了黴的朱大戶基本上把盤子都控起來了。
K先生跟朱大戶簽了壹個協議,他將組織資金接下朱大戶手中50%的康達爾流通股,而朱大戶配合長期
鎖倉,還必須幫忙安排購入康達爾部分國有股,最終實現對公司的控制和重組。朱大戶承諾日後無論股價
怎麽上漲,他都將以13元的協議價向呂梁轉讓手中的股票。這壹戰略投資的合作目標是5年。
身陷死地的朱大戶是死雞當活雞治,沒有改動協議壹個字。就這樣,在壹個幹冷的冬天,套牢了2億
元的朱大戶和欠債1000萬元的K先生走到了壹起。誰也不會料到,就是這兩個看上去都很晦氣和潦倒的人
居然將在中國股市上掀起壹場前所未有的腥風血雨。
神奇的小丁
K先生和朱大戶要在股市上成大事,還缺壹個辦實務、懂專業的超級操盤手,這個人就是小丁。
丁福根是K研究室裏僅有的兩名員工之壹。1965年出生。他的智商超高,記憶力極好,精於計算,對
數字幾乎過目不忘,更重要的是他對證券有異於常人的狂熱,好像是專門為股市生下來的。他原本是北京
壹家證券部的交易員,而K先生則是他的客戶,幾年交道打下來,他深深地為K先生的理念和股票天賦所折
服。因此,他毅然辭去收入很豐厚的交易員職務,跟隨K先生辦小小的工作室。
1998年11月26日,小丁突然接到壹份傳真,中煤信托深圳證券營業部將227.9萬股康達爾股票以轉托
管的方式打到了中興信托北京亞運村證券營業部。直覺告訴他,壹場大戲就要開演了。很快,K先生將壹
份洋洋灑灑的項目建議書交給了他。在建議書的首頁上,開頭的8個字是“長期投資、長線持倉”。呂梁
用他剛剛學來的巴菲特股票價值理論,詳盡地闡述了自己的高效投資邏輯,提出“甘做善莊,與中小股民
***贏,引入美國做市商理念”。最具誘惑力的是,他給出了15%的融資中介費。K先生告訴小丁,有了這份
項目建議書和朱大戶送來的227.9萬股股票,工作室必須在3個月內融資4個億。
小丁找到的第壹個人叫董沛霖。此人是上海壹家實業發展公司的總經理,下海前曾在國家計委任職,
在金融和實業圈內有很深的人脈,K先生的千萬元債務絕大部分都是向他欠下的。有趣的是,老董對K先生
的股市理論竟也十分癡迷。當小丁把康達爾項目壹描述,他立刻大為動心,慨然說:“今年我不幹別的了
,專為老呂找錢。”壹周後,他就拿來了1000萬元的融資。有了董沛霖這些人的協助,小丁馬不停蹄地飛
上海、下深圳,與各地相熟或不相熟的證券營業部洽談委托理財業務。他的融資協議基本上是三方約定,
即K先生工作室、出資方和證券營業部,K先生以手中的股票做質押,營業部為其提供擔保,資金方由營業
部介紹,條件之壹就是只能在該營業部進行運作,從而為其創造交易量。
在高額中介費的誘惑下,事情出奇地順利。小丁融到壹筆錢後,K先生就用它去收購朱大戶手中的股
票,然後再把買進的股票拿給小丁用於抵押融資。如此循環往復,到下壹年的3月前後,小丁通過投資理
財、合作協議、抵押貸款等各種形式,與各色人等***簽下100多份協議,融進3.98億元的資金。K先生用這
些錢,先後從朱大戶手中買下1300萬股,並轉托管了1700萬股,完成了控盤3000萬股即50%的既定建倉目
標。根據法律規定,任何人持股超過5%就必須舉牌公告。為了規避這壹條款,小丁先後動用了1500個個人
賬戶,即把股票分藏在各個戶頭中,這些賬戶八成以上是由各地證券營業部以每張股東卡190元的價格賣
給他的。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二)(附照片)
作者:吳曉波 日期:2007.06.26 版次:B-8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二)
◆吳曉波
K先生的跨世紀對話與“5·19行情”
就在K先生從朱大戶手中逐漸轉買股票的時候,他已經指令小丁坐莊操作康達爾股票。當時,K先生和
朱大戶手中已經控制了康達爾的5843萬流通股,外面散戶的流通股僅有1000多萬股,他們要拉擡股價就好
比屠夫想吃豬蹄那樣輕而易舉。從1998年的12月起,康達爾股價震蕩上升,小丁是江湖上壹等壹的操盤高
手,他每天遙控各地營業部的操盤手,有人拋盤,有人接盤,把壹張K線圖做得形態良好,每日震蕩小漲
而不會引起監管當局的註意。
壹位名叫龐博的操盤手日後在法庭上承認:“呂梁和丁福根的指令下達得很細:從早晨的開盤價到多
少錢中盤倒倉,在哪幾家營業部倒倉多少。為了操作隱蔽,倒倉不能太快,也不能慢,拉升時要註意日漲
幅不超過7%—8%。”他還細致地描述了當年對倒建倉的情景:“比如,確定好價位是30元,操盤手就給兩
個持有中科創業股票和資金的營業部打電話,數量壹樣,價格壹樣,壹個營業部買,壹個營業部賣。我和
丁福根壹手拿壹個電話,同時對兩邊說,如果5萬股,壹方拋,壹方買,我就說30元錢5萬股,雙方營業部
立即就知道了,因為接電話的壹方有股票,另壹方有資金。開始是我和丁福根壹人手裏壹部電話,我按丁
福根說的再與我手裏的電話說壹遍,後來就是壹個人對著兩部電話下指令。”
到第二年的春節後,康達爾的股價已經穩穩地站在了17元左右的價位上。
從3月起,K先生開始展現他超級股評家的風采。在發行量頗大的《證券市場周刊》上,他連續發表了
4篇《關於世紀末中國資本市場的對話》文章。這是壹組高屋建瓴、很有理論深度的股市分析文章,在絕
大多數經濟人士普遍不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氛圍中,K先生用他充滿了思辨氣質的語言為股市唱漲。
在這組隔雙周發表壹篇的對話中,K先生為他的個股炒作建立了理論上的依據,並明確地描繪了莊家
炒作的題材手法。在充滿了迷茫氣息的股市上,他用直接而煽情的方式,指出了壹個充滿風險卻非常刺激
的股市行情發展方向。這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5月19日,也就是在K先生的第四篇對話文章發表後的11天,滬深兩市在毫無預兆的情形下發生井噴。
“5·19行情”,讓K先生“中國第壹股評家”的聲譽達到了頂峰。在壹切都那麽羸弱和灰色的資本市
場上,人們太需要壹個讓多方取勝的預言家,並樂於相信這樣的預言家。有了飆升行情的大勢作為掩護,
K先生拉擡康達爾股價的行動變得肆無忌憚,股價壹路上揚,從20元漲到36元,到7月份的時候,已經躍至
40元。8月,他在《中國證券報》上組織了壹個整版的文章,全面介紹“重獲新生的康達爾”。文章宣稱
,康達爾已完成了重大重組,將涉足優質農業、生物醫藥、網絡信息設備、網絡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
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通過項目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以及其他資本運營手段,逐漸發展成為
壹家具有壹定產業基礎的投資控股公司。康達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有望發展成為中國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
“5·19行情”的意外到來,將他的炒作效應放大了無數倍。到1999年底,康達爾在深市漲幅最大的
前20名股票中名列第17位,全年累積漲幅111%,全然是壹個高科技大牛股的形象。12月,經深圳市工商局
批準,康達爾更名為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創業。
構築“中科系”
中科創業是K先生於1999年7月在北京創辦的,註冊資金3000萬元,這都是他在康達爾的炒作中賺來的
。長期在北京廝混的K先生很迷信“中”字頭的企業名號,它聽上去很有點國家級企業的味道。之所以叫
“中科”,是因為他聘用的董事長,是壹位時任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的高科技研究發展中心的副主任。有
了這層關系,他便常常吹噓說中科創業“有科技部的背景”。在康達爾壹戰中大獲全勝的K先生此刻雄心
萬丈,他決意打造出壹個由多家上市公司組成的“中科系”。民國時期的軍閥好用“系”來稱呼,如奉系
、皖系、滇系,代表壹個互有利害關聯、生死與***的利益集團。通曉歷史的K先生將之創造性地用於股市
,自帶著壹股雄霸壹方的氣勢。
2000年3月和7月,他分兩次受讓了浦東星火開發區聯合公司所持有的中西藥業的法人股,成為了該公
司的第壹大股東。6月,他購買了君安證券公司所持有的勝利股份900萬股轉配股,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
東;同月,他又收購了歲寶熱電的壹部分流通股,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僅僅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裏,K先生頻頻出手,赫然完成了構築“中科系”的工程。這些公司都有跟康
達爾類似的特點:流通盤小,是股市上的小盤股,經營業績多年不佳,國有資產管理當局對之喪失興趣,
產業特征明晰,有題材炒作的想象空間。
K先生收購這些公司及從事股價操縱自然需要大筆的資金,這時候的他和中科創業在證券圈內已是威
名赫赫,頗似壹個能夠點石成金的傳奇大師。此時,小丁為他找資金已經壹點也不費力,中科創業可謂門
庭若市。小丁日後在法庭上也承認:“送錢的人排成長隊,以致100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被拒之門外。”他
先後與國內20多個省市的120家證券營業部建立了融資關系,後者為了搶奪讓人眼饞的交易量和中介代理
費用,為中科創業四處找錢,融資額超過了驚人的54億元。就這樣,圍繞著“中科系”形成了壹條充滿罪
惡氣質的、非常罕見的龐大利益鏈。K先生的這種融資方式,非常類似於國際上的私募基金,可是這種行
為在中國是觸犯有關法律的,連K先生自己都承認,“那些融資協議如果拿出來,連見證並簽了字的律師
都是要蹲監獄的”。可是,幾乎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決意鋌而走險,視法律為無物。這些人都學識淵博,
精通法律條文,個個都是這個商業社會中的頂級精英人士,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所有人都突破了自
己的職業道德底線。在這個意義上,“中科系”的成形與K先生之得逞,可以說是中國證券業的壹大恥辱
當股權到手、資金到位、***犯結構形成之後,K先生和小丁開始了他們的莊家運作。其手法與康達爾
時期幾乎如出壹轍:不斷發布資產重組的利好消息,大規模地對倒推高股價。而其重組方式之壹,便是他
控制的系內公司之間的排列組合。
2000年7月,在他剛剛得手中西藥業之後,便急匆匆地宣布:中科創業與中西藥業等公司成立全資公
司,著手先進癌癥治療儀器——中子後裝治療機(簡稱中子刀)的生產與銷售,其後又宣布兩家公司將***
建“中國電子商務聯合網”,組成18家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大聯合,創建壹個跨區域、跨國界的大型網絡平
臺,修建壹座“極具創新意識的超級電子商務大廈”。此外,他還宣稱中科創業將與壹家名叫海南中網的
公司——它自然也是K先生自己註冊成立的系內公司,組建“中國飼料業電子商務投資有限公司”;將在
西北地區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具有防止流沙和藥物開發雙重效益的苜蓿項目的開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
述言之鑿鑿的閃著金光的重大工程,除了苜蓿項目曾投入100萬元之外,其余均是空中樓閣,無壹曾經被
實施過。
證券史上的“中科創業”案(三)
◆吳曉波
因內訌而造成的崩盤
讓人感慨的是,這個驚天大騙局的崩塌,不是因為事情真相敗露或操作失誤,而是由於系內人馬的內
訌。
發動內訌的第壹人,就是本次炒作中獲益最多的朱大戶。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朱大戶其實並沒有參
與很多具體的操縱業務,他的本職工作是死死抱住自己名下的股票,無論漲跌,咬牙不拋。根據他與K先
生的約定,他必須壹抱5年。兩年以來,他的股票市值從虧損2億元翻身陡增到了獲利10多億元,簡直如做
了壹場甜蜜的大夢壹般。可是,要他每天抱著這麽壹大筆賬面財富不得動彈,簡直是壹種煎熬。他幾乎天
天被壹些很現實的疑竇和誘惑所困擾,萬壹證監會發現了中科創業是壹場騙局怎麽辦?萬壹K先生暗地裏
拋股把他甩了怎麽辦?壹個更讓他膽戰心驚的消息是,北京的證監會已放出風聲要加大監管力度,難道他
們真的看不懂“中科系”這些幾近小兒科的重組遊戲嗎?在這種巨大而莫名的忐忑不安之中,朱大戶決定
不玩了。
2000年5月,正當新婚不久的K先生鏖戰股市、雄心勃勃地構築“中科系”的時候,日日盯盤的小丁突
然告訴他,市場上出現了壹個不明的巨手拋家,在不斷地拋出股票套現,有好幾次,每天都在1500萬元左
右。根據他的判斷,除了朱大戶,沒有人手上有這麽多的股票。
K先生找到朱大戶,後者倒也坦然,毫不慚愧地坦言:“我不玩了。”朱大戶賴皮毀約,把K先生逼到
了無比危險的境地。8月的壹天淩晨,正在睡夢中的K先生被人叫醒。壹家跟他有深度合作、在港澳地區黑
白兩道通吃的“北京公司”,告訴他,朱大戶租用了幾條小快艇把數十箱現金偷運出了國境,其數目應該
在11億元人民幣左右。K先生當即找到朱大戶。K先生威脅道,那些跟中科創業合作的機構大佬們都已經非
常憤怒了,他們傳話說,如有背信棄義的行為發生,絕不容忍。可是,朱大戶已經死不回頭了,他對K先
生說的最後壹句話是,“股票總要賣出才能賺錢吧”。談判結束後,K先生給他的律師打電話,問他如果
朱煥良完全失控,該怎麽辦?律師大吃壹驚,半天才想出壹句話:“妳有沒有把事情的嚴重性跟他講清楚
?”K先生苦笑著說:“跟農民講嚴重性,有用嗎?”
如果說朱大戶的中途脫逃讓K先生如腰間中刀,那麽,發生在“中科系”內部的“老鼠倉”則好像是
壹群小鬼在撕咬他的四肢。
中科創業的股票20多個月天天上漲,自然讓公司內部的人手癢不已,於是私下裏建倉炒買股票,已是
壹個公開的秘密。很多高層甚至利用自己與營業部的相熟關系,拿著公司的股票去做質押。K先生對這種
情況並非毫不知情,以前只是睜壹只眼睛,閉壹只眼睛。到朱大戶開始大量拋盤的時候,他生怕稍知內情
的公司內部人也隨之出逃,於是,在與朱大戶談判破裂後的9月份,他下令清查“老鼠倉”,要求所有公
司資金於年底以前結清。他當初打的算盤是,通過清理“老鼠倉”,把公司所有的資金全部聚攏,然後在
元旦之後逐漸拋盤,全面退出中科創業。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老鼠倉”的規模竟會有那麽大。公司內部最大的“老鼠倉”居然是最受他信任
、與小丁並稱“左臂右膀”的申姓總裁。她私自將公司的股票拿出去質押,建倉規模達數千萬元。在K先
生的嚴令之下,以申總裁為首的“老鼠倉”們紛紛平倉出貨,普通股民本來就對高位的股價頗為敏感,稍
有風吹草動立即就會誘發大規模的出逃,於是,建在壹片謊言之上的中科神話轟然倒塌。
中科創業的股價崩盤是從12月25日開始的,在度過了壹個吉祥無比的平安夜之後,高傲了將近兩年的
股價在聖誕節這天突然高空栽蔥,壹頭摔在了跌停板上,更可怕的是,這壹跌停就壹連9個,股價從33.59
元壹路下跌到11.71元,50億元市值煙消雲散。中科創業的崩塌迅速波及“中科系”的其他成員,中西藥
業、歲寶熱電等均上演跳水慘劇,股價數日之內腰斬壹半。
這個時候的K先生如決戰完敗後的主將,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局面,早已無能為力。在中科創業股價跌
停到第5天的時候,他托人傳話給《財經時報》總編輯楊浪,表示願意透露有關坐莊中科創業的內幕情況
。楊浪是他的老相識,原來是《中國青年報》的知名編輯,8年前那篇改變了呂梁壹生命運的《百萬股民
“炒”深圳》壹文便是發表在楊浪負責的版面上。如今,鬥轉星移,人事俱非,K先生大概想讓他的故事
有壹個完整的見證人。
兩天後的2001年1月1日,中科創業股價還在跌停風暴中,K先生在北京北辰花園別墅的家中與楊浪相
對而坐,煮茶壹壺,侃談中科往事。他認為,自己的今日下場是“上當受騙”的結果,是“性格中剛愎自
用的壹面和文人性情的弱點令我貽誤了戰機,沒能把握好轉折機遇”。他透露說,在坐莊的過程中,與他
有染的機構多達400多家,其中不少都非常知名。他聲稱自己正在寫作莊家自述,並已寫了6萬字,日後將
把真相全部大白於天下。
正當K先生在別墅中侃侃而談的時候,“中科系”內部已是亂成壹團,當日哭喊著把錢捧來的債主們
包圍了位於國貿大廈33層的中科創業總部,有的人還往北辰別墅沖來。中科高層紛紛辭職,董事長和總裁
相繼面見媒體,聲稱“我們就像是光緒皇帝,被呂梁架空”;“我們並不知道內情,是最大的受害者”。
1月5日,深圳中科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徹底與呂梁決裂”。
“中科創業”大慘劇
被拋棄的K先生在後來的日子裏,壹直在家中坐困愁城。他壹邊整理有關文件、協議,壹邊宣稱在等
司法部門或證監會來傳訊他。很多人對他主動現身暴露內幕非常不解。《中華工商時報》評論員水皮在《
呂梁為什麽跳出來》壹文中說:“他此時覺得待在大牢裏比待在外面被人追殺更安全。”
K先生最終還是沒有“如願以償”地被關進大牢。2001年2月3日上午,北京警方到北辰花園別墅將他
抓獲。9日,被公安機關監視居住的K先生突然神秘失蹤。據稱,“那天他披著軍大衣潛離,消失在初春亞
運村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據分析,最終,他的結局可能有三種:至今潛藏在國內的某個地方;出逃到國
外的某個地方;被人謀殺在地球的某個地方。無論死活,那個文學青年呂新建、股評家呂梁和莊家K先生
都不會——或者沒有機會說出所有的秘密了。
神奇小丁的結局是這樣的:他和妻子躲在壹個親戚的家裏,幻想K先生會死裏逃生給他打電話,然後
再重整旗鼓。他在北京的嶽母家接到了恐嚇電話,來電威脅說,若他踏進北京城半步,就會剁了他的腳。
公安機關於2001年4月將他抓捕歸案,在拘留所裏,他壹夜愁白了半邊頭。第二年的4月,他以“操縱證券
交易價格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50萬元。他在法庭上說:“面對那些受損失的投資者,我感到
非常慚愧。”
那個股價曾經上天入地的康達爾的結局是這樣的:2001年5月,中科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
股東議案,宣布公司名稱變更為深圳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月29日起,公司股票簡稱由“中科
創業”變更為“ST康達爾”。日後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股民,比較1999年底的康達爾與2001年底的康達爾,
會發現公司頭上無非多了壹頂“ST”的虧損帽子,而不會想到其間竟還隱藏著壹段如此血腥而壯觀的“中
科創業”大慘劇。
(選自《大敗局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