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為大使?
當時的統治思想是通過將臣民分類來將他們階層化,根據階層來限制衣冠。這樣壹來,人們的社會地位壹目了然。本來這是壹種文化政策,旨在讓處於統治地位的官僚通過儀容和禮節來端正秩序,讓被統治階級安於現狀。總之用秩序來約束亂紛紛的原始社會的生活,明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這樣的統治方針是以形式為主的。
這就是漢族所憧憬的衣冠之國或者垂拱而治。聖德太子制定冠位的目的也是將這壹形式上的統治在日本國土普及。名稱還選用了道德上的名詞。聖德太子想要建立的國家是儒教憧憬、佛教渴望的烏托邦。正如通過制定冠位實現形式上的統治理想壹樣,通過建立法制,聖德太子希望從內容上收到統治的實效。結果就表現在推古天皇十二年四月的《十七條憲法》中。《十七條憲法》是日本首部成文法律。即便這是作為法律來看也有不合適之處的帶有私人性質的文件,但不同於壹般的座右銘,而是公布於眾的東西,可以將它看作民眾的行為規範。
無論哪個國家,原始性的法律都帶有道德色彩,不能脫離所謂的道德法典向是理所當然的。聖德太子的憲法屬於個人性的還是國家性的尚不明確。擔任攝政職位的聖德太子的這壹法律著作至少屬於半官方性質的。
在那個時期,這些思想已經在知識階層中開始傳播。民間將聖德太子當作佛教的化身,但其實在支配聖德太子頭腦的基本思想中,中國色彩很濃厚。推古天皇十二年九月,聖德太子進壹步改革朝禮,規定在出入宮門之際要兩手伏地、兩腿下跪、跨過門檻後站起來行走。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整頓儀禮,都是形式上的事情,但這對具體實踐《十七條憲法》的內容不可或缺。
聖德太子規定這些瑣碎的事項,目的是要圓滿改善君臣關系。通過這些規定,聖德太子想要壓制蠻橫的蘇我氏。這壹點是不可否認的。這的確是聖德太子心中描繪的君臣關系的藍圖。總而言之,聖德太子使日本從不成文法律時代過渡到成文法律時代,從道德法典時代進步到法律法典時代。聖德太子的指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日本文化史上,這些改革意義極其深遠。
在日本建國以前,日本和中國的交往就開始了。自從大和國家淩駕於日本列島內的小國家之上後,這種交往也壹直持續著。中國書籍上記載著宋、齊、梁、陳時期日本和中國締結外交關系壹事。這不僅是個人的交往,也是政府間的交往,但還沒有發現可以了解其中詳細情況的史料。推古天皇十五年的使者是小野妹子,日本國史中就其情況作了簡單介紹,?同年七月三日,派大禮小野妹子到大唐,任命鞍作福利為通事?,沒有提到國書及其他問題。
而中國書籍卻做了詳細的記載:?大業三年,日本國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使者說:?聽說海西菩薩天子重視並興隆佛法,遣使表達敬意,同時送來僧侶數十名,讓他們學習佛法。?但在國書上寫道:?日出處之天子致書日沒處之天子。?隋煬帝十分不悅,說:?今後不得讓朕聽到這種無禮的上書。?
隋煬帝認為?日出處?和?日沒處?這幾個字眼是對他的莫大侮辱。並且使者在講話中也提到了?海西的菩薩天子?等說法。這只不過表達了東西方向的意思,但從中可以體會到表示日本和中國對等的態度。此後,與中國朝廷分庭抗禮的總是日本的使者。考慮到這壹點,筆者認為《北史》的記載並非虛假內容。總而言之,這壹過程說明在那個時期日本民族已經覺醒了。從民眾史上來看,這是極其有意義的歷史事實。
推古天皇十六年四月,小野妹子從隋朝回國。隋朝將小野妹子稱作蘇因高。?小野?用訓讀是?sanu?,將第壹個字母音譯就是?蘇?,因高就是?妹子?的日語發音的音譯。隋朝使者裴世清和十二個部下陪著小野妹子來到築紫。日本朝廷派難波吉師雄成來迎接他們,同時在難波的高麗館旁建新館,準備讓隋朝使者下榻。推古天皇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使者壹行到達難波。
裝飾華麗的三十艘船到江口迎接使者,將使者請到新館安歇。中臣宮地連麻呂、大河內直糠手、船史王平被任命為掌客,即負責外國使者接待的官員。小野妹子上奏說在歸國途中,途經百濟時,隋朝的國書被搶走了。群臣召開會議,責備小野妹子怠慢,做出將小野妹子流放的決議,但推古天皇認為如果讓遠來的外賓聽到此事會很糟糕,因而赦免了小野妹子的罪。
按計劃,推古天皇十六年八月三日,隋朝使者等進入京都。於是,推古天皇派人帶著裝飾華麗的七十五匹馬到海石榴市的街頭去迎接隋朝使者。額田部比羅夫致歡迎詞。推古天皇十六年八月十二日,隋朝使者被召到小墾田宮,在阿倍臣鳥、物部連依網的引領下謁見推古天皇。壹行將信物放在院中。正使裴世清再拜,呈上國書。
阿倍臣鳥接過國書,遞給大伴連嚙。大伴連嚙將國書放在大門前的桌上,進而上奏。此時,以皇子為首的諸王群臣都頭戴金發髻花,衣服則使用錦紫繡織及五色綾羅,這是迄今為止沒有見過的華麗的服裝。隋朝國書如下寫道:?皇帝給日本的皇帝寫回書。大禮蘇因高等來朝。我詳細詢問了近況。朕承寶命統治天下,弘揚德化,以及萬物。
即便就愛育之情而言,無遠近內外之差。汝在海表撫寧民眾,國內保持安寧,風俗融合。特別是不遠千裏來修朝貢,可見汝之至誠。此番派遣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表達往意,另如別表進上土產。?雖然文意稍顯尊大,但略微表現了對等之意。假如這不是日本國史的編者修改過的話,那麽作為中國來說,這也是個比較少見的國書形式。
推古天皇十六年八月十六日,裴世清等在朝廷受到招待,接著離開京都來到難波。推古天皇十六年九月五日,在難波的大郡,裴世清等受到款待。
推古天皇十六年九月十壹日,裴世清等踏上回國的路。於是,推古天皇再次派小野妹子為大使,派難波吉師雄成為副使,派鞍作福利為通事送裴世清等回隋朝。當時的日本國書很簡單,大意如下:?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使者裴世清等來送,知道了您的近況。
秋色漸濃,您起居如何?我這裏和往常沒有什麽兩樣。這次派大禮蘇因高、大禮乎那利等為使者。?值此之際,倭漢直福因、奈羅譯語惠明、高向漢人玄理、新漢人大國等作為留學生,新漢人僧旻、南淵漢人請安、誌賀漢人惠隱、漢人廣齊等作為學問僧,***八個留學生和僧人隨著小野妹子壹同前往隋朝。
推古天皇十七年九月,小野妹子完成任務回到日本。而通事鞍作福利則沒有回來。就隋朝的兩個使者,中國古書上也做了詳細的記述,講了裴世清從難波進入京師拜謁天皇壹事。隋書中如下寫道:?裴世清壹到南岸,倭王讓小德阿備臺帶領數百人擺設儀仗、鳴鼓角來歡迎。十日之後又讓大禮可多毗鄰率領二百騎進行郊勞。壹進入國郡,王接見裴世清,大悅,說早就聽說海西有禮儀之國,就派人去朝貢。裴世清稱頌本國皇帝,將王化布於四海是皇帝的理想,因此遣使。
不久裴世清告假。日本國王設宴隆重招待,再次派使者陪著裴世清貢方物。然而,之後朝貢斷絕。?但《日本書紀》中記載有推古天皇二十二年六月,犬上三田耜、矢田部道被派到隋朝這壹內容。此外,在隋書的記載中有?阿蒙臺?字樣,大概是指來難波迎接的大河內直糠手,而可多毗鄰是指在海石榴市致歡迎辭的額田部比羅夫。《北史》的記載與隋書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