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的區別是什麽?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壹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而心理衛生也稱精神衛生,它是關於保護與增強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與方法。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各種心理狀態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內部以及自我和環境之間保持和諧壹致的良好狀態。橫向上,心理健康是壹種既自我快樂又適應環境的心理狀態,兩者相統壹。縱向上,兩者相統壹的結果有著不同層次:壹是沒有心理疾病;二是良好的適應狀態,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對付各種心理壓力;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狀態,即人們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心理潛能。
心理健康與個人的身體健康、工作績效、生活質量與幸福感密切相關,關乎著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而個體心理衛生目標是維護與增進心理健康。
心理衛生也成為精神衛生,它是關於保護與增強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與方法。心理衛生不僅能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而且可以培養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學問和工作,或指心理健康的狀態,是與生理衛生相輔相成的。心理衛生工作的重心應從防治心理疾病轉到增進心理健康,從服務於少數人轉到服務於全體人。
心理衛生價值核心就在於它的完美心理調節和發展健全個體和社會的功能。我們對心理異常與心理問題的正常態度應包括:心理異常與心理問題是常見現象,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往往是成長中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其基本上可隨成長而康復。心理問題是可以預防的。心理問題是可以治療的,盡管康復是緩慢的。心理問題並非是令人羞恥的。心理問題其實質是在大腦生理生化功能障礙和人與客觀現實關系失調的基礎上產生的對客觀現實的歪曲反映。所以我們應關愛精神病人。
對於個體壹生發展的心理衛生我們可采取基本策略: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心身發展規律和特征;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以每壹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發展課題為工作重心;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衛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
壹個真正明智的人,會緊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他人。妳的鑰匙在哪裏?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面對困難我們要做到12字: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願我們時刻擁有感恩、自強、快樂、成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