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自傳怎麽樣
原本我並不想寫點什麽,想僅此把此書當成壹本小說來看,漸漸發現在這本自傳中作者亨利·福特僅寫了極短的壹段關於自身的經歷,大多的筆墨用於描述自己的管理心得和人生理想,最後竟使我無法抑制的動起了筆。 亨利·福特是壹個我十分敬佩的人,首先他的創業理念是造福人類,其次才是獲得利潤,這話可能有點空有點假,但基於作者本身所想表達的意思的確是這樣的。 亨利·福特認為慈善業存在著諸多弊端,他認為社會並不需要慈善家。為此他這樣寫到:“給予別人是容易的,難的是如何使得給予不再被人們所需要,要使給予成為不需要之物,我們就要看到被給予者貧困的原因---當然,我們毫不猶豫地把他從當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但不能僅僅是暫時性的解救。這其中的難以做到的是找到其貧困的原因。大多數人能夠樂意幫助壹個貧困的家庭,但是卻很難得動腦筋把貧困徹底的消滅掉。”亨利·福特認為慈善行為正在逐漸被系統化,組織化,商業化,它不僅貶低了接受幫助者的人格,也打擊了他們的自尊。 為此亨利·福特的工廠中招納壹些殘疾工人,受同同等待遇,獲同等報酬,創造同等的財富。他認為如此才是幫助弱勢擺脫貧窮並保持自尊,他鼓勵企業家們將投入慈善的資金投入到降低生產成本和價格上去,以保證不論窮人還是富人都能享受到物質的溫暖,而他本人也是這樣做的。這便是亨利·福特與眾不同的人道主義。 亨利·福特又不迷信“專家”或“權威”。他認為:“總是想著向前,想著幹更多的事,這會使人的大腦認為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然而,壹旦壹個人進入專家式的思維狀態,那麽很多事情就變得不可能了。”他這樣說的理由是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麽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專家或權威的意見常左右壹些人的想法,使之認同並失去了自己的創造力。以亨利·福特的例子來說:鑄造方面的權威曾經宣稱:“任何說能在半年之內創造出低成本的人都是騙子。”而亨利·福特卻用自己的業績證明了:壹切皆有可能。 亨利·福特與洛克菲勒,範德比爾特等同時代的巨頭們不同的是他將其畢生的精力都投入與實業中去,而不是玩弄金融,投機股票。這點是我尤為敬佩的,在那個經濟危機頻發的時代,資金短缺的龐大的福特集團欲從銀行家那裏貸款是件輕易的事,但亨利·福特卻堅決不參與其中,他不想企業的經濟命脈掌握在銀行家的手中,他這樣做是明智的,因為鐵路,礦業,媒體等行業的企業如此被銀行家操控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此可見亨利·福特對銀行家們的手腕還是十分清楚的。 而這種對銀行家銳利的觀察還不僅如此,在本書的後半段他寫到:“如果對上壹次戰爭發生之前和戰爭之後的情況進行壹次公正的調查,將會毫無疑問地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壹群人掌握著巨大的權力,他們不屬於某個國家,而是屬於整個國際社會---他們利用每壹次政府和每壹個廣泛分布的企業組織,利用每壹個公***機構,利用每壹個民族心理的敏感點,尋找機會把整個世界拋進恐慌之中,這樣他們便能從中攫取更大的權力。”其中的“壹群人”我們在眾多的書籍中可以清楚的知道他們就是那些呼風喚雨的國際銀行家。同樣,我想亨利·福特也壹定知道! 在事業中,亨利·福特鼓勵創新,因為他就是從不斷創新中走過來的,在他對企業在工資,人事,制度,交通等壹系列的改革中便可以看出來。並且他還是個不懼怕失敗的人,他認為恐懼源於失敗,只有不斷從失敗中獲取經驗並在未來的挑戰中戰勝失敗,才能克服恐懼走向成功。亨利·福特的智慧與社會責任感是旺盛而不朽的。 以上亨利·福特的種種優秀的品質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礎,可見成功之人必有其與眾不同之處,本書中還有許多未舉出的他本人的成功的思想和案例及對教育,醫療,生活等方面的獨到感悟,在此不多闡述了,希望大家有機會讀讀此書,受益頗多。 上述的觀點均是體會自書中,我明白“自傳”應壹分為二的看,希望書中的經歷和思想均是作者的真實體會。如此,上個世紀出現這樣壹位造福於社會的商業巨子,本身就是壹種幸運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