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狂妄的將軍是誰?結局如何?
國軍第壹猛將,兩次擊敗西野,叫囂壹戰定陜北,卻因得罪胡宗南下臺
國軍第壹猛將是誰?有人說是張靈甫,有人說是胡璉,其實這是壹個見仁見智的說法。在我眼裏,國軍第壹猛將稱號應該給鐘松,打起仗來悍不畏死,更是兩次打敗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瘋狂叫囂壹戰解決陜北問題,只可惜,這樣的直腸子,在國軍中根本生存不下去。
鐘松是個傳奇將軍,在黃埔軍校第壹期,他病重被校醫丟進了太平間,要不是同學細心檢查,他可能直接就被火化了。也許是因為死了壹次,鐘松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等戰爭中相當勇猛,悍不畏死,可以說是國軍將領中的佼佼者。
1933年,鐘松參加長城抗戰,擔負守衛南天門的任務。戰後,他因功成為旅長,指揮第二師獨立旅。淞滬會戰中,鐘松擔任61師師長,在唐家宅等地阻擊日軍,戰鬥相當慘烈,61師的361團團長李忠,365團團長季偉佩戰死。此後,鐘松又先後參加了蘭封戰役、武漢會戰、滇西反攻等戰役,直到抗戰後期,鐘松加入胡宗南部,成為胡宗南手下第36軍8萬多人的統帥。
解放戰爭中,鐘松駐防陜北,主要針對的就是彭德懷元帥指揮的西北野戰軍。鐘松曾兩次打敗西野,這是怎麽回事呢?
第壹次是榆林戰役。
1947年8月的榆林戰役中,我軍集中了8個旅4.5萬人圍攻榆林國軍1.5萬人。胡宗南6萬軍隊兵分兩路救援榆林。鐘松繞道橫山以北穿越沙漠想要給榆林攻城部隊突然襲擊。鐘松忽然到達榆林,導致我軍付出極大傷亡後沒有取得預定戰果,只好撤退。
這場戰役被國軍渲染稱為"榆林大捷",而鐘松本人也公開在報紙上說,"壹戰就能解決陜北問題"。
事實卻是,鐘松帶領的36軍北上,陷入孤立地位,西北野戰軍乘機組織部隊圍殲該部。沙家店壹戰,36軍損失了6000多人,元氣大傷。陜北形勢因此逆轉。
第二次是宜瓦戰役。
就在沙家店戰役過後不久,鐘松又帶著4個旅病例沖破徐向前元帥組織的阻擊,解了運城的圍困。鐘松壹句燒掉了運城4萬多塊門板,真是太壞了。1948年3月的宜瓦戰役中,西北野戰軍派出了兩個縱隊攻擊洛川,22天沒有攻克,只好撤圍而走。鐘松率領整編36師壹路北上追擊,日行百裏,多次沖散解放軍的撤退部隊。這場戰役讓西野承受了巨大損失。
不過,1948年7月的馮原戰役中,鐘松要求第五兵團裴會昌支援,裴會昌不支援。結果鐘松的據點迅速崩潰,整編36師幾乎全軍覆沒,鐘松帶著123旅主力突圍成功。
馮原戰役的總結會議上,鐘松直接批判西安綏靖公署的智慧錯誤,把胡宗南氣得半死。胡宗南直接給他來了個"撤職留任"的處分。鐘松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帶兵打仗了,就幹脆走了,去了香港。
鐘松和胡宗南並沒有徹底撕破臉,所以鐘松也最終沒有跟著香港的壹眾國軍將領宣布脫離國民黨。鐘松在臺灣繼續做胡宗南部下,壹直到1965年退役。
鐘松曾在1988年回大陸探親訪友,晚年在荷蘭去世,終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