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經典誦讀中浣溪沙作者+原文
浣溪沙
作者: 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註釋 ①“蘄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縣。元豐五年(1082)三月,蘇軾曾遊此寺。“蘄”,音qí。 ②“蘭芽”,蘭草的嫩芽。
③“蕭蕭”,形容雨聲。“暮雨”,傍晚下雨。“子規”,即杜鵑鳥。
④“休將白發唱黃雞”,反用白居易的詩句,意為不要嘆息年華易逝。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瓏》壹詩中,稱“黃雞催曉”,“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黃雞的叫聲、白日的流動中壹天天變老的,因此他慨嘆“腰間紅綾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蘇軾在這裏反其意而用之:“休將白發唱黃雞”。“白發”,指年老,“黃雞”,指代白居易詩中的年華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老了就消極悲觀,人生也會返老還童。
簡析
這首詞作於蘇軾被貶黃州時期。詞的上闋描繪蘭溪美景:浸在溪中的蘭草的嫩芽,不見泥濘的松間小路,下個不停的瀟瀟暮雨,婉囀啼鳴的杜鵑,構成了壹幅清麗、潔凈又富有生機樂趣的圖畫,抒寫出詩人輕松、愉悅、恬然自得的心情,為下文抒懷做了很好的鋪墊。下闋以反詰起句:誰說人生只會變老,不能再次變得年輕?然後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詩句:“門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門前的溪水還能東流轉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應把老視為畏途,只要心態好,老也可變為年輕。結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詩意,再次奉勸人們不要嘆息年華易逝,人生也會返老還童的。蘇軾在被貶中尚能不以逆境為患,唱出如此樂觀的曲調,展現了他曠達的胸懷,給人深刻的啟示。
該篇為詞人遠謫黃州,托病遊清泉寺所作,上片寫請泉寺風光,下片融景生情,迸發壹段坦蕩、樂觀、奮發向上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