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p2p網貸的風險探析及防控對策

p2p網貸的風險探析及防控對策

img src=' /large/CFB 000414 cab 715 e 641 '/

本文發表於2016年7月《清華金融評論》。

P2P網貸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迅速,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本文分析了P2P面臨的六大風險,並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

P2P借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式,仍然具有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等特點。現有的個人點對點借貸(P2P)平臺大多是為了搶占互聯網金融市場而匆忙成立的。前期他們主要專註於技術開發、功能實現和用戶體驗,往往忽略了金融伴侶3354的“風險”,而風險控制恰恰是信貸業務的核心。然而,隨著用戶和貸款余額的增加,壹系列風險問題逐漸暴露,迫切需要強有力的風險控制措施。與傳統銀行相比,P2P平臺公司的風控水平較低,內部管理存在漏洞,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這個行業存在很大的風險。

P2P網貸的主要風險

早在2011年8月,銀監會就發布相關風險提示,稱信貸服務中介公司存在大量潛在風險,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風險預警、監測和防範工作。2013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支付業務風險提示加大審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防範網絡信貸平臺風險》,旨在警示P2P借貸平臺的風險。目前,國內P2P點對點借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相關部門和運營平臺做好風險管理迫在眉睫。P2P的主要風險包括以下六類。

操作模式風險

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

洗錢風險

信息安全風險

P2P借貸中的P2P平臺在用戶註冊和交易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個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住址、收入水平、工作單位等。如果網貸平臺管理不善,會導致客戶個人信息泄露。第壹,不排除少數點對點借貸平臺或個別從業人員可能將客戶個人信息出售給其他機構謀取非法利益,這將嚴重侵犯平臺用戶的隱私。其次,為了達成貸款交易,投資者通常可以瀏覽借款人的相關信息。如果管理不當,存在壹定的信息泄露風險。再次,由於點對點借貸平臺尚未推出行業門檻,部分平臺網站制作水平粗糙,系統安全漏洞較多,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網絡攻擊。總之,P2P點對點借貸平臺將借貸雙方的個人隱私暴露在互聯網上,因此需要通過完善相關監管政策和提高行業門檻標準來保護客戶信息。

法律風險

防控P2P網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在P2P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從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建立內部信用評級、完善征信體系、發展行業自律組織、加強投資者保護機制五個方面提出相應的風險防控對策。

建立風險控制體系。

金融市場存在當期利潤與滯後風險的不匹配,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是金融業務的重要環節。首先,建立資本賬戶監管體系。點對點借貸中的P2P平臺可以通過期限錯配積累大量沈澱資金。如果網貸平臺將這些資金用於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壹旦發生損失,將影響貸款的支付,從而引發壞賬風險和信用危機。103010已規定互聯網金融機構應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實現客戶資金和機構自有資金分賬管理。客戶資金接受獨立審計,審計結果向客戶披露。第二,建立保證金制度。為了保證投資人在貸款到期時能夠按時收回本息,可以參考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模式,由人民銀行作為托管部門,強制要求P2P網貸平臺從自有資金和存管資金中提取壹定比例上繳作為保證金。當網貸平臺出現風險事件或現金流斷裂時,投資者可以從人民銀行獲得相應的保證金作為壹定的補償。第三,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建議參考銀行風險準備金制度,按照P2P點對點借貸平臺整體融資規模的壹定比例提取風險準備金,存入托管銀行。借款人要承擔這筆風險準備金的費用,不得用於平臺的日常運營,只能用於破產清算中的債務清償。當借款人違約時,借款人可以使用網貸平臺的風險準備金償還部分貸款,然後網貸平臺可以獲得這部分貸款的債權,並支付給投資人,彌補壹定的貸款本金損失。

建立內部信用評級

對於國際通行的P2P行業風險管理範式來說,借助評分表進行信用評級是壹種常見的市場化風險控制方式。不同機構采用的風險評級模型略有不同,具體評估因素包括社會融資者個人信息、財務狀況信息、公***和第三方信用記錄、項目所屬行業的風險、社會網絡行為信息、資金用途、還款意願、信用結構、抵押物、賬戶資金流等。事實上,業界還沒有建立起壹個能夠真正適應未來社會投資者自主決策的風險評估模型。P2P平臺在充當信息和交易撮合中介的同時,往往扮演著風控管理決策者的角色。因此,在大數據轉型的環境下,開發適合社會投資者對P2P項目進行自主風險評估決策的開放信用評級模型,充分挖掘借款人在平臺上積累的歷史數據,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完善征信體系建設

西方社會信用體系較為完善,有嚴格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正規的個人信用評分機制和健全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為P2P點對點借貸平臺上借款人的身份驗證和信用評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目前,我國個人征信系統(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是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組織下,由商業銀行建設的信用信息***享平臺。該系統創建於2004年,2006年正式聯網,為個人建立信用檔案,記錄過往信用行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建議未來P2P點對點借貸行業參考個人征信系統,以大數據、網絡、信息為基礎。

安全維護等技術,構建信用信息***享平臺,並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進行對接,允許符合條件的P2P網貸平臺申請征信業務許可,支持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開展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同時,中央及地方政府要積極建立社會誠信體系,運用來自於政府各部門的公***信息建立可***享的信用平臺,這方面上海市政府已經有所嘗試,建立了全市的信用中心(“上海誠信網”),具有很好的示範性作用。

發展行業自律組織

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可以參考國外的做法,通過建立行業自律性組織,規範行業門檻和收費標準,防止惡性競爭、促進良性發展,建立平臺之間信息***享機制,維護平臺和借貸雙方等利益相關者權益,防範化解影響社會金融秩序的突發事件。目前,國內的P2P網貸行業自律性組織主要有中國小額信貸服務中介機構聯席會、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內部設立的P2P專業委員會、上海市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互聯網金融千人會(IFC1000)、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等。尤其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3月下旬已經掛牌。協會的發起單位以傳統金融機構為核心,如銀行、券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另外還有部分大型互聯網金融企業參與。

強化投資者保護機制

隨著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爆發式增長,問題平臺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導致眾多投資者遭受巨額損失。P2P網貸作為壹種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投資者在發生損失時的維權、訴訟也面臨很多困難。在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壹,建立P2P網貸消費者投訴渠道,完善投訴受理機制。例如,由P2P網貸行業協會負責投訴規範制定、投訴渠道構建、日常投訴處理及定期業內通報,建立黑名單機制,定期對外披露經審計的年報。第二,開展P2P網貸金融領域消費者和投資者教育。通過網絡、紙媒、廣播等形式,宣傳P2P網貸知識及常見風險,加強P2P合同內容、免責條款等信息披露工作,提高消費者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第三,配合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消費者投訴及訴訟過程中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應會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相關問答:p2p平臺欺詐上那投訴報警吧。壹般都有經偵大隊負責這個事情。。。或者妳也可以上網貸之家的論壇去曝光。相關問答:專家預測,2019年90%的P2P平臺要退出市場,妳認為現在投P2P風險高嗎?為什麽?

謝謝邀請

PTP為什麽要退市?為什麽風險高?我想不是PTP模式問題,而是經營PTP平臺人的素質和國家宏觀配套制度問題。

壹、PTP本來是壹種中介機構,他是去找需要資金的人(包括法人)投資計劃,然後將情況描述給投資人,投資人依據自己判斷,確定是不是投資,投資風險評估,由投資人承擔風險。由於資金供應方多為散戶,單壹投資人不具有識別風險和分析風險能力,導致投資人依賴PTP平臺去識別風險,替投資人把關。而平臺出於自己的營利需要,同時,平臺從業人員同樣是管理粗放,識別風險和分析風險能力低下,設定的風險補償方案落後,加之我國信用環境和法律執行環境尚處不完善情況,違約成本低,失信懲戒不到位等原因,導致本來由投資人自負的風險,由PTP平臺代位承擔。

二、PTP經營變味,沒有恪守中介執業道德,撮合投資方和項目方,壹味承攬投資風險或幹脆去吸收資金,平臺自己去投資,超過了中介應該承擔的風險責任。壹旦失誤,就拆東墻,補西墻,窟窿壹補壹大,最終吸收不到資金時,資金鏈斷裂,投資人本利無歸,平臺倒閉關門,平臺經營人員跑路,影響整個社會信用環境。投資人找不到平臺或找到平臺負不了責任時,投資人聚集找政府,引發社會糾紛和社會矛盾。

三、對失信人懲戒不到位,壹些騙子也就鉆空子打擦邊球,損壞PTP平臺聲譽,PTP平臺良莠不齊,魚目混珠。也可以說,PTP平臺缺乏監管,基本無準入門檻,加之壹些別有用心人員利用平臺撈錢,不顧投資人死活,把整個PTP市行搞亂,形成今天這個局面。

四、應該肯定PTP平臺對社會融資的重要補充作用,關鍵是怎麽提高準入門檻,怎麽提高監管水平,怎麽提高違約成本,怎麽嚴懲失信人員,怎麽打造好法制環境,怎麽讓騙子無處遁形。相信,隨著法制建設和新壹輪整頓,PTP會成為社會融資的有效補充形式服務經濟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管理和規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討論或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