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化學工業區的發展
武漢化學工業區與湖北百傑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簽訂鋰電材料項目投資協議——2014年底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63億元,遠期產值超過百億元。這標誌著武漢化工區向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邁出堅實的壹步。
鋰電產業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中的重點交叉產業。此次簽約的鋰電材料項目由湖北百傑瑞公司投資25億元建設,占地243畝。其主要產品為鋰電用鋰鹽和化工新材料,2012年12月開工,2014年底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63億元。以上項目全部建成後,企業將擇機投資建設天然石墨負極材料和鋰動力電池項目,預計投資25億元,占地230畝。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37億元。這樣就可以形成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的鋰電產業規模。屆時,可為國內外鋰電企業提供高品質的基礎材料,為國內外汽車產業特別是武漢地區新能源汽車、電子產業提供良好的配套產品。湖北百傑瑞公司通過長期自主研發,掌握了鋰電新材料領域的關鍵技術和工藝。其電池級鋰電材料產品處於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依托武漢新港、武漢化工區、新洲區和青山區規劃建設的重化工、重裝備基地,是武漢工業的第四極,是武漢東部新城組群發展的支撐。為了打造好這個“第四極”,推動實現復興大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市政協委員、新洲區政協主席余向紅在政協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常委會上建議,由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青山區和武漢化工區聯手申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加快形成壹批帶動力強的經濟增長板塊。
只有將區域內各種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各種發展要素有機銜接,才能取得最好的發展效果。為此,建議由陽邏開發區、青山區和武漢化工區聯手申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壹江兩岸’實行統壹規劃、統壹建設、統壹招商、統壹布局,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合理規劃產業園區和港區功能。同時,利用陽邏電廠專用鐵路線,協調鐵路部門,開通陽邏至武漢主城區的城際鐵路,使鐵路運輸與內河航運全方位對接,打通陽邏水港與天河空港快速路,對接四環,對兩岸過江車輛收費予以減免,促進東部新城組群的擴園升級。
據了解,作為武漢新港的核心港區,陽邏港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順利實現“江海直達”、“漢臺快航”,集裝箱吞吐能力提升至140萬標箱,成為長江中遊最大的集裝箱港區,武鋼、亞東水泥等碼頭相繼建成運營。位於江北的陽邏開發區、古龍產業園已累計引進投資項目130多個,協議投資額600多億元,初步形成了港口物流、橋梁與鋼結構、機械裝備、船舶制造等六大支柱產業。青山區與陽邏開發區隔江相望,“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明確青山區著力發展鋼鐵、石化等特色產業。武漢化工區80萬噸乙烯項2013年完工,其產業配套需求巨大,配套的上下遊產品和產業轉移正待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