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我們都是大山的兒女散文

我們都是大山的兒女散文

我們都是大山的兒女

 悠悠故鄉情,輕輕楊柳風。新年的第壹天,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和諧的氣象。吹著春風,踏著希望的腳步,新年的第壹天,和姐弟們壹起踏上回家的路。

 七點多的時候,太陽已經爬上了山坡,明媚的陽光伴隨著清風的問候,把愛的光芒撒向大地的每壹個角落。壹路前行,壹路都是風景,路旁的樹依偎著樹,竹子依偎著竹子,在冬日裏的早晨,雖然景象顯得有點蕭條,卻依然看到路兩邊綠油油的菜顯得特別的嫩綠,不斷地生長。

 9點多就到了縣城,我們接上在縣裏教高中的二姐,壹起繼續前行。二姐是個特別勤快的老師,也特別的上進,培育了很多國家棟梁,也是學生特別喜歡的老師,深得學生和同事及領導的信賴。我們聊天沒多久,她就開始拿出書來開始朗誦,背誦很多的古文,每分每秒都很珍惜。受她的影響,我也拿出手機,朗誦自己寫的文章《伊人在水壹方》? 。

 聽,那悠揚的歌聲在山中回蕩,是誰在唱那讓人回味無窮的鄧麗君所唱《在水壹方》。“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壹方”……

 車上充滿著學習的氛圍,弟弟還打開廣播,聽《嶽陽樓記》。學習確實是互相影響的。

 在學習的時候,時間過得更快了,10點多的時候我們就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大山的懷抱。

 大山的巍峨壯闊

 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迷戀大山的巍峨壯闊;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迷戀大山的清新空氣;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迷戀大山的別樣景致。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愛大山的山山水水;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愛鄉村裏甘甜的泉水;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愛淳樸厚道的村民;我們是大山的兒女,我們並以此為自豪。大山啊,我愛妳,愛這片養我育我的故鄉。

 回到家的時候,爸媽都去山上幹農活了,我打電話告訴爸爸:“我們回到家了,妳們在哪呢?”“我還在摘橘子,就準備回去。妳媽媽在不在家,可以讓妳媽媽開門。”“她還沒有,只有等妳回來開門了。”說著的時候,從彎彎的山路上,走來壹個挑著扁擔,戴著草帽的人,我壹看,這不,說媽媽,媽媽就回來了。我馬上走上前去迎接:“媽,妳回來了。”“對呀對呀,回來了,妳們也回家來了啊,真是太好了。”媽媽愛戀地看著我們。

 進到家裏,媽媽就開始忙碌起來,我和媽媽聊著家常,拿給準備好的紅包給她並對她說:“元旦快樂,新年快樂。”“大家快樂,身體健康就好,妳都那麽辛苦,還拿錢給我做什麽呢。”“不多不多,壹點小心意,希望妳每天都開心快樂。”“好,好,好,我們都壹樣,身體健康最重要。”

 沒多久,爸爸挑著橘子也回了家,黃橙橙的橘子金燦燦的,看著可誘人了。為爸爸送上新年祝福並且遞上紅包,看著他滿臉的喜悅,我也覺得很幸福。

 很快,媽媽就做好了午餐,並且叮囑我們多吃點菜。我們圍在桌子上,吃著媽媽自家養的雞肉、鴨肉,還有媽媽種的蒜子、青菜及腌制的酸菜,心中特別的溫暖,感覺菜特別的好吃,或許這就是愛的味道,這就是媽媽的味道,這就是溫暖的味道。

 愛在山裏頭蔓延

 我心中的愛也開始蔓延。我對媽媽說:“還是家裏的農家菜最好吃,我得多吃幾碗飯才好呢。”媽媽說:“多吃點,煲了很多飯,盡情地吃,吃是不愁的。”我笑了笑,吃得更津津有味了,怎壹個香字了得啊!

 在家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午覺後起來看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兩點,伸了伸懶腰,走到壹樓的客廳。到客廳的時候,桌上擺滿的東西讓我驚呆了。只見長桌上擺滿了媽媽給我們帶回去的蒜子,青菜,米,酸菜,還有雞蛋,還有山上壹顆壹顆撿回來的圓子等等,分成了好幾袋,只聽媽媽交代:“這袋是給妳的,這袋是給妳姐的,這袋是給妳弟的,這袋是給妳弟的……”

 “還有橘子呢,果仔,壹會也壹起帶回去。”爸爸從外面走了進來,又開始幫我裝了橘子,看著他黝黑的臉,白發已經慢慢爬上了兩鬢,還有頭頂上也有了許多白發。開始心疼起來,爸爸也慢慢地變老了,肩膀都被農活壓彎了,變得不再挺拔。我印象中的爸爸,是勤快的,是能吃苦耐勞的。鄉村裏很多的老人見到我,總對我說:“妳爸媽這輩子不容易啊,都太操勞了,上山挖山藥去賣錢給妳們做生活費,還賣過豆腐,種過水果,養過豬,養過雞鴨,從早忙到晚,從來沒看他們閑下來。他們操勞了大半輩子了,妳們姐弟壹定要爭氣,要好好孝順妳爸媽才好!”聽著鄉裏的人說完,我強忍住眼淚,默默地點了點頭。

 還好,爸媽的身體都很健朗,這就是我們做子女最大的安慰。聽著媽媽的嘮叨和爸爸的囑托,我總是默默地傾聽和點頭,雖然平常不擅長用語言表達對他們的愛,但總在心中默默地祈禱,祝願爸媽每天都開心快樂,身體健康。

 我們都是大山的兒女。走得再遠,都不會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走得再遠,父母親都是我心中最大的牽掛;走得再遠,父母都是我最愛的人。願全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踏著夕陽,我們又走上返程的路。我們都是大山的兒女,我們都愛大山。

 鄧果娣。壹個愛詩情畫意,願歲月靜好,愛寫走心且暖心文字的女子。更是壹個愛文學、愛記錄、愛生活、愛運動,愛攝影的女子。作品散發於《河源日報》、《河源晚報》、《新客家人報》、《拉薩晚報》、《南方工報》、《紫金文學》、《紫金文藝》等數十家媒體及平臺發表了30多萬字的文字。其中多次在今日頭條,搜狐文化網、新浪網、騰訊網發表作品,作品深受讀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