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不懂魯迅,現在再看滿眼淚花,回顧魯迅精選語錄感慨萬千!
1、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妳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壹個窗,大家壹定不允許的。但如果妳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
當初看魯迅先生曾寫的文章,以為他寫的只是他那個時代的狀況,現在我才發現我錯了,他寫的是現在的狀況啊!讓人讀來字字觸目驚心,感同身受。
2、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裏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壹樣,或者還不如。——《隨感錄二十五》
小時候對魯迅先生無感,只記得,那時候每個同學的新課桌都會不約而同的刻個“早”,但是現在我長大後,是真的想成為魯迅。
3、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壹只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麽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壹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壹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兩地書》
特別喜歡魯迅的壹句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4、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槍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可惡罪》
魯迅先生的話,折射出了當今社會的壹些現象,可以說是真實的寫照了……這些話在百年後看來仍舊適用,是不是說明:中國人百年沒有進步?
5、無論從那裏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例,許多避忌;還有壹大套比較利害而終於不得要領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食之或當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雲雲之類。但這壹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看鏡有感》
小時候覺得魯迅說的是廢話,長大後發現,他說的是真理!就像這壹句: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壹顆心對另壹顆心的敲打。
6、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壹天壹天的滿足?,即壹天壹天的墮落?,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壹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贊美那幾個忠臣;遭劫壹次,即造成壹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衛,卻只顧歌詠那壹群烈女。——《論睜了眼看》
以前讀的時候總覺得那個時代好慘啊,充滿了無可奈何,長大了才知道,原來並沒有改變什麽,只是當時我們還在父母的羽翼下,暫時不知道外面的風雨罷了。
7、中國人的雖然想了各種茍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但我卻替他們發現了,妳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壹監獄。這監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裏,不怕鄰家的火災;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不會再犯;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裏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壹件事:自由。——《北京通訊》
大先生眼睛真是毒,筆也鋒利,我們大天朝現在到底是不是還是舊時的樣子呢?如果是,那就真的是太可怕了。
8、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墻』壹般,使妳隨時能『碰』,能打這墻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碰壁之後》
若先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風氣會讓他說些什麽呢?
9、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壹是任其跋扈,壹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壹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壹個奴才,壹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海上的兒童》
小時候,是不願意讀魯迅的書!總覺得有些晦澀難懂!可現在,發現他寫的壹切都是那麽真實!
10、說話到真人厭惡,比毫無動靜來,還是壹種幸福。——《「墳」題記》
11、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它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
12、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麽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麽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麽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麽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
13、中國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騙人》
以前上學的時候總聽說“中學生有三怕:數學英語周樹人”上語文課聽老師講他的作品,總覺得他說的話拗口難懂,甚至還因此抱怨。現在看來,其實他那些對社會的惡的見解 才是最戳人心痛的事實!
14、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仿佛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壹點也就忘了。——《娜拉走後怎樣》
15、我總覺得洋鬼子比中國人文明,貨只管排,而那品性卻很有可學的地方,這種敢於指摘自己國度的錯誤的,中國人就很少。——《兩地書之廿九》
16、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裏,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壹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
17、中國人自己誠然不善於戰爭,卻並沒有詛咒戰爭;自己誠然不願出戰,卻並未同情於不願出戰的他人;雖然想到自己,卻沒有想到他人的自己。——《壹個青年的夢譯者序二》
18、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壹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未有天才之前》壹九二六年
19、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壹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中國語文的新生》
用“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國人”來表達對近期發生的事件的態度,實在是恰當不過。
年少時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再年少!以前不喜歡魯迅不喜歡杜甫,後來知道了,這是真的現實,沒有什麽妳喜歡不喜歡。
我憤怒,但我懦弱,只好披著皮安於現世,把他人的處境當做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