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地畫的原理
3d地畫的原理如下:
1、利用了偏振原理。
2、壹種是繪畫大師做3d地畫用的是透視原理。
3D地畫源自西方街頭文化,英文:3D Street Painting國內譯為:3D地畫、3D街頭繪畫、街頭地畫、3D街頭地畫、街頭立體畫、三維街頭地畫、街頭三維地畫、城市立體畫、城市三維立體畫等。
2005年由齊興華首次引入中國。2009年《古龍今韻》入選第十壹屆全國美術展覽,標誌著街頭地畫正式被主流藝術所接納。
隨著近年3D地畫的發展,越來愈多的3D藝術家嶄露頭角。2012年萬氏兄弟創作的《時尚之城、理想之都》3D地畫作品獲得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以148.63米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地畫。
在二維平面上模擬三維空間效果壹直是人類視覺藝術的焦點問題,尤其是自文藝復興以來,解決該問題成為藝術進步和藝術史書寫的重要標準之壹,因此,文藝復興及其之後的教堂壁畫、天頂畫、市政大廳、貴族寓所和別墅都成為極好的模擬場所。
3D街頭地畫可看作這壹藝術邏輯在當代的重要發展和延伸。所謂3D地畫,顧名思義就是將畫作展示於地上以求得立體的藝術效果,或直接以地面為載體進行繪畫創作。
3D地畫,則將“藝術效果特殊化”的理念進壹步發揚光大,它以室外地面為媒介,利用平面透視的原理,制造出視覺上的虛擬立體效果,令參觀者有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3D地畫中的景物立體、細膩、逼真,往往能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