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抑郁癥
“大學生因抑郁癥被拒絕登機”的消息引發熱議。
在山東威海準備乘坐春秋航空9C8743航班前往南京就醫,畢敏患有抑郁癥,因服用藥物副作用導致手抖,雖然提供了相關藥單、疾病證明以及近期乘坐航班的記錄,仍被拒絕登機。15日,春秋航空方面回應稱,事件是因當事人情緒激動被旅客投訴,並非是因抑郁癥拒絕登機。
同壹事實,各自表述——乘客壹方言之鑿鑿,稱是因為患抑郁癥被拒絕登機,航司則另有說法,稱由於當事人“情緒激動”才將之勸退。即便對此事件的直接誘因還存有爭議,但不可否認,“抑郁癥”的確是雙方爭執的焦點之壹。
擴展資料
航空領域在判斷乘客身體狀況和急救方面還存在壹些短板,這與越來越講究便捷和效率的社會趨勢不符。比如,患病乘客是否適合搭乘飛機,仍然沿用過去壹貫醫院開證明等做法,乘客多跑腿不說,還與疾病的規律不符。有些疾病變化很快,證明或病歷反映的是過去的病情,當前的情況和飛行過程中的病情預判,需要進行現場專業判斷。
機場可配備專門負責處理的醫學技術人員,或者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遠程會診,應對患者病情變化才會更及時、更精準。若建立了類似這樣的體系,像畢敏這樣的乘客是否適合登機,評估就會更專業,處置也會更合理有效。
人民網—“抑郁癥乘客遭拒”暴露航司醫學判斷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