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好學問也要好人緣?
好人緣是借力的關鍵。壹個人素質再高,如果他只是將本身的能量發揮出來,不過能比常人表現得好壹點而已:如果他能集合別人的能量,就可能獲得超凡的成就。要想借人之力,這就要有好人緣。
正因為如此,有好人緣者在社會上越來越受重視。許多公司在招聘高級管理者時,要考查他的人際關系,沒有好的人緣,能力再強,不能錄用。如在人際關系上有超群的能力,有非常好的人緣,其他條件都可放寬。
凡特立伯任紐約市銀行總裁時,他雇用高級職員,首先考察的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令人稱道的人緣。
莫洛是美國摩根銀行的股東兼總經理,年薪高達100萬美元。其實他以前不過是壹個法院的書記,後來做了壹家公司的經理,他實在是人際關系的天才,人緣極佳。他之所以能被摩根銀行的董事們相中,壹躍而成為全國商業巨子,登上摩根銀行總經理的寶座。據說是因為摩根銀行的董事們看中了他在企業界的盛名和極佳的人緣。好人緣給莫洛帶來的是地位和事業的成功,給公司帶來的是良好的經營業績。
吉福特是壹個小職員,後來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他常常對人說,他認為人緣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人緣在壹切事業裏,均極其重要。
好人緣為何如此重要呢,其實不難理解:壹個人緣不好的人,大小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能力再強,能做多少事?再說,人是社會中的人,生活、辦事無時無刻不與人交往,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便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與支持,甚至會處處遇到阻撓,讓他有力無處使。反之,壹個善於交往、人緣很好的人,就算他能力平平,但他能處處獲得別人的幫助,所以,往往是這樣的人,辦起事來如順風行船,很容易達到目的。
現代社會發展如此之快,活到老學到老也有學不到的東西,要想做事,只能借他人之力完成。如何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好人緣。
好學問也要好人緣,這是世界成功人士的***識。
著名青年企業家王英俊說,在商場中,妳不想在競爭中垮掉,就必須懂得廣交朋友,善於用“情”。
王英俊領導的英俊科貿有限公司有很多外國朋友。其中,既有外國企業家,也有外國的壹些著名人物,如美國人斯通和日本人竹下登。
英俊公司剛剛成立,王英俊向斯通發出了邀請,他答應斯通:凡有利於中美友好的事,我都做;凡不利中美友好的事,我都不做。從此斯通多次訪問英俊科貿公司。在斯通的幫助下,他與世界各國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奠定了事業成功的基礎。
王英俊很註意人情的投資,壹次,王英俊接待壹位從德國來的客人,下飛機時恰逢大雨,那位客人渾身都濕透了。王英俊壹見,立刻讓人把客人的衣服拿去,弄幹、燙……0分鐘內送還。後來王英俊與這位客人的生意談得非常順利。
王英俊還特別註重私人友誼的維護,他常常做壹些超越公務關系、表示私人友誼友情的舉動。日本企業家竹下登壹次對王英俊說,“最近壹個時期太緊張,突然脫發。王英俊回國後,立即買了20瓶毛發再生精送給竹下登,此外,他還送給壹位日本企業家壹件中國瓷雕,在壹只瓷盒上刻上了這位企業家的照片。這些禮物並不貴重,它只是表示了王英俊的友情,王英俊稱之為“動腦筋的禮物”。
有人說:人生如戰場。但人生畢竟不是戰場,無論在商場還是在職場,用心、用情比鬥智鬥勇還有效。做事先做人,既要講究遊戲規則,更要講世故人情。壹味講規則,板起面孔公事公辦;或者,壹味講利害,扳起指頭精打細算,壹定做不好人辦不好事。
好人緣的得來不是靠陽奉陰違的周旋,要靠與人相處的真心相待,信任與合作,是建立好人緣的關鍵。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與交往更加密切,需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只憑個人的能力是辦不了大事的,這就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這種合作的強弱往往又決定了妳能辦成多大事,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所以說,好人緣,是借力辦事的基礎,是事業成功的階梯。
人總是要交朋友的。不交這樣的朋友,就交那樣的朋友;不交好朋友,就交壞朋友。而交友如染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交了愛吹牛窮聊的朋友,便難免陪著他雲天霧地、海闊天空地誇誇其談,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成為“話匣子”;交了愛玩愛鬧不學無術的朋友,少不了壹起去遊遊逛逛,打打鬧鬧,久而久之,自己也可能成為不求上進的浪蕩鬼;交上了學友,談的是學習、學問,交流的是知識見聞,久而久之,自己則可能潛移默化而好學不倦,追求起真知,這樣從中得益就無可估量了。
交學友的第壹個好處,是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學友交談,必少不了“學”,學友到了壹起,對於學習問題,對於知識的探求,必然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通過相互啟迪感染,許多自己聞所未聞的問題有所聞見了,許多自己不甚了了的問題得到澄清了,許多自己看錯了的問題得以糾正了。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在東都洛陽當閑官,無權不管事,便產生了只能安於現狀,再也無所作為的消極情緒。他寫了壹首《詠老贈夢得》的詩給他的詩友劉禹錫,詩中充滿了消極思想及無為情緒。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思想境界有所不同,立即和詩壹首,回贈自居易,算是對老朋友的啟迪、鼓勵和幫助。
劉禹錫昂揚奮發、不甘消沈的精神,對老友白居易,不啻為壹劑良藥。劉禹錫先白居易而死時,白居易寫詩哭劉禹錫說:“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微之地下遊。”稱頌劉禹錫人雖死了而精神長存,可見對他是十分欽佩的。
結交學友的另壹個好處,是可以對學業精研細議,有利於事業的長足進步和成功。歷史上,壹個學者有了壹定的學術基礎,經過學友的促進、幫助,因而獲得更大成就的事是屢見不鮮的。
我國漢代發明渾天儀和地動儀的天文學家張衡是世界科技史上壹顆燦爛的明星。張衡的成就,與他有壹批好學友關系極大。張衡在青年時代便與馬融、竇章、王符、崔瑗成了知己朋友,他們都是當時極有才華的青年,尤其是崔璦,很早就學習過天文、數學、歷法。在與張衡交往中,經常壹起研究問題,交流心得,對張衡啟發、幫助很大。張衡後來在天文學、物理學方面的偉大成就,與學友崔瑗是密不可分的。
三國時創造了指南車和新式絲綾機的馬鈞,也曾得到過好友傅玄的大力支持。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曾寫了《天下郡國利病書》,是水利方面壹本有壹定科學價值的書。顧炎武之所以能寫出這本著作,與他的朋友耿橘有很大關系。耿橘是個對水利很有研究的人,他在做常熟知縣時,先後開浚了福山塘和奚浦,還寫過壹本《水利全書》,對於如何根據地勢高低來決定蓄泄,如何根據水系來進行開浚,都有周密詳盡的規劃。這些都給了顧炎武以啟發。沒有這位好學友,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就很難問世。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也得益於他的學友們的幫助。他在掌握黎曼幾何之前,只是取得了狹義相對論的成功。後來朋友們幫助他掌握了黎曼幾何,才促使他發現了廣義相對論的奇妙世界,建立了科學史上罕見的功勛。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尤其在今天這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各科知識的突飛猛進,新的學科以及各種邊緣科學的出現,使人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單憑自己壹個腦袋,壹雙眼睛,即使輔之以發達的電腦,也是很難把最新的科學成就壹壹學到手。盡可能地多交些學友,對於我們接觸多方面的信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現代化知識,豐富和充實我們的知識結構,無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即便如此,我們對現代信息和知識的占有仍然會遠遠落後於急速發展的現實,但這總歸比獨學獨思、孤陋寡聞要好些。
有鑒於此,在今天,多交學友就顯得更加必要且重要。俗話說:“玻璃與金子相會,便有寶石的光輝;愚人與善人接近,也同樣會變得聰明。”我們廣交學友,把許多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我們自身的發展壹定更快,也會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