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名人知多少
1、汪華
汪華(586年~649年) ,原名汪世華,字國輔,壹字英發,歙州歙縣登源裏(今屬安徽績溪)人,隋唐時期割據勢力,唐朝大臣。
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汪華為保境安民,起兵統領了歙州、宣州、杭州、饒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吳國,自稱吳王。
實施仁政,吳國境內百姓安居樂業,在群雄爭霸、戰火紛飛的年代,吳國安寧祥和;武德四年,汪華審時度勢,說服文臣武將,主動放棄王位,率土歸唐。
唐高祖李淵授予上柱國、越國公、歙州刺史、總管六州軍政;貞觀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將軍、參掌禁軍大權,委以九宮留守,輔佐朝政,位極人臣。逝後,唐太宗賜謚忠烈,予東園秘器。
汪華集儒釋道於壹身,文韜武略,擁有非凡軍事才能和政治謀略。自唐至清,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歷代帝王多次下詔,視為忠君愛國、勤政安民的典範表彰;趙普、李綱、蘇轍、嶽飛、朱熹、文天祥等歷朝文臣武將賦詩題詞,把他作為千秋楷模來贊頌;
江南六州百姓奉其為神,拜為“汪公大帝”、“太陽菩薩”、“太平之主”,建祠立廟七十余座,四時祭祀,千年不輟。
2、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3、戴震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東原,又字慎修,號杲溪,休寧隆阜(今安徽黃山屯溪區)人,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哲學家、思想家。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舉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為《四庫全書》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六次會試下第,因學術成就顯著,特命參加殿試,賜同進士出身。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享年五十五歲。
戴震治學廣博,音韻、文字、歷算、地理無不精通,又進而闡明義理,對理學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說有所抨擊。其視個體為真實、批判程朱理學的思想,對晚清以來的學術思潮產生了深遠影響。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壹人”,梁啟超、胡適稱之為中國近代科學界的先驅者。
4、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壹。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
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產黨“八壹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5、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學名洪骍,後改名適,字適之。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蔔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壹批新詩。
“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20年不談政治;20年不幹政治”的態度。
他於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1938~1942年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臺,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臺北病逝。
胡適壹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百度百科——汪華
百度百科——朱熹
百度百科——戴震
百度百科——陶行知
百度百科——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