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張子是什麽意思
疾病圖
點張子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江湖社會謂疾病圖。《江湖叢談》:“用個壹尺見方的大布摺子,畫上幾張五臟圖,幾張病圖,調侃兒管那東西叫點張子。”江湖叢談是我國現今僅存的壹部客觀而又比較全面地介紹江湖行當、行話和內幕的書籍;著名的評書藝術家連闊如著。
20世紀30年代,連闊如以雲遊客的筆名,在北平《時言報》發表長篇連載《江湖叢談》。
1938年由時言報社結集出版,***三集。這本書除了介紹北平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變遷以及藝人小傳、藝人生活狀況外,還以大量的篇幅著重記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紀30年代這壹時期江湖行當的內幕以及危害社會的種種騙術,勸誡人們不要貪便宜上當受騙。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說:“《江湖叢談》為我們打開了陳舊中國的壹個全新世界,令人嘆為觀止。”
著名劇作家蘇叔陽先生說:“《江湖叢談》為人指點迷津,揭露詭計,要冒身家性命的危險。這勇氣不是在溫柔鄉裏長大的才子可以比擬的。”
導演英達說:“《江湖叢談》對我的影響太大了,當時我帶著情景喜劇這種西方影視門類回到中國,總是邁不過傳統文化這道坎,幸運的是我看到了《江湖叢談》,我有現在的成績,80%得益於這本書——它把我這個留洋的學生從空中拉回地面,甚至是雜草叢生的泥坑,讓我結實地接了回地氣。”
比如壹個世紀前“丟包碰瓷”和今天的騙術如出壹轍——壹日連先生好友李君與壹身穿制服的軍人相撞,碰碎了對方的藥瓶,對方拿出藥房發票要李君賠。連先生支招,要李君說:“我家無錢,妳跟我往吾叔父處去取。”該軍人又同李君而行,在途中問李君道:“妳叔父在哪裏做事呢?”李君說:“在探訪局當隊長,他那裏有錢。”該軍人行未數步就溜之乎也。連先生記載這件事時說道:
“我教妳所說的話,是給他‘扣瓜’(威嚇他調侃兒叫扣瓜),他溜之乎也,逃之夭夭,是頂了瓜了(害怕調侃兒叫頂瓜)。”騙匪扣瓜,也是“簧點不清”(見事則迷調侃兒叫簧點不清)。丟包的,碰瓷的,在如今還是常有。社會人士勿受其騙,如遇時,以吾上談之法治之,定能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