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首先,作為壹個辯論者,妳的問題就提的不完整,這個在辯論場上要註意 正方可以從以下幾個觀點來說: 1.什麽叫"中國制造",什麽叫"中國創造",這二者的區別在哪裏. 2.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不僅僅是物質或者名稱上的改變,更是思維的改變. 3.根據事實論證,執行者對於這二者之間的改變,僅僅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改變. 4.真正能讓這壹現狀改變的,就是設計者們提出"中國制造"的思維. 5.最後做結辯的時候壹定要站在壹個更高的高度來俯視問題的全局: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其實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民素質提升的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要註"執行者"的定義. 如果能把執行者的對象局限在物質上,那麽妳們就算先贏了壹半了; 但如果執行者的對象包括了思維的改造者,那就難了. 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中新社長沙9月24日電 在今天召開的“中國工業(長沙)論壇”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公布了《中國工業發展報告》。該報告對現階段中國工業發展各方面作出了基本判斷,並對“十壹五”期間中國工業發展提出了建議。 作為中國工業行業的聯合組織,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長期以來致力於中國工業的發展,在推進中國名牌戰略、化解國際貿易爭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負責實施的“中國工業大獎”是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 今日公布的報告指出,中國目前已成長為世界工業生產大國,工業生產能力、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但中國工業還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素質與適用性人力資源缺乏等重大問題。中國與世界工業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已不是生產規模與產品產量方面,而在於工業經濟結構、生產技術水平、研發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差距。 該報告預測,中國工業發展需要完成兩次轉變:二00六年到二0壹五年,由規模增長型向質量進步型轉變;二0壹五年至二0五0年,由質量進步型向創新福利型轉變。報告認為,二0三0年左右中國經濟有望全面完成新工業化和信息化。 《中國工業發展報告》建議,中國工業發展要堅持壯大和完善國家工業體系、提高裝備制造業水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循環經濟、扶植產業集群發展、加強宏觀調控等十大戰略措施。(記者 李思之) 中國工經聯:“中國制造”正向“中國創造”轉變 新華網長沙9月24日電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的壹份研究報告稱,未來幾年是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並最終向知識經濟過渡的關鍵時期。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高級副會長孫樹義24日在長沙舉行的首屆中國工業(長沙)論壇上說,這壹階段,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關鍵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保持了快速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加入WTO以來,“中國制造”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壹步加快。壹方面,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世界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我國已經成為國際產業轉移最主要的承接地,同時,國內產業構成的國際性也不斷增強;另壹方面,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進壹步加快。統計顯示,加入WTO以來,我國制造業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年平均增長30%以上。2004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70%,沿海制造業發達地區甚至超過了90%,壹些在行業內領先的國內企業,已經開始通過跨國並購建立企業發展的全球戰略,國內行業國際化程度迅速提高,“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國際分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樹義介紹,目前,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位,有100多種工業制成品的產量成為“世界第壹”,範圍包括鋼鐵、水泥、家電、通訊設備、紡織、醫藥、機械裝備、化工等十多個行業,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他說:“我國雖然成為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在國際制造業的分工中,大部分‘中國制造’處於加工環節,並且從發展趨勢看,資源、能源制約和環境壓力已經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主要約束條件。” 專家分析指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主要是價格優勢,但隨著煤電運要素價格的上漲,“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逐步削弱。今年上半年,制造業利潤增幅的回落,有要素價格上升、利潤受到擠壓的影響,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低端產品盲目投資、產能過剩、市場過度競爭的結果。在產能過剩問題日趨凸現的大背景下,我國延續20多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工業增長方式在市場作用下必然會發生重大改變。 “我認為,‘中國制造’的出路在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通過提高裝備工業水平,增強‘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進行自主研發,建立中國的知名品牌,提高'中國制造'的內涵和質量,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使我國由成本性質的世界制造中心向技術性質的世界制造中心轉變。”孫樹義說。(記者丁文傑) 聯合國機構看好“中國制造” 公布主要采購清單 新華網武漢9月24日電 聯合國6大機構最近專程來到武漢,於24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上舉辦聯合國采購說明會,表現出了對“中國制造”的濃厚興趣。 據悉,這是聯合國首次在中國舉辦此類活動,也是聯合國歷史上在世界範圍內舉辦層次最高的采購說明會。 在本次博覽會上,聯合國6大機構向中國企業公布了此次聯合國機構將在中國采購的主要商品清單。 此前,聯合國在華采購的產品主要是辦公用品、紡織品、醫療器械等18類產品。而此次聯合國6大機構擬定的在中國的采購計劃已從衣襪、鞋帽、帳篷等低端商品,擴大到包括汽車、電腦等數十類附加值較高的高科技產品、機電產品。 據悉,此次聯合國機構間采購服務部明確表示對中國生產的皮卡車、吉普車、面包車感興趣,目前正與北京吉普、北汽福田、東風等汽車廠家洽談合作事宜。 今年8月初,聯合國難民署派員專程到武漢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考察,對漢正街可折疊編織袋、帳篷、毛氈線氈、不易碎廚房用品及雨具、塑料雨布等中國商品極為滿意,並在漢正街“國體商城”租下了壹處三室兩廳的房產,設立聯合國難民署武漢采購信息中心,以加強和中國企業的信息溝通。 在說明會上,率領聯合國機構間采購服務部、聯合國采購服務部、聯合國項目事務廳、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等6大機構親臨武漢的助理秘書長麥守信說,以前,聯合國機構與中國企業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導致聯合國直接從中國采購商品比例不大的主要原因。 這位在聯合國負責全球采購和開發計劃的官員說,“中國制造”以其良好的性價比,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但由於信息不對稱,中國每年直接向聯合國出口的商品金額只占聯合國采購總額的千分之五左右。 據了解,中國企業要註冊成為聯合國采購供應商,必須要在聯合國的英文網站上用英文註冊。語言的障礙,使中國許多企業被阻擋在聯合國采購的門外,與聯合國60多億美元的商機擦肩而過。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和麥守信都認為“聯合國並非高不可攀,商機就在身邊”。他們表示,中國企業要克服語言障礙,同時要在了解聯合國采購機構的背景、工作規則、程序上“下功夫”。 全面透視了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闡明了“自主創新是牽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這壹觀念,向廣大聽眾說明了目前國家已經把自主創新提高到了壹個質的飛躍,在當前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自主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誰擁有了原創產品,誰就擁有了市場競爭力;這次高交會明顯的特點就是企業要有自己的創建和主見,要有自己的創造,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樣行不行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