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股票暴走,巨頭加速入局充電樁領域
昨日午後,充電樁板塊直線拉升,至收盤時,已有三只股票沖高漲停,分別為勝藍股份(SZ:300843)、陽光電源(SZ:300274)、安科瑞(SZ:300286),漲幅為20%、19.99%、14.62%,股價分別報收40.38元/股、38.83元/股和23.52元/股。另外,安科瑞5日漲跌幅高達53.83%。
另外幾只如奧特迅(SZ:002227)、捷捷微電(SZ:300623)股價昨日都上漲7%以上,至7.46%、7.37%,而股價則報收14.54元/股和40.2元/股;特銳德(SZ:300001)上漲6.64%,報收21.68元/股;積成電子(SZ:002339)上漲4.91%,報收7.27元/股等。
充電樁概念股集體走強毫無懸念,畢竟有國家政策加持。此外,壹眾新能源股票也開啟暴走模式,其中以比亞迪(SZ:002594)為首,狂漲666億,蔚來小鵬也嗨翻天。隨著國家對新能源領域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開啟黃金十年”的論調也散播開來。
充電樁版塊與新能源汽車股價不斷走高,主要受“十四五”規劃利好預期影響,而或於下周壹正式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則會掀起新壹輪的追捧熱潮。《規劃》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重點指明方向,也將明確充電樁的市場預期。
加速入局充電樁行業
“目前的車樁比為3.13:1”,與國家此前提出的車樁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充電樁總數量)為1:1的目標來看,還有壹定的差距。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中國充電樁目前總保有量為141.8萬臺,公***類充電樁60.6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35.0萬臺、直流充電樁25.5萬臺、交直流壹體充電樁488臺。至於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截至到今年9月份,還不到500萬輛,為470萬輛。
所以,目前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續航裏程焦慮”逐漸轉化為“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和跟不上補能節奏的充電樁之間的矛盾”。
針對此現狀,今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政策以扶持和推動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如降低車企準入門檻、延長補貼政策期限、加快充換電站建設、充電優惠等,幾乎覆蓋了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不僅如此,今年10月,國務院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占比達到25%左右。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日前在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時代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可見,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仍然是新能源汽車,而作為“伴侶”的充電樁也將成為重中之重。顯然,車樁比的不平衡將進壹步刺激充電樁建設,這也是充電樁股票版塊上漲且將持續受到追捧的原因所在。
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闕詩豐在2020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透露,今年國家電網投資27億元,計劃建設新增充電樁7.8萬個,雖然受疫情影響,力爭年底按期實現目標。“我們希望到明年可以把這個比率達到1:3,而2025年的目標是1:2。”
需要清楚的是,雖然現在充電樁以壹種炙手可熱的狀態進入大家眼簾,但是新能源以及充電樁在我國已走過十多個年頭,意即充電樁領域早已不是“新賽道”,如果有企業想要進入這個門檻,那必須得手握重金才行。
雖然比不上新勢力造車的燒錢速度,但是充電樁領域本身利潤微薄,只能靠量取勝,再加上運營方面盈利模式單壹,利用率低下,絕大部分企業需要靠政策、資金來維持生計。特銳德CEO於德翔說過,別人如果想幹這個事,上來要先虧5個億,否則休想做成。
特銳德旗下特來電六年累計投資接近60億,研發投入超過10億,董事長於德翔在2019年才宣布特來電實現盈利。而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特德銳本身為硬件制造商控制了成本,再加上自家充電樁利用率達到了9%,這才讓特德銳成為了第壹家實現盈利的充電樁運營商公司。
除了壹些早就在充電樁領域摸爬滾打的元老級企業外,今年以來,多個行業巨頭也紛紛入局充電樁領域,如寧德時代、螞蟻金服、華為等;而吉利在2020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宣布進軍換電市場,且計劃今年在重慶建設完成35座換電站,到2023年重慶計劃落成200余座換電站。截至目前,吉利科技集團已在全國簽約的換電站超過1000座。
從這些新入場的巨頭來看,他們的***同點很明顯——有錢。即便充電樁領域在政策的澆灌下如沐春風,戰鼓擂動,但這僅限於那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中小企業們很難成為這個領域的玩家了。
顯然,在政策的推動和各界巨頭的入場下,充電與換電行業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揚眉吐氣的比亞迪/蔚來
作為國內最早的新能源資深玩家,比亞迪雖有技術,但其產品向來被認為品質不高;而蔚來雖然是造車新勢力的佼佼者,但其創始人李斌去年壹度被封上“2019最慘的人”。就在本周,兩家企業鬼使神差般地揚眉吐氣了壹把,讓人不得不羨慕嫉妒恨。
雖然昨日比亞迪漲幅僅有0.9%,但其盤中曾大漲超7.5%,股價高達170.3元/股,盤中創下收盤歷史新高。盡管收盤價在159.81元/股,但今年以來,比亞迪漲幅已高達232.5%,總市值達4,360億元,穩坐A股車企市值的第壹把交椅。其港股年內也實現漲幅超300%,同樣創下歷史新高。而這與其10月29日晚間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不無關系。
據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445.2億元,同比增長40.72%,凈利潤17.51億元,同比暴增1362.66%?。2020年前9個月,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1.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14億元,同比增長116.83%。比亞迪預計,2020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42億-46億元間,同比增長160.15%-184.93%。
如此亮眼的成績,都能在比亞迪財報的字裏行間中感受到喜悅的氣氛。不難知道,比亞迪股價及利潤暴漲的背後,得益於業務數據和刀片電池發布所帶來的業績走強。
今年9月,比亞迪乘用車全系實現銷量40,905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15.2%;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為18,603輛,同比增長42.6%,環比增長32.8%。其中,代表比亞迪新壹代設計語言與品質的王朝系列銷量更是出乎意料地好。
尤其漢唐兩款車型,售價在20萬-30萬元區間,9月的銷量都達到了5000輛以上,可以說這是自主品牌在這個售價區間的全新高度。同時,作為新時代下比亞迪品牌的全新旗艦產品,不僅是其核心技術的集大成者,也是整個品牌的新高度。
作為征戰市場的最重要武器,以“安全性能”聞名的刀片電池賦予了比亞迪全新的力量。比亞迪通過刀片電池不僅讓自己收獲滿滿好評,也贏得了戴姆勒、豐田等全球車企巨頭的青睞。
另外,今年以來,比亞迪股價大漲也讓持有比亞迪股票的股東賺得盤滿缽滿,這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自2008年其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買了比亞迪H股2.25億股,在未減持的12年間,已大賺近20倍即330億。
除了比亞迪有如此讓人羨慕的成績外,蔚來最新市值超越上汽集團也釋放著新的信號——買到即賺到。
截至發稿,雖然蔚來在當地時間的10月30日股價呈下跌狀,但是在10月29日,蔚來大漲16.28%,每股股價突破30美元至31.99美元,理想、小鵬當天各上漲10.33%和8.94%。這三家公司壹夜之間市值合計暴漲99.6億美元,約合666億元人民幣。
影響蔚來股價走高的最直接因素,顯然是單月第5,000輛整車在合肥先進制造基地廠量產下線,而這也是蔚來自量產以來單月下線首次突破5000輛,可謂蔚來汽車的裏程碑時刻。
就像最初不被看好的特斯拉壹樣,在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後便迎來觸底反彈。今年年初,蔚來股價還低至每股2.88美元,到現在已突破了30美元,隨著蔚來邁入正軌,蔚來發展的空間雖然不能按照特斯拉來想入非非,但它壹定會好於現在。至少來說,李斌絕不會是“2020年最慘的人”,或者說李斌可能是“2020年最幸福的創始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