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機械工業生產的社會化都有哪些內容?

機械工業生產的社會化都有哪些內容?

機械工業是制造國民經濟各部門需要的各種機器設備,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的工業部門,包括工業設備、農業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其他部門的機械設備以及人民所需的金屬制品。機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是工業體系的核心部門,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強大支柱。發展機械工業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之壹。沒有發達的機械工業,就沒有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在國民經濟技術改造中,機械工業是壹個重大關鍵。

機械工業生產的社會化:

壹、機械工業的專業化方向

既然壹臺機器是由很多零件組裝而成的,而各種零件的原材料、加工工藝等的差異可能又很大(例如汽車上的發動機與輪胎),那麽,是不是壹臺機器上所有零件都要由制造這個機器的工廠自己生產呢?這在生產力較低的階段也許是難免的。但今天,壹方面社會生產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另壹方面,客觀形勢出現了更為迫切的需要。機械工業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技術裝備的主要任務,必須盡快生產數量多、質量高的各種復雜、大型和精密的機器。如何運用集成的方式,快速、優質、低價地生產出滿足需要的產品,對生產組織形式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種“高而全”、“大而全”的生產方式已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展。為完成繁重的任務,機械工業必須按照專業化與協作的原則,組織起來進行現代化的生產。

工業生產專業化是社會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認為,分工是勞動社會化的標誌,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從幾百年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專業分工程度越高,這個國家的經濟文化就越發達。大家知道,封閉的封建社會結束以後,生產發展的過程,:有過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相應的也就有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協作和近代機器大工業發展後企業之間的生產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在工業化初期,專業化協作不可能有很高的水平。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產生,社會分工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新的生產部門和獨立的生產領域空前迅速地增加,生產專業化才有可能隨之迅速發展起來。

機械制造業是壹個從制造手工工具開始發展起來的工業部門。隨著現代化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機械工業逐漸分解成為包括各種工作機械、應用機械乃至日用機械等許多機械工業部門。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電子、原子能、計算機和宇宙空間等現代尖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機械、電器和儀表產品層出不窮,生產機械的部門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細。許多復雜的產品,如汽車、輪船、飛機、衛星、電子計算機、精密儀器等,所需要的零配件多達幾千個、幾萬個,只靠少數生產單位是不可能完成的。馳名的奔馳轎車,自制率僅23%。其供應鏈遍及全球,遴選質量最好、價格最低的零部件為自己配套。而自己的工夫則下在系統的整合與整體性能的提升上。制造各種大型、復雜的成套設備和裝置,如電力、冶金、化工等重型設備,更是如此。這種設備往往生產批量小,而每套設備的技術比較復雜,零部件又很多,需要其他配套的設備。鑒於此,只有組織起來,協作生產,合理分工,發揮各自特長,才能更易於攻克技術難關,並能大大縮短設備的制造周期。生產的專業化與協作,是最能發揮機器大工業優越性的壹種經濟合理的組織形式,是加速技術進步和發展生產的重要途徑之壹。

組織專業化與協作對我國目前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既能充分利用現有企業的生產能力,還可以減少相互重復和不必要的建設項目,因而可以節約基建投資,加快建設速度,充分發揮投資效果。組織專業化協作生產還有利於在市場機制下靈活配置資源,發揮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各自的優勢。由於實行零部件和工藝專業化生產,分工精細,某壹零件或某壹工種的加工可相對集中,技術比較單壹,生產批量很大,容易形成規模,經濟效果顯著。同時,也只有在生產專業化和協作的基礎上,才可能把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各種所有制下的大量企業有效地組織起來,打破條塊分割,提高整個工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這實際上是更深壹層的物質技術基礎的重大變革。

二、機械工業專業化生產的形式

專業化與協作反映著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如果搞得好,可以產生新的生產力。但是,作為壹定生產關系的體現,其做法同樣不是簡單劃壹的。必須根據壹定部門和壹定產品的特點,根據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采取合適的專業化形式,並積極地進行改革、完善。這對建立合理的工業管理體制和工業生產結構有重大意義。

機械工業生產專業化形式有以下幾種:

(1)部門和行業專業化這是工業發展初期最原始的專業化形式。如早期的機械制造廠,只要是機械產品,壹律都生產。部門專業化的發展,產生了行業專業化,按行業專業進行分工。例如,早年的農業機械廠,農機具中所有的品種,只要有訂貨,它都生產。

(2)對象專業化這是行業專業化發展的結果。壹個企業不再生產全行業的壹切產品,而只生產某壹類型的產品。所以,對象專業化又叫產品專業化或成品專業化。如拖拉機廠,只生產拖拉機而不生產其他農機具。這種專業化形式的工廠,隨著同類型產品規格的擴大,又進壹步按產品的系列、型號、技術、精密等級或按產品的不同用途、不同原材料、不同工藝技術進壹步實行產品專業化分工,如大型銑床廠、精密磨床廠、數控機床廠等專業工廠。這是對象專業化的發展形式。產品專業化在機械工業部門大體分為兩種:壹種是僅完成壹定範圍的工藝和主要零部件的非全能廠,如負責裝配工作的組裝廠;另壹種是自己完成產品的加工工藝和大部分零部件的全能廠。產品專業化仍是初級的專業化形式,效果十分局限。

(3)零部件專業化它是使主機的個別部分或零件的生產形成獨立企業,進行成批、大量單壹品種的生產。這樣做易於實現合理的經濟批量,采用最新工藝和技術,因此其工藝和生產組織水平比產品專業化企業高得多。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機械工業部門專業化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零部件專業化是在產品系列化、零部件標準化、通用化的基礎上,把同類型零部件集中起來組織大批量生產的專業化組織形式。例如,標準件廠、液壓件廠、軸承廠、齒輪廠等。零部件專業化廠又可分為零件廠、部件廠或組件廠。

(4)工藝專業化它是把同類工藝集中起來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形式,其特點是壹個工廠只完成產品的某壹工藝或工序,所以又稱為階段專業化。例如,鑄造廠、鍛造廠、熱處理廠、電鍍廠等。工藝專業化可以保證零件和毛坯的大量生產和更低的勞動消耗,克服企業結構的全能性。在機械工業中,工藝專業化往往與零件專業化結合起來,以取得更大的效果。

(5)輔助服務生產專業化它是指壹個工廠專門為其他工廠進行輔助性作業,又稱技術後方專業化。例如,機修廠、工具廠、量具廠、刃具廠。這種專業化可以使產品生產廠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大量節約服務人員,還可以使輔助服務工作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等,故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上述各種專業化形式的發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的。例如,以裝配為主的產品專業化就與零部件專業化密不可分,而零部件專業化又往往與鑄造、鍛造、沖壓、電鍍和熱處理等工藝專業化結合在壹起。專業化的關鍵是在組織生產時應該從實際出發,在提高經濟效果的前提下把各種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

專業化把社會生產分解為各個獨立的生產部門,協作和橫向聯合又將分解的各個部門連接成有機整體。專業化水平越高,分工就越細,生產率也就越高,但這只是問題的壹方面;問題的另壹方面是,專業化與協作也需要條件。協作範圍的大小,固定性如何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還要受到工業布局、交通運輸以及市場發育程度的制約。

三、專業化與“三化”

專業化是壹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政策,也是壹項極其細微的社會化生產組織工作,提高專業化與協作水平是需要條件與基礎的。除了必須合理調整工業布局、建立有效的流通運輸網絡、積極采用新技術、加強組織和管理,還必須與搞好“三化”結合起來。

“三化”即標準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與專業化壹樣,其意義不僅適用於機械工業,而且適於整個社會生產。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用最少的勞動和物資消耗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它對節省設計力量,加速品種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以及便利使用維修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1、標準與標準化

俗語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標準。但是,這裏說的標準,是壹個有更明確意義的科學概念,是要通過調查、統計、研究、試驗,總結生產實踐經驗,有科學根據,才能確定的標準。目前,人們除了對產品制定了各種標準外,還對概念(如技術術語、圖形符號等)、方法(如分析方法、測定方法和檢驗方法等)、環境保護(如“三廢”標準、噪聲標準等)等制定了標準。確切地說,所謂標準,就是由壹定的權威組織對經濟、技術和科學中重復出現的***同技術語言和技術事項,以及產品的品種、質量、度量、方法等規定出的統壹技術準則。它是各方面均需***同遵守的技術依據。而標準化則是對其制定,使之達到標準的過程和狀態。在“三化”中,標準化是基礎。

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是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標準化,對於加快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產品和工程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和人民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現代化大生產,無處不顯示出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的巨大作用。英國在工業革命發起後的百年時間中,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幾十倍。在20世紀中,世界科技對工業生產效率提高的作用,由5%壹22%提高到60%~80%。而科學技術成果要轉化為生產力,必須將它用於生產,而標準化是使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到生產中去的壹座橋梁。它把科技成果的壹些主要技術要求通過制定技術標準,貫穿到生產和建設中去,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據壹些工業國家估計,他們在現代化生產中推行標準化,獲得的效益往往是投資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更多。

標準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還表現在許多其他方面:如應用於科學研究,可以避免重復勞動;應用於產品設計,可以縮短設計周期;應用於生產,可以使生產在科學有序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於流通,可以增進信任,簡化手續;應用於管理,可以促進統壹、協調、高效率等。這壹切都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標準是衡量產品和工程質量的技術依據,是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實踐證明,在生產建設中認真貫徹執行標準,嚴格按標準檢查、考核,就能保證產品和工程質量,獲:得高速度和高效益。

現代化大生產,涉及面廣,生產分工細,技術要求高。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技術標準,就能從技術上、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以保證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標準化是現代化的壹個重要標誌。

標準化又是專業化與協作生產的前提。現代化大生產由於規模大、技術復雜,要求在技術上統壹協調。標準化可以使產品按系列發展,做到零、部件通用互換,為擴大生產數量,加強生產協作,最終實現專業化生產創造有利條件。從這種意義上說,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專業化。標準化對保護環境和改善人類生活、保證安全、造福社會也具有重大意義。制定和貫徹有關的環境標準和安全衛生標準,並嚴格加強管理,就可以控制有害物質的超標排放,控制不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的偽次產品流入市場,以達到改善人們生活環境,保障人們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標準化還促進了國際技術經濟交流。現代標準化的特點之壹就是它的國際性。國際標準已成為各國間進行技術經濟交流中***同遵守的準則。實踐證明,搞好標準化工作,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促進技術交流和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也必須看到,標準化既促進了國際技術交流,又成為了知識產權壟斷和非關稅壁壘的手段。由於產品標準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標準壹旦制定,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很難與標準化的產品兼容,其維修和更新的成本要大大高於標準化的產品,因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壹些國家還把標準作為市場準入的條件,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不允許進入市場。因此,對標準權的爭奪就構成了市場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2、機械產品的“三化”

具體到機械工業,“三化”指的是機械產品品種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標準化。機械產品品種繁多,服務對象範圍廣泛、要求各異,企業之間又互為市場。壹套或壹臺新設備自開始提出要求到使用,中間必須經過研究、試驗、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等主要階段,內有單機成套、機組成套、車間成套、工廠成套,外有原材料如鋼鐵、有色金屬、輕工、化工、油料、礦物類的物資供應,涉及面極廣。只有建立完整的工業標準,才能保證產品對路、質量合乎要求,做到互相協調。其中若有壹個環節失調,就有可能影響整體。在機械行業實行“三化”,對用戶、制造廠、國家都有利。按專業化與協作方式組織生產時,這尤其是壹項基礎工作。

(1)產品系列化眾所周知,必須用規格不同的機床去加工不同大小的零件,用不同大小的電動機驅動不同規格的機床。合理地確定這些機床的規格、尺寸等主要參數,並組成系列,便是這些產品的系列化。例如對搖臂鉆床,可把最大鉆孔直徑作為主要參數,並確定孑L徑為25mm、40mm、63mm、80mm、lOOmm、125mm等幾擋,這些參數經國家或行業的權威職能機構確定後作為標準。今後發展新的搖臂鉆床,都必須符合系列中的參數。又如電動機作為壹種典型的量大面廣的配套產品,其生產必須符合各行各業發展的要求。幾年前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制造廠和研究所,完成了我國電動機的換代產品——Y系列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設計和試制,與同功率舊系列產品相比,平均體積縮小15%,重量減輕12%,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可靠性。Y系列***有2個基本系列,16個派生系列,900多個規格,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需要。基本系列適用範圍廣、生產量大,是壹種通用電動機。派生系列則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基本系列的基礎上做部分改動,以適應多方面的需要。此外還有專用系列,即具有特殊使用要求或特殊防護條件的系列。

組成產品系列的主要參數(例如電動機的功率等級、外殼防護等級、冷卻方法、安裝結構和安裝方式等),並不是隨意確定的,而是根據大量的統計分析和壹定的數學關系計算而得到的。確定產品系列的原則,必須以最少的規格型號去滿足最多種變化的需要,並要註意盡量與國外主要公司的同類產品保持壹致,以利於進口設備制造和出口配套的需要。

(2)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標準化企業在組織生產時,壹般都是將機器的全部零件分為專用件、通用件、標準件等幾大類。專用件是某壹機器特有的零部件。通用件是指某型號以至其他型號的機器都可用的零部件,例如,銑床上用來夾持工件的機用虎鉗,不但能在萬能銑床上使用,而且在立銑、臥銑、牛頭刨床上也能使用;類似的還有各種機床附件、液壓件、電氣元件、儀器儀表等;電動機的通用性就更廣。對這壹類產品,無論哪個廠家生產,都應做到型號、性能、基本參數乃至安裝尺寸和連接尺寸的統壹,而且要力求做到與國際標準統壹。標準件是由國家或行業標準化的零件,在各種產品中都可以使用,如螺釘、滾動軸承等,其使用範圍廣、數量多。對於這類零件(也包括壹部分通用件),由於產品生產規模大,有利於采用先進技術及專用設備,並可合理使用原材料,達到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經濟效果。例如,生產緊固件的標準件廠,采用自動冷鐓機生產螺釘、螺母,每小時生產量達3500件,若在壹般工廠用通用機床生產,1小時是做不出幾個的。

在企業內部,也應爭取逐步做到各種型號產品中的零、部件盡量通用。例如,我國北京第壹機床廠生產的3種型號銑床之間通用件種數達44%~50%;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的兩種大小不同的發動機,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達85%。這壹做法給企業和用戶都帶來極大的好處。

某壹系列的機器中,通用件、標準件使用越多,則設計和生產的效率也就越高。故在產品設計中,凡能使用通用件及標準件的,則應盡量使用,以便將設計和生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零、部件上。生產環節減少了,周期即可縮短,重復差錯就可避免,有利於增加產品的品種,擴大產品批量,達到優質、高產、低耗的經濟效果。如某鎖廠生產鐵鎖,產品中有2個系列、6種型號的鎖體外形尺寸基本壹致,但鎖芯、鎖舌、彈簧、彈子等主要零件有99件不能通用,需單獨制造。這樣就增加了輔助工時、刀具種類和在制品庫存量,於是占用了更多的生產資金。同時,由於外形相似,尺寸差不多,又經常發生混雜不清以致造成混亂的情況。用“三化”原則整頓設計後,把這些零件盡可能改成通用件,在不同型號的鎖中都能通用,進而進行工藝、工裝的標準化。這樣,就大大方便了生產,使產量、質量大幅度提高,增產達36%,壹級品率提高了17%,並減少了模具235套,刀具40種。

零部件的標準化為專業化生產和協作提供了有利條件。以緊固件為例,1958年我國首次發布國家標準120個。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逐步把各部門使用的600多個品種歸並為224個,並制定了國家標準,既適應了各方面的需要,又擴大了專業化生產的品種規格,在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上都有極為明顯的提高。從上海市標準件行業生產情況的變化可以看到,20多年中,三次制定、修訂緊固件標準,每次都促進了工藝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第壹次用沖床代替老式的手工鍛造,第二次采用部分冷擠壓等少切削無切削工藝,第三次采用多工位自動冷鐓機等自動化設備。結果產量增加十余倍,材料利用率提高壹倍多。

四、專業化與產品的多樣化

在進行專業化改組中,不能把生產專業化同多品種對立起來。專業化正是為了多品種,多品種才要組織專業化。組織專業化生產和協作絕不是要限制多品種,更不是壹個廠只能搞壹種產品或零部件,而是要將工藝相同或相近的產品、零部件集中起來組織專業化生產,實現產品、設備、儀器、零部件的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以便擴大生產批量,使生產能采用先進的工藝和高效設備,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換句話說,是要在相同的工藝設備上,用較少的勞動量、能源和材料消耗,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來。下遊終端廠商則可騰出手來考慮花色、外觀、功能集成,用花費較少的通用化零件裝配出多種多樣的產品,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深圳鐘表行業,電子表產量已占世界的1/4,正是得益於抓住表芯標準化集中生產,各廠家才得以從以表芯為龍頭轉變到以花色、品種、款式設計為龍頭。當代世界上專業化生產與協作已十分普遍,包括很有名的產品在內。很少有哪壹家公司的產品,其設備、儀器、零部件全部是自己工廠生產的,都是靠專業化協作,選百家之長為我產品所用,有的還采取國際協作來保證自己產品的優良性能。今後,在合作開發和專業化協作的支撐下,世界範圍內的機械生產都將向著把零部件廠提供的標準零部件在柔性裝配線上進行組裝的方向發展。主機廠只生產關鍵部件系統,把精力更多地花在系統整合上,以創造出更加貼近用戶需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