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時隙?
Timeslot(時隙)專用於某壹個單個通道的時隙信息的串行自復用的壹個部分。在T1和E1服務中,壹個時隙通常是指壹個64kbps的通道。
時隙詳解
Timeslot(時隙)專用於某壹個單個通道的時隙信息的串行自復用的壹個部分。在T1和E1服務中,壹個時隙通常是指壹個64kbps的通道。
時隙本身的概念不限於 E1,在這裏指無線幀。不管是E1還是TD-SCDMA當中的時隙,他們的基本概念都是相同的,都是時分復用模式(TDM)中的壹個時間片。
E1線路知識點總結
壹條E1是2M的鏈路,用脈碼調制(PCM)編碼。
壹個E1的幀長為256個bit,分為32個時隙,壹個時隙為8個比特時間(比特時間就是傳輸1bit所需要的時間)。
每秒有8k個E1的幀通過接口,即8K*256=2048kbps。
每個時隙在E1幀中占8bit,8*8k=64k,即壹條E1中含有32個64K。
E1基礎知識
E1信道的幀結構簡述 在E1信道中,8bit組成壹個時隙(TS),由32個時隙組成了壹個幀(F),16個 幀組成壹個復幀(MF)。在壹個幀中,TS0主要用於傳送幀定位信號(FAS)、CRC-4(循環冗余校驗)和對端告警指示,TS16主要傳送隨路信令(CAS)、復幀定 位信號和復幀對端告警指示,TS1至TS15和TS17至TS31***30個時隙傳送話音或數據 等信息。
我們稱TS1至TS15和TS17至TS31為"凈荷",TS0和TS16為"開銷"。如果采用帶外公***信道信令(CCS),TS16就失去了傳送信令的用途,該時隙也可用來傳送信息信號,這時幀結構的凈荷為TS1至TS31,開銷只有TS0了。
時隙ALOHA
時隙ALOHA法(簡稱SA)是射頻識別(RFID)系統中常用的防碰撞算法。1972年,Roberts提出了時隙Aloha,它是對純Aloha的壹種改進,其基本思想是把時間分成若幹個相同的時間片,所有用戶在時間片開始時刻同步接入網絡信道,若發生沖突,則必須等到下壹個時間片開始時刻再發送。該方法避免用戶發送數據的隨意性,減少了數據沖突,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並且其吞吐量可以增加到純Aloha的壹倍。
時隙 ALOHA 算法的基本工作流程
讀寫器先發送 Query 指令規定幀長 ?(時隙的個數)。
標簽在幀長範圍內隨機地選擇壹個時隙響應讀寫器的指令並返回信息包,僅有壹個標簽返回信息包的時隙稱為成功時隙,沒有標簽返回信息包的時隙稱為空時隙,有 2 個或更多個標簽返回信息包的時隙稱為碰撞時隙,發生碰撞的標簽會在下壹幀繼續嘗試。
算法先根據前壹幀的反饋(即觀測值:碰撞時隙數量 ?,空時隙數量 ?和成功時隙數量 ?),采用壹定的標簽估算方法來估算場區內的標簽數量 n,並且據此選擇壹個合適的幀長度 ?。
讀寫器以 ?為下壹輪識別的幀長,直到讀寫器工作場區內的標簽被全部識別完畢。
資料參考:焦文華,梁慶林. 時隙ALOHA DS/CDMA系統與多載波時隙ALOHA系統吞吐性能的比較研究[J]. 電子與信息學報,2002,(06):75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