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魔方的比較全面的介紹
魔方,英文名為Rubik'sCube,又叫魯比克方塊,最早是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於1974年發明的。魔方是壹項手部極限運動。臺灣地區稱之為魔術方塊,香港地區稱之為扭計骰。
魔方(Rubik'sCube)狹義上指三階魔方。三階魔方形狀通常是正方體,由有彈性的硬塑料制成。競速玩法是將魔方打亂,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復原。截至2018年12月,三階魔方還原官方世界紀錄是由中國的杜宇生於蕪湖賽打破的記錄,單次3.47秒。
而從廣義上看,魔方可以指各類可以通過轉動打亂和復原的幾何體。
魔方與華容道、獨立鉆石棋壹起被國外智力專家並稱為智力遊戲界的三大不可思議,而魔方受歡迎的程度更是智力遊戲界的奇跡。
擴展資料:
壹、魔方結構:
1、中心塊(6個):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壹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壹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壹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壹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2、棱塊(12個):
棱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壹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壹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棱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棱塊上的凹槽可組成壹個圓形。旋轉時,棱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3、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壹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壹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棱塊之間。與棱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壹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4、中心軸(1個):
用來支撐方塊與轉動方塊所需要的支撐軸。
二、解法技巧:
首先妳要定魔方的中心,在6種顏色中選出壹種妳所喜愛的顏色,然後,給那個有此種顏色的中心方塊的平面上4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即頂面邊緣。
目的是要給屬於頂平面的4個邊緣位置的方塊定位和定向。這4個頂面邊緣方塊都是逐壹被安放和定向的。
給選出的頂平面上的4個邊角方塊定位和定向,即頂面邊角。
這壹步的目的是,在保持已經安放好的頂面邊緣方塊的同時,給4個應屬於頂面上邊角位置的方塊定位和定向。在這壹系列轉動中,頂面邊緣方塊將被暫時移動,但都會適當還原的。
給頂平面下面的壹層的4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即中層邊緣。這壹步的目的是要給頂平面下面的4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這壹步可以被看作是對“中層平面”的開解。旦完成這壹步驟,魔方的三分這二就完成了。
給底平面上的4個邊角方塊定位和定向,即底面邊角。這壹步是要給第平面上的4個邊角方塊定位和定向.這是通過先定位後定向來完成的,這次的4個方塊不是分別安放,而是作為壹組壹次同時完成。
給底平面上的4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即底面邊緣。看底面邊緣的位置:如果沒有壹個邊緣方塊方位正確:做如下壹組轉動,這次只要保持頂面和底面不變就行了轉完後看看底面的情況再缺定下壹步的轉法。
如果只有壹個邊緣方塊方位正確:正確持握魔方使那個位置或方位已經正確的邊緣方塊處於底前的位置,.轉完後看看底面的情況再缺定下壹步的轉法。
有兩個正確的邊緣方塊方位正確:正確方塊位置相對:使正確方塊位於底前與底後的位置;正確方塊位置相鄰:使正確方塊處於底前與底右的位置。
2016年1月,據外媒報道,德國工業工程師、經濟學家艾伯特·貝爾發明了壹部機器,只需壹秒鐘不到便可還原魔方。
這款機器人叫做“Sub1”,相機記錄到該機器人解開魔方僅需0.887秒,然而這是非正式地“打敗”其它機器人,這項紀錄尚未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審核。
據悉,貝爾花費了數百個小時用於設計、制造、編程和調節這款機器人。本月初,美國密蘇裏州軟件工程師傑伊·弗萊特蘭和保羅·羅斯在YouTube網站上傳壹段視頻,顯示壹款超級機器人成功解開魔方僅1.047秒。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