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戚家軍

戚家軍

世界上沒有哪支軍隊是永勝不敗的,正象再強悍的人也有落幕的那壹天。戚家軍,顧名思義是被戚繼光壹手訓練出來的軍隊,主要以浙江人為主,戰鬥力相當強悍。戚家軍的光榮傳統是哪怕戰之壹兵壹卒,絕不後退。戚家軍無論是在打擊倭寇還是在入朝作戰中,都打出了中國人的血性,可謂是當時16、17世紀之交東方最強軍隊。渾河血戰可以說是戚家軍用血和淚在歷史上最後的謝幕表演。

天啟元年,也就是1621年,後金軍隊進攻沈陽,沈陽危在旦夕,遼東經略袁應泰派出了三路人去解沈陽之圍,其中兩路人馬分別由童仲揆和陳策率領。這兩路人馬中有七千四川兵,三千浙江兵,浙江兵就是最後的戚家軍。這1萬人都屬於明朝軍隊中精銳中的精銳。戚繼光去世之後,戚家軍人數越來越少。支援沈陽的這個3000浙江兵是最後的戚家軍,戰鬥力同樣強悍。但這1萬人中包括最後的戚家軍,在渾河血戰中被後金軍隊圍殲,戚家軍戰至壹兵壹卒,全軍覆沒。

明軍兵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兵力懸殊。後金軍隊人數占據絕對優勢,有6萬人之多,這兩支明軍部隊壹***才1萬人,人數相差太為懸殊。明朝軍隊在薩爾滸之戰後,已成為強弩之末,這個時候想要翻盤,難如登天。這1萬人殞命的另壹個重要原因在於,原先布置好的3萬明軍援兵沒有及時增援,導致他們孤軍作戰,陷入死地。童仲揆指揮的四川兵先渡過了渾河,駐紮在橋南,陳策率領的戚家軍駐紮在橋北。四川兵先與後金軍隊展開激戰,反復拉鋸,最終敗下陣來,撤到了橋北。明軍本來是有機會撤退的,但是因為他們知道有援軍,所以壹直死戰不退。

努爾哈赤將剩余的明軍全部包圍起來。朱萬良率領的3萬明朝援軍看前方戰事不利,沒有馬上增援,錯失了良機。戚家軍陷入努爾哈赤的重重包圍之後,他們50%是配備有火器的,先用火器對清軍進行射殺,清軍死傷數千人,但是耐不住人家人多,導致戚家軍彈藥全部用光,然後展開肉搏戰,戚家軍可歌可泣,戰至最後壹人,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