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業以後可以做什麽工作啊?
從業方向
就業面向:機械制造工藝設計與實施、工裝設計與實施、機電壹體化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數控機床的編程和操作等工作。
職業領域
可設置的專業方向:機械電子技術、機械制造與計算機控制、機器人應用、機電設備及自動化、數控機床使用和維修、數控設備管理和維護。
深造領域
機電壹體化專業是壹個寬口徑專業,適應範圍很廣,學生在校期間除學習各種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檢測傳感等理論知識外,還將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充分體現重視技能培養的特點。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業、公司,從事加工制造業,家電生產和售後服務,數控加工機床設備使用維護,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機電產品設計、生產、改造、技術支持,以及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銷售、經營管理等等。
:機電壹體化技術專業主要開設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機電設備控制技術、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微機原理及應用、可編程控制器、測試技術、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等課程。
歷史發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機電壹體化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壹門綜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檢測技術、伺服傳動技術和機械技術等交叉的系統技術,正向光機電壹體化技術(Opto-mechatronics)、微機電壹體化方向發展,應用範圍愈來愈廣。
學科來源
機電壹體化在國外被稱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來的,它是將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後半部分結合在壹起構成的壹個新詞,意思是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這壹名稱已經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承認,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習慣上把它譯為機電壹體化技術,機電壹體化技術又稱為機械電子技術,是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機電壹體化技術是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光學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相互交叉與融合,是諸多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裝備的基礎。它包括產品和技術兩方面:光機電壹體化產品是集光學、機械、微電子、自動控制和通信技術於壹體的高科技產品,具有很高功能和附加值;光機電壹體化技術是指其技術原理和使光機電壹體化產品得以實現,使用和發展的技術。
光機電壹體化技術是由光學,光電子學,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及其他相關技術交叉與融合構成的綜合性高新技術是諸多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裝備的基礎。它豐富和拓寬了光機電壹體化技術的內涵和外延。
學術概念
機電壹體化技術是在以微型計算機為代表的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向機械工業領域迅猛滲透並與機械電子技術深度結合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綜合應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測試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接口技術及軟件編程技術等群體技術,從系統理論出發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結構目標,以智力、動力、結構、運動和感知組成要素為基礎,對各組成要素及其間的信息處理,接口耦合,運動傳遞,物質運動,能量變換進行研究,使得整個系統有機結合與綜合集成,並在系統程序和微電子電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質的和能量的有規則運動,在高功能、高質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諸方面實現多種技術功能復合的最佳功能價值系統工程技術。
應用領域
數控機床
1、總線式、模塊化、緊湊型的結構,即采用多CPU、多主總線的體系結構。
2、開放性設計,即硬件體系結構和功能模塊具有層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標準,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益。
3、智能化設計。系統能提供面向車間的編程技術和實現二、三維加工過程的動態仿真,並引入在線診斷、模糊控制等智能機制。
4、能實現多過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壹臺機床同時完成多個獨立加工任務或控制多臺和多種機床的能力,並將刀具破損檢測、物料搬運、機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統中去。
5、以單板、單片機作為控制機,加上專用芯片及模板組成結構緊湊的數控裝置。
制造系統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打破原有部門之間的界線,以制造為基幹來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實現從經營決策、產品開發、生產準備、生產實驗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企業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配置得到更好的優化,各種生產要素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智能制造系統
柔性制造系統。柔性制造系統是計算機化的制造系統,主要由計算機、數控機床、機器人、料盤、自動搬運小車和自動化倉庫等組成。特別適於多品種、中小批量、設計更改頻繁的離散零件的批量生產。
工業機器人
被廣泛應用的為第3代機器人即智能機器人,具有多種感知功能,可進行復雜的邏輯思維、判斷和決策,在作業環境中獨立行動,與第5代計算機關系密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機電壹體化技術專業